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艳宏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肿瘤内科束永前
主任医师 教授
肿瘤中心主任
肿瘤内科朱陵君
主任医师 教授
4.9
肿瘤内科管晓翔
主任医师 教授
3.9
肿瘤内科郭人花
主任医师 教授
3.8
肿瘤内科刘平
主任医师 教授
3.8
肿瘤内科殷咏梅
主任医师 教授
3.8
肿瘤内科卢凯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8
肿瘤内科刘凌翔
主任医师 教授
3.8
肿瘤内科吴昊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王榕生
主任医师
3.7
肿瘤内科刘连科
主任医师
3.7
肿瘤内科王建
主任医师
3.7
肿瘤内科王同杉
主任医师
3.7
肿瘤内科沈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肿瘤内科朱伟
副主任医师 教授
3.7
肿瘤内科李薇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肿瘤内科陈晓锋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肿瘤内科王蓉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肿瘤内科高雯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金时代
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朱蔚友
副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黄香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肿瘤内科刘怡茜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肿瘤内科张梅玲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肿瘤内科孙婧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肿瘤内科姚有元
主治医师
3.5
肿瘤内科张皓
副主任医师
3.5
肿瘤内科邱天竹
副主任医师
3.5
肿瘤内科崔诗允
副主任医师
3.5
孟丽娟
副主任医师
3.5
肿瘤内科陆明洁
副主任医师
3.5
肿瘤内科何靓
副主任医师
3.5
肿瘤内科许佳丽
副主任医师
3.5
肿瘤内科范伯强
副主任医师
3.5
肿瘤内科邵茜雯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李俊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朱程君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徐同鹏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王婷
主治医师
3.4
马玲
主治医师
3.4
肿瘤内科周鑫
医师
3.4
肿瘤内科王茜
医师
3.4
肿瘤内科任安晶
医师
3.4
肿瘤内科沈凯
医师
3.4
在门诊有不少人问,术后会不会复发?又该如何预防复发?今天,我就为大家集中解答一下哦。No.1为什么肿瘤会复发?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手术切除的是肉眼可见的、已经形成包块的癌细胞群,但仍有少数肿瘤细胞残存在组织或血液中,甚至通过放化疗也无法完全消灭。这些残存癌细胞就是复发的“根源”,这是肿瘤自身特点造成的。第二,如果接受的治疗不规范,导致肿瘤细胞未能有效清除,比如肿瘤切除方式不对,化疗疗程不足等,这些都会大大提高复发的风险。第三,术后忽视随访,未能及时发现复发征兆,错失阻断时机,也是肿瘤复发的原因之一。No.2术后复发风险会有多高?不能一概而论,要看瘤种和分期。有些肿瘤,比如肝癌,即便做了手术,术后复发率可达50-70%,相当高。但也并不是所有肿瘤都这么高。不同分期情况也不同,比如早期肿瘤根治手术效果会很好,复发风险相对较低。中晚期肿瘤手术预后肯定没那么理想,不仅复发风险增加,有些甚至都没有手术机会。No.3怎么做才能不复发?目前还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100%不复发”,但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尽可能降低复发风险。在术后,医生会给您设计其他治疗方案,比如术后的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还有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但具体选择什么方案,就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肝癌,术后可以配合放化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等;再比如术后有淋巴结转移或者危险因素,复发风险比较高的,医生会建议化疗。甚至有些人,做完手术和化疗后,还需要再配合其他治疗,比如持续3年的靶向辅助治疗,复发风险还能进一步降低。剩下还有一些,就是自我管理和生活因素了。比如戒烟、戒酒,保持良好情绪状态,放松心情,坚持适度锻炼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固定医院、固定主诊医师的情况下,做好定期有序的复查随访工作。No.4哪些症状说明复发了?最常见的有不明原因的消瘦、发热、出血、疼痛等,不过依靠症状来判断复发,往往为时晚矣,并不推荐大家这么做。正确的做法是做好随访工作。一般根治术后的前两年,每3个月一次复查随访,晚期可能2-3个月就要随访一次,具体看个体情况。病情如果稳定,在第三年后,频次降到半年左右一次。第六年后,随访间隔时间适当延长,部分人可能每年查一次就行了。如果能在癌肿尚未再次出现、仅仅是生物学指标出现变化如肿瘤标记物监测、循环肿瘤细胞监测等出现异常时,就及时发现、予以处理,尽可能在肿瘤萌芽状态将之杀灭,争取更好的治疗预后。
