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抽动症的目标不是控制抽动
孩子得了抽动症,家长天天只观察到孩子这儿动了那儿动了,也急盼让孩子快点控制住了抽动不要再动了,眼不见为净,甚至很害怕被同学邻居同事看到了丢了自己的面子。其实,单纯控制抽动动作这并不叫根本治疗,也不能彻底解决抽动问题。当孩子得了抽动症,首先家长应该想想孩子遇到了哪些困难?饮食起居上还是亲子情感上出了问题?开始认真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进而反思到自己的身上哪里做的不好不合适?当孩子抽动症总是反复不好,家长更应该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完全按照医嘱执行好了?生活方式是否很合适了?家庭气氛是否已经不紧张了?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是否需要调整?父懒则母苦,母苦则子惧,子惧则家衰。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段娟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1月01日 419 0 0 -
抽动症导致的强迫心理怎么办
刘梅珠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16日 22 0 0 -
关于儿童抽动症,家长常问的三大问题正解来了!
正解儿童抽动症1小动作多,是多动还是抽动?孩子挤眉弄眼,甩手耸肩,小动作多得气人,上课时老师也管不住。等到医生诊断出“抽动症”的时候,家长总是会再问一句:这和多动症有关系吗?正解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的缺陷,同时可能伴有多动冲动行为。学习时小动作比较多,但这些小动作一般不像抽动症那样“奇形怪状”只是动得多(甚至很多多动症孩子只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根本就不多动),但没有令人反感的“抽动”。当然,抽动症是指抽动障碍,孩子也常因为不自觉动作多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两者的治疗也完全不同。2一时抽,治不好?患抽动症的孩子时有反复,又被告知是一种与心理有关的障碍,家长有时就会很绝望,以为这是一种终生性疾病,要治疗一辈子。正解抽动症确切地说是一种运动障碍,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教育、遗传、过敏、心理等都与之有关。但近年研究认为,这属于发育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孩子的病情会有逐渐缓解的趋势。大约50%的孩子青春期过后,抽动症状会自然缓解;25%的孩子没有完全缓解,但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基本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只剩下25%的孩子,抽动症状可能会迁延到成年。如果开始时能积极治疗,大部分孩子都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初次治疗1个月内,抽动症状就能得到明显控制。如能接着治疗,一般只要接受2~3个月的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就可以进入维持治疗,逐渐减药,直至停药。不少孩子往往因初期没能坚持治疗而导致迁延,一旦迁延,就可能到了成年仍控制不良。3孩子会越来越自卑当得知孩子患的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时,家长总会焦虑,家庭里更是经常吵架磨擦不断,孩子心理创伤大,怎不心伤?正解如前所述,抽动症往往是伴随儿童发育而来,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大部分会自然缓解。实际上,大多数抽动症孩子发病时,症状并不很剧烈,多表现为眨眼、挤眉、吸鼻、撅嘴、张口、伸舌、点头等。当病情进展,抽动也会逐渐多样化,如出现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等。只有很小部分病儿会出现尖叫或秽语等发声动作,而这一般都是因为有明显的诱因促使其突然加重,如感冒、情绪不佳等。这些表现的确让人反感,但不会对孩子的智力造成影响,但是心理方面需要疏导。孩子可以正常活动、学习和工作,家长先要放宽心,陪孩子共同面对。当然,症状频繁出现,孩子形象受损,会因此影响他
张晓亮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09日 1286 0 0 -
孙申田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经验荟萃
