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抽动症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抽动症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关于儿童抽动症,家长常问的三大问题正解来了!正解儿童抽动症1小动作多,是多动还是抽动?孩子挤眉弄眼,甩手耸肩,小动作多得气人,上课时老师也管不住。等到医生诊断出“抽动症”的时候,家长总是会再问一句:这和多动症有关系吗?正解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的缺陷,同时可能伴有多动冲动行为。学习时小动作比较多,但这些小动作一般不像抽动症那样“奇形怪状”只是动得多(甚至很多多动症孩子只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根本就不多动),但没有令人反感的“抽动”。当然,抽动症是指抽动障碍,孩子也常因为不自觉动作多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两者的治疗也完全不同。2一时抽,治不好?患抽动症的孩子时有反复,又被告知是一种与心理有关的障碍,家长有时就会很绝望,以为这是一种终生性疾病,要治疗一辈子。正解抽动症确切地说是一种运动障碍,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教育、遗传、过敏、心理等都与之有关。但近年研究认为,这属于发育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孩子的病情会有逐渐缓解的趋势。大约50%的孩子青春期过后,抽动症状会自然缓解;25%的孩子没有完全缓解,但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基本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只剩下25%的孩子,抽动症状可能会迁延到成年。如果开始时能积极治疗,大部分孩子都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初次治疗1个月内,抽动症状就能得到明显控制。如能接着治疗,一般只要接受2~3个月的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就可以进入维持治疗,逐渐减药,直至停药。不少孩子往往因初期没能坚持治疗而导致迁延,一旦迁延,就可能到了成年仍控制不良。3孩子会越来越自卑当得知孩子患的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时,家长总会焦虑,家庭里更是经常吵架磨擦不断,孩子心理创伤大,怎不心伤?正解如前所述,抽动症往往是伴随儿童发育而来,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大部分会自然缓解。实际上,大多数抽动症孩子发病时,症状并不很剧烈,多表现为眨眼、挤眉、吸鼻、撅嘴、张口、伸舌、点头等。当病情进展,抽动也会逐渐多样化,如出现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等。只有很小部分病儿会出现尖叫或秽语等发声动作,而这一般都是因为有明显的诱因促使其突然加重,如感冒、情绪不佳等。这些表现的确让人反感,但不会对孩子的智力造成影响,但是心理方面需要疏导。孩子可以正常活动、学习和工作,家长先要放宽心,陪孩子共同面对。当然,症状频繁出现,孩子形象受损,会因此影响他
抽到症的家庭护理抽动障碍起病年龄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因此孩子处于这些年龄段时,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如果孩子出现眨眼、吸鼻子、努嘴、耸肩、扭脖子等运动性抽动,或清嗓子、打嗝、发出咕咕的怪叫声等发声性抽动,甚至出现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秽语,表情紧张、触碰他人等行为时,请务必重视起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耐心,他们只是生病了,不是故意胡闹。?用理解与耐心,以及科学的治疗,陪伴爱动天使健康成长。此外,也请家长们在家庭护理和家庭饮食中注意以下6点:?1.加强心理暗示和干预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儿,可暂不予药物治疗,增加心理暗示干预,有些可以自行停止。一些患儿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可先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给予干预。如补充相关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效果欠佳,可给予对症药物治疗。?2.重视健康教育对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轻症患儿,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咨询,调适其心理状态,消除病耻感,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长、老师正确认识本病,不要过分关注患儿的抽动症状。合理安排患儿的日常生活,减轻学业负担,不要经常去提醒孩子,不要责骂怪罪孩子,孩子已经因为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深感痛苦,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或指责,无疑是雪上加霜。?家长要多给予理解支持,对患儿的抽动和发声症状给予理解和宽容,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3.鼓励孩子社交家长可以将孩子的发作表现摄录下来,就诊时给医师观看,以便于病情的判别。家长应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并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不要嘲笑或歧视患儿。鼓励孩子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增进社会适应能力。?4.增加文体活动,避免不良刺激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如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等。?5.养成规律的作息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形成一种生物钟现象。白天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因为身体有疲乏感后睡眠会更好。同时户外运动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种感染。?6.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膳食合理,禁食某些调味品,煎炸类食品、膨化食品等含防腐剂、色素的袋装食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乐、雪碧、奶茶、咖啡、巧克力等兴奋性饮料及食物。?建议孩子食用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牛奶与含水和维生素多的天然食品最适合患儿的日常食用。?建议补充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机体对矿质元素如钙、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双歧杆菌发酵乳糖产生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因此补充双歧杆菌可以促进神经的发育和调控。?建议补充维生素D。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情绪,身体平衡能力等呈正相关;对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递质,神经免疫调控,保护损伤神经细胞等均可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的降低与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成年精神心理问题、老年的神经退行性改变可能有关。?蛋黄、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均为维生素D3的重要来源,所以饮食中应注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并重视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以此来改善维生素D的自然摄入。??