我国的传统习俗中,春节期间是一定要吃鱼的,这寓意着“年年有鱼”。因为“鱼”是“余”的谐音,“年年有鱼”就代表了劳动人民对新一年生活富足、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但是,有很多肿瘤患者却不敢吃鱼虾蟹贝等海鲜,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海鲜都是“发物”,肿瘤患者一定要忌口“发物”,否则会加快癌症复发!然而,面对满桌的山珍海味,觅友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吗?实际上,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海鲜会引起癌症复发,而且还有研究认为[1],多吃海鲜,尤其是深海鱼,还有助于延长总生存期(OS),甚至能使总生存期(OS)接近翻倍。为何海鲜会上榜“发物清单”?科普君在网上搜集资料时,发现很多人总结了各种各样的“发物清单”,一份份清单看过去,真的替觅友们委屈。如果大家都是老老实实地“这不吃,那不碰”,那肿瘤患者真的没啥可以吃的了。而且众多“发物清单”中,无一例外的,海鲜都能“光荣上榜”。那为什么海鲜会上榜“发物清单”呢?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发物”?我国神话故事中,就有神农尝百草的无惧牺牲、勇于实践的精神。神农尝遍百草,才让老百姓知道哪些食物、药物可以吃,而哪些有剧毒。“发物”的出现也是因为后人继承了神农的这种精神。古人发现,有些人在吃完某些食物后,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能诱发疾病、引起疾病的复发等,于是古人就会根据这些现象,将这些食物称为“发物”,并整理成“发物清单”,以告诫后人,平常要少吃这类“发物”,在生病时更要避免食用这些“发物”。但是受限于古代医疗技术,“发物”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而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来看,“发物”引起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一些健康人或病人食用“发物”后,出现了过敏、肠胃不适、关节肿痛等情况。海鲜之所以能频频上榜“发物清单”,就是因为一些病人或健康人在吃完它后,出现了以下这些问题:过敏:海鲜中的组织胺,就是非常常见的过敏原,这类过敏原会引起皮肤瘙痒、发红、水肿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过敏性休克[2];食物中毒:海鲜中还有很多寄生虫和致病菌,如果海鲜未煮熟煮透,或直接吃生冷海鲜,有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痛、腹泻,甚至肠梗阻等;痛风:海鲜通常含有较高的嘌呤,而高嘌呤饮食是引起痛风发病和复发的重要原因。就这样,海鲜频频上榜了“发物清单”。EPA、DHA,或能让总生存期翻倍!虽然海鲜因为种种问题而上榜“发物清单”,但是,海鲜的高营养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对海鲜不过敏,也不吃生冷海鲜,本身也没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觅友们都是可以放心大胆地吃海鲜的。因为海鲜能提供非常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肪,是食物界妥妥的“高质量食物”代表。膳食指南推荐[3],每人每天应该吃40~75克的水产品(如鱼虾蟹贝等)。膳食指南还指出,多吃鱼肉能降低人群的总死亡风险。不仅如此,有研究发现[4],多吃海鲜,尤其是深海鱼,还有助于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这是因为,深海鱼中含有一些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和DHA等,这些物质有助于调节炎症反应,并具有抗氧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功能,因此,多吃海鲜,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另外,EPA和DHA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也有好处。比如:有利于增重或维持体重;提高化疗的反应率,缓解化疗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期(OS)等[5]。还有研究发现[6],对于出现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吃下含DHA的胶囊后,其血清中DHA浓度越高,其疾病进展时间越长(8.7月比3.5月),总生存期也近乎翻倍(34月比18月)。在未来,通过补充EPA、DHA或它们的混合物,也许能成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式。