孙申田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经验荟萃引用格式:祝鹏宇,左歆,姜斌,孙申田.孙申田针灸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经验荟萃[J].中国针灸,2023,43(3):261-264.20234╱ 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儿童期发生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不自主多部位抽动、声音抽动为主要特点,常伴行为障碍,其中又以强迫症和注意力缺乏/多动多见。西医治疗TS以药物为主,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剂、α2受体激动剂、抗癫痫药物等。但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适用于儿童长时间治疗的药物并不多。其他疗法包括行为干预、神经外科治疗等,由于专业人员不足、有创等原因无法广泛开展。中医治疗TS多采取中药内服法,但服药疗程较长,患儿依从性相对较差。研究表明,针灸治疗TS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1 ╱病属心身,形神失调╱ 孙教授结合TS多部位、不自主抽动,同时伴有行为、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认为其病机核心为血虚生风,病位在心、肝。小儿“肝常有余”,且“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患儿情志失调致肝失疏泄,郁久化火,引动肝风,虚风内动,则表现为抽动症状;肝藏血,久病则致血虚,血虚无法濡养筋脉,出现挤眼、噘嘴、皱眉等症状;肝血亏虚累及于心,导致心血亏损,神无所依,故出现注意力缺陷、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2╱皮层功能定位,指导针刺选穴╱2.1 抽动障碍,首选锥体外系区锥体外系主要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平衡与运动,若该系统发生损伤,可出现肌张力障碍和不自主运动。研究指出,TS多发性不自主运动主要由将运动和感觉系统结合起来的“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锥体外系通路被异常激活导致,基于此,孙教授首选焦氏头针锥体外系区(运动区前1.5cm的平行线)治疗,并施以经颅重复针刺法。 2.2 行为障碍,首选情感区行为障碍最常见的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和强迫症状。研究证实TS的注意力缺陷和强迫症状,多为前额叶皮质受累导致,脑电图亦显示前额叶皮质脑电活动异常,慢波活动增多。前额叶皮质与人类高级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该区域受损可以出现强迫症状、道德水平下降以及社会行为失控。情感区是大脑前额叶皮质在前额部的投射区,基于此,孙教授针灸治疗TS伴行为障碍时选取情感区。3╱多法调神,神安动缓╱孙教授临床发现情志、心理异常与TS的诱发、加重密切相关,是TS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提出“神安则动缓”的学术观点,治疗重在多法调神。3.1 手法调神经颅重复针刺法是孙教授在头针疗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经颅刺激技术疗法体系,将头针疗法和大脑皮层功能区主治紧密联系,通过特定强度和规范的针刺捻转手法,积累有效刺激量,使针刺刺激信号达到一定强度从而作用于大脑皮层相应功能区,调节中枢脑功能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TS患儿针刺治疗时多数会有强烈的紧张恐惧情绪,孙教授强调针刺时手法力度一定要轻柔,经颅重复针刺法的刺激量和强度都要低于成人,一般行捻转泻法(捻转频率150~200r/min,时间2~3min)。3.2 重用“效穴”,多穴调神“神”的活动不仅与脑窍相关,五脏也各有其神,志是肾封藏属性的体现;肾志不足,则注意力涣散,易出现恐惧情绪。TS包含无法自我控制、日常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力差等肾志不足的表现。孙教授将“脑心同治”和“肾脑相关”两个中医理念进行有机结合,临证选取百会、内关、神门、大钟,对“心、脑、肾”进行治疗。《针灸大成》载:“百会主心烦闷,惊悸健忘,心神恍惚等”,在TS的治疗中百会穴除具“安儿神”之效外,还有“宁童心”之功,可镇静安神、息风定惊。《千金翼方·小儿惊痫》载:“神门,主数噫恐悸少气”,认为神门可治惊恐、心悸等,与TS的表现对应。临床研究显示针刺内关主要在两侧额叶、针刺神门主要在两侧颞叶出现脑神经元活动增强;针刺神门、内关时,梭状回、颞下回出现神经元活动增强现象,这两个脑区与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密切相关。