推荐专家

疾病: 骶管囊肿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骶管囊肿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骶管囊肿两次手术后困境:疼痛严重、卧床半年,遭遇神经根粘连,揭秘翻修手术策略我们在之前的科普文章《【骶管防粘连】手术理念1》里面强调:少量的术后粘连是无法避免的,同时也是疗效所需要的,真正需要预防和克服的是“过度的粘连”,特别是大量瘢痕紧密包裹多根神经根,或者椎管内外的瘢痕牵扯在一起。本文将介绍一个病例,说明“过度的粘连”如何补救。患者因骶管囊肿,半年前在外院先后两次行骶管囊肿手术,术后出现严重的腰骶部、下肢疼痛,特别是改变体位时非常痛苦,自述神经牵扯着痛,从卧床到站立状态,需要小心翼翼地慢慢挪动身体,至少花费5分钟才能勉强站起,疼痛不能忍耐。经过卧床休息半年后,仍无明显缓解,近期甚至有加重趋势,经当地医生推荐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郑学胜主任医师门诊。此外,患者第二次手术后,曾出现大小便障碍,特别是便秘比较严重,经过半年休息后有所改善。郑主任团队为他进行了充分的术前检查,发现患者主要问题是骶管神经粘连,骶管后壁缺损范围大,椎管内外的瘢痕粘连成片,因此当体位变化时,椎旁肌用力收缩会牵动椎管内的瘢痕,进而牵扯骶神经,这是导致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为此,郑主任团队进行了细致的术前规划,根据骶管骨质缺损范围,定制了一块钛板,用于骶管成型修复。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郑主任为患者进行脊髓神经根粘连松解和骶管成型手术。根据术前规划,在保护骶神经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切除骶管内的瘢痕组织,松解神经根粘连,在神经根间隙中铺垫细条状自体脂肪组织。然后在骶管后壁铺上片状脂肪垫,再用定制钛板修补骶管骨质缺损,腰骶间隙也铺上片状脂肪块,从而使骶管内外隔绝,骶管恢复了独立空间。术后CT显示,骶管成型效果满意。术后磁共振显示,骶管内瘢痕已大部切除,骶管后壁和腰骶间隙可见自体脂肪隔离层。术后患者疗效很满意,术后1周左右就可以灵活下床,疼痛明显减轻,并且逐日改善,大小便功能也进一步好转。郑学胜主任医师指出,骶管囊肿术后粘连手术治疗是难度很大、风险很高的,所以应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万不得已需要手术时,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影像重建分析、钛板定制、神经功能评估等,制定详尽的术前规划,立足现状,积极补救,在安全优先的前提下尽量争取较好的疗效;同时要面对现实,病情极其复杂,不要预设不切实际的治疗目标。目前,郑主任团队与影像科专家、神经电生理专家合作,参照国内外专业文献,拟制定骶管术后粘连的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