海鲜这么吃,才安全!看到这里,觅友们对于海鲜这种“发物”是否有了全新的认识呢?但是,科普君经常强调,凡事要适量,海鲜也是如此!我们前面说过,海鲜之所以上榜“发物清单”,是因为吃完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过敏、腹痛腹泻、痛风发作或复发等,因此吃海鲜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7]:(1)对海鲜过敏的肿瘤患者,最好别吃海鲜;(2)尽量避免吃生冷海鲜,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3)本身有痛风或关节炎的,也尽量避免吃海鲜,如果要吃,不能吃太多;(4)在处理海鲜时,要注意避免被海鲜的尖锐物扎伤,否则会有海洋弧菌感染的风险,在吃海鲜时也要注意避免被鱼刺扎喉咙;(5)深海鱼油不是“液体黄金”,鱼油中的EPA和DHA含量实际上并不多,鱼油对于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的证据还不明确,建议还是从饮食中摄入EPA和DHA等。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各种新疗法和新药物的应用,使得乳腺癌的预后达到较高的水平。 发现乳腺癌后,手术切除肿块已经是标准治疗,但是术后康复期出现的多种并发症却令患者苦不堪言。今天为大家介绍几种乳腺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希望觅友们能够提前预防,尽早发现。 术后出血 乳腺癌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肿瘤切除术后。 发生出血的原因有很多: 术中止血不彻底。 遗留有活动性出血点,当患者活动后发生出血。 术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的患者,当体位发生改变或者剧烈咳嗽。 手术结扎的丝线滑脱或电凝的凝血块脱落。 术前应用化疗或者激素类药物使伤口容易渗血。 正常情况下,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必不可少。患者及家属术后应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如果引流液的颜色越来越浅,引流瓶中的量越来越少,说明伤口恢复地越来越好了。 引流瓶中如果出现颜色鲜红、引流量增多,伤口敷料隆起,皮肤周围发紫,就可以判断发生术后出血了。 一旦发生出血,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难免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但其实不必担心,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术后出血,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01 如何预防乳腺癌术后出血呢? 首先,医生在手术中止血要彻底,减少遗留的潜在的活动性出血点。 其次,患者在术后引流过程中,要保持患侧上肢制动,避免大幅度活动,造成引流管脱出,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以及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最后,如果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在术前可适当补充凝血因子或者其他血液制品,提高凝血功能,避免造成术后大出血。 皮下积液 乳腺癌手术需要游离大面积的皮瓣,切除乳腺组织后就会形成的空腔,表层皮肤和基底肌肉无法完全黏在一起,一旦引流不畅或者患侧活动幅度过大就会造成积液。 发生皮下积液有以下几个原因: 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被引流,积聚在皮下。 创面的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液化后形成积液。 没有及时挤压引流管,造成引流管堵塞。 皮瓣张力过大使伤口不易覆盖,引流管拔出过早等。 皮下积液一般发生在腋窝、锁骨下方皮瓣、前胸壁皮瓣。发生积液的部位,手触时有波动感,穿刺有积液。腋窝发生积液时,可看到腋下及上肢肿胀,积液过多时,还可看到大面积的皮瓣漂浮。 02 发生皮下积液怎么办? 据国外文献报道,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在10%~30%。所以即使出现皮下积液,也不要太紧张。及早通知医生,让专业人数处理皮下积液,也能恢复得不错。 24小时引流量是医生作为拔出引流管的重要依据。 患者及家属在术后前几天,要密切关注引流量,及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堵塞。 记录的引流量及时回报医生,让医生有详细的护理记录参考。 何时拔出引流管应听取医生的建议,避免过早拔出引流管而造成皮下积液。 如果皮下积液量较少,医生反复用空针穿刺抽取即可,如果量较多,可以在把原来的引流管切口扩大或者放置橡皮引流条。 皮瓣坏死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造成皮瓣坏死的原因有多个: 皮瓣剥离较薄,导致皮瓣供血不足。或因皮下有积液使皮瓣不能与胸壁黏连。 皮瓣缝合时张力太大,引起皮瓣缺血坏死。 电刀操作不当,造成局部皮肤烧伤或血管凝固性栓塞,导致皮瓣坏死,多见于术后24小时。 皮下积液存留过久,使得皮瓣漂浮,无法建立新的血运循坏而缺血坏死。 