抽到症的常见误区这是一个真实案例,阳阳是一个5岁男孩,活泼开朗、好动,在幼儿园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乐。近期,家长与老师发现阳阳多了一些“小动作”,比如看电视时会眨眼、耸肩等。起初,妈妈觉得阳阳是故意的,并对其进行严厉的教育。后来,发现其行为越来越频繁,妈妈又误以为是过度用眼造成的,并试图通过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来改善其症状。然而阳阳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妈妈咨询朋友,遂带阳阳至神经科检查,最终考虑为抽动障碍。?抽动症表现较为隐匿,我们常常忽视,特别是在幼儿园、小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眨眼、清嗓子、耸肩、扭脖子、挤眼睛的小朋友。许多家长、老师们认为这是小朋友调皮捣蛋,事实上,这可能错怪了小朋友。对抽动症认识不全面,会让家长和老师出现许多认知误区。?误区一抽动症是调皮捣蛋部分家长将原因归根于孩子的调皮捣蛋。事实并非如此,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不会出现不自主、无目的、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刻板的动作。当出现这些刻板动作时,孩子内心不觉得快乐,甚至出现困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行为并不是儿童的顽皮或坏毛病。多数孩子不能自主控制症状发生,甚至在应激环境、情绪激动的情况下,症状更加明显,例如孩子在游乐园疯狂玩耍,回家后发现症状频率较前增加。?误区二抽动症是多动症这是不是多动症?答案当然是NO!?多动症的三大核心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可表现在对事物专注力维持短暂,没有耐心,容易分心。在规定时间内来不及完成任务,喜欢一心二用;坐不安稳,身体总是不停地扭动;喜欢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精力旺盛,动起来就停不下来;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等等。多动症更集中在情绪与注意力方面,然而抽动症核心在于不自主运动。短暂性抽动障碍多在1年以内,慢性抽动障碍多在1年以上,而多动症可存在全生命周期。这2个疾病也存在相似性,多动症和抽动症都被归类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都需要及时关注,及时干预,促进孩子健康生长。?误区三抽动症会影响智力发育部分家长认为该疾病将影响智力的发育。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行疾病,一般不会影响智力,但可能会对学习造成影响。这是因为抽动症状可能会影响学习能力。家长常把学习成绩作为智力高低的评价标准。如果仔细关注抽动症患儿,我们将会收获不一样的结论,例如询问家长孩子兴趣爱好,部分孩子能够专注完成乐高、拼图等高难度活动。因此,抽动症并不影响智力发育,只是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低下。?误区四抽动症是心理疾病不少人认为抽动症是心理疾病。抽动症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但心理因素并非为唯一因素。抽动症与遗传因素、营养状态、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相关。我们常常发现一种现象:孩子在幸福、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也会出现眨眼、耸肩等症状。这些孩子的症状不能仅仅用心理因素来解释。部分研究表明,免疫低下的儿童更易出现抽动症状。机体营养状态也能够影响抽动症的发作,例如缺乏维生素、钙、锌等。我们发现大多数患儿可以通过补充相关元素来缓解症状。?建议家长与孩子如何应对?家长们遇到抽动症,首先要头脑冷静,告诉自己,抽动症不可怕,是可以治愈的。其次,动作冷静,做到不过度关注其抽动症,耐心引导。最后,心态冷静,抽动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家长应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但是,如果孩子抽动症状很频繁,甚至影响至日常生活,家长需带孩子至神经科就诊,完善相关评估。家长们平时可以将孩子症状拍摄记录,便于医生观察。抽动症患儿需要家长、医生以及整个社会、学校、老师、同学的共同关爱与支持,作为家长,要有足够信心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与医生一起努力,让孩子早日痊愈。?门诊时间:周三全天,周六全天(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周四上午,北京西路院区网络门诊时间:周二,及周五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