皮瓣坏死时,肉眼可见皮肤变得苍白,逐渐变紫绀,表面有小水泡出现。3~7天后可看到皮肤呈黑色硬痂状。 03 发生皮瓣坏死怎么办? 医生角度来看: 医生应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大小的切口,减少皮肤张力。 剥离皮瓣时尽可能选择厚的、血运丰富的皮瓣,避免皮瓣坏死缺血。 包扎伤口时,压力适宜,避免过紧或过松使得皮瓣漂浮。 患者角度来看: 患者和家属应全力配合医护人员,及时记录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 一旦有发生积液就要及时上报医生处理,以防皮下积液进一步发展成皮瓣坏死。 发生皮瓣坏死的面积小于2厘米,可通过清创、湿敷换药使其自行愈合。如果皮瓣坏死呈苍白色时,应将坏死皮瓣切除再重新缝合。坏死区域较大时,必要时需要进行植皮治疗。 上肢水肿 乳腺癌淋巴清扫术后破坏了淋巴回流系统的完整,因而容易使上肢淋巴回流受阻而造成患侧淋巴水肿。上肢淋巴水肿后很难恢复,治疗过程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淋巴水肿是终身的,所以预防淋巴水肿也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终身的课程。 04 如何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呢? 1、患侧不要提重物。患侧负重不要超过5kg,尽量不要干需要太用力的活儿。如果需要抬重物等,最好用健侧手臂。避免患侧过度疲劳,当患肢感到疼痛时就要及时休息。 2、避免穿过紧的衣物、戴戒指、手表时尽量宽松些,不要让它们紧紧嵌入皮肤。避免手臂直接受热,如长时间的日光浴、泡温泉、 3、不要在患肢穿刺、输液、测血压等。如果患侧皮肤出现伤口,要及时洗净,以防感染。避免患侧皮肤损伤、干裂。出现患侧皮温增高、疼痛、发红、皮疹时要及时就医。 4、进行剧烈活动时、乘坐飞机时应佩戴合适大小的弹力袖套。 5、加强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如爬墙操、淋巴水肿康复操等。 发生淋巴水肿不要慌,多种方法可得到康复。 大多数的淋巴水肿在经过及时治疗后可以得到康复,甚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是有一点要明确的是,淋巴水肿是不可能彻底治愈的,所以预防淋巴水肿很重要,但不幸发生淋巴水肿后,你可以这样做: 轻度淋巴水肿,可通过练习淋巴回流操,促进淋巴回流。 严重的淋巴水肿,可到医院的康复科做理疗,或者做淋巴回流术。 感染 癌细胞发展迅速,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大部分患者都逃不过放化疗的“魔爪”,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身体其他正常的细胞,尤其是白细胞。 人体的白细胞就像保卫身体的“卫士”,当外来病原体如今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将病菌包围、吞噬。放化疗最明显的副作用之一就是骨髓抑制,使人体白细胞数量远低于正常值。 当白细胞低下时,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极大程度增加。感冒、发烧、炎症、咳嗽咳痰等感染症状就出现了。当出现一些感染症状时,不可轻易忽视,一定要及时就诊。 05 如何防止感染的出现? 感染最主要是原因就是白细胞低下,所以患者在放化疗期间要定期检测血象。一般情况下,化疗后7~14天白细胞达到最低值,然后再慢慢恢复到正常值。如果白细胞过低,要及时通过饮食、升白针等措施,提高白细胞数量。 除了放化疗期间要预防感染,治疗结束后也要多加注意。定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饮食荤素搭配得当,不挑食不偏食,注意个人卫生,让身体保持在最佳防御状态。如有出现发热、咳嗽、炎症等,要考虑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血细胞、血细菌的培养。 恶液质 食欲不振,进食量少是引起恶液质的原因。患者主要表现为厌食、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生命危险。 不合理的饮食方式,会使身体体重急剧下降,营养不良。所以乳腺癌患者术后,应该合理搭配饮食,做到有荤有素,不偏食,不挑食。不要因为“忌口”问题,啥都不吃,或者“全素饮食”。 病理性骨折 少部分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后会发生病理性骨折。长骨转移时可形成病理性骨折;脊椎转移时可能形成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最终压迫脊髓造成截瘫。当患者发生骨转移后,应尽早进行骨转移治疗,避免拖延疾病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乳腺癌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类疾病。每个乳腺癌患者的具体病情都不尽相同,尽可能多的了解疾病进展的症状,及其相关的并发症,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病情进展,早发现早治疗,才有可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总访问量 15,540,995次
在线服务患者 20,882位
直播义诊 4次
科普文章 1,100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