针刺内关、神门两穴,不仅可以影响额叶-颞叶的神经元活动从而改善不能自控的抽动症状,还可以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抑郁焦虑状态。“钟”一字在古汉语中有容藏之意,大钟为先天之精所藏之处,可治疗肾精不足之证。大钟为肾经络穴,膀胱经循行从巅入脑,针刺大钟可使肾精上荣于脑,同时影响肾志与脑神,改善TS抑郁焦虑情绪,符合“肾脑相关”的中医理念。4╱联合腹针,增强疗效╱孙教授将腹部看作大脑的全息影像,参考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将腹部分为10个功能区。针对TS,孙教授提出将头针与腹针联合以增强治疗效果,“腹脑”联合针刺弥补了单一头针疗法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的不足。孙教授针刺选取腹一区(位于剑突下0.5寸及左右旁开1寸处)和腹三区(腹正中线上剑突至肚脐分成 4等份,取第3等份的中间位置左右旁开1.5寸处)治疗TS患儿腹部抽动和精神症状。腹一区和大脑前额叶皮质功能相似,针刺该区与头针情感区类似,可以改善TS患者心情郁闷、焦虑等精神症状。部分TS患者出现面部、腹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症状,孙教授选取腹三区进行针刺治疗,该区功能相当于头针锥体外系区。5 ╱特色取穴,强化治“标”╱孙教授认为针刺治疗TS要“强化治标”“心身同治”,心理异常和躯体多动同时治疗。治疗脑功能异常为“本”,缓解面口部的抽动和异常发声为“标”。5.1 依据症状,局部取穴根据TS发作时的不同症状,针对性选取局部腧穴进行治疗。针对耸肩、颈部抽动选取风池,针对脸颊、眼部、口角抽动选取太阳,针对怪声秽语、清嗓选取廉泉。5.2 首尾取穴首尾取穴即选取经脉起端的腧穴治疗经脉止端部位的疾病,或选取经脉止端腧穴治疗经脉起端部位的疾病,或首尾同时取穴治疗经脉所过部位疾病。《灵枢·经脉》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其支者……还出挟口……上挟鼻孔”,TS患者发病初期多为嘴、鼻、手抽动症状,这些症状与手阳明大肠经循行部位密切相关,故选取大肠经尾穴迎香与相对首穴合谷进行针刺治疗。5.3 同名经取穴同名经取穴是指选择手足同名经上的腧穴治疗疾病的一种取穴方法。TS迁延日久,抽动部位会从头面转向腹部、下肢部,孙教授采用针刺下肢的足少阴肾经大钟与上肢的手少阴心经神门治疗。针药结合和序贯疗法的内容大家感兴趣可以阅读原文。6 ╱典型病例╱患儿,男,9岁。就诊日期:2020年12月26日。主诉:眨眼伴频繁清嗓5年余,加重3个月。现病史: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频繁眨眼,于某医院五官科就诊,予滴眼药水(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缓解,后眨眼复发,继之出现清嗓、歪嘴、皱眉、耸肩、手足蠕动、鼓腹、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在某医院确诊为“抽动障碍”。接受心理治疗,效果不佳。以上症状反复出现,时轻时重,未接受系统治疗。近3个月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不自主秽语。刻下症:频繁眨眼、耸肩、挺胸,口中发出“呃呃”声响,间歇不超过10min,能按要求短暂自主控制,但数分钟后又出现更为强烈的发作,发作突如其来,烦躁焦虑,多梦,夜间有肢体抖动,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诊断:慢惊风(血虚生风证)。中医治则:养血活血、息风止痉;治法:针刺配合中药治疗。①毫针针刺。取穴:百会、锥体外系区、情感区、腹一区、腹三区、迎香、太阳、廉泉、合谷、神门、内关、大钟。操作:患儿取坐位,采用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百会向后与皮肤呈30°角进针30mm;情感区共3针,均向上平刺30mm;取锥体外系区中上1/3处,针尖与皮肤呈30°角进针30mm,以上穴区进针后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捻转泻法,捻转频率150~200r/min,持续2~3min),留针期可间歇行针,以局部热、麻、酸胀为得气。腹一区针尖向脐方向以30°角斜刺30mm,3针平行;腹三区针尖向外呈30°角斜刺30mm;迎香向内上平刺8mm;太阳针尖与皮肤呈45°角向外上方斜刺10mm;廉泉针尖与皮肤呈45°角向舌根方向斜刺5mm;合谷、神门、内关、大钟均直刺20mm,均行捻转平补平泻法,以得气为度。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针刺5次,连续4周。②中药治疗:生龙骨25g、生牡蛎15g、姜半夏5g、白芍15g、当归15g、川芎10g、生地黄10g、天麻15g、钩藤10g、全蝎5g、白僵蚕25g、蜈蚣1条、防风10g、菊花25g、茯苓15g、珍珠母15g、柴胡10g、生甘草10g、琥珀2.5g。每日1剂,水煎服,共治疗4周。2021年1月28日诉白天症状好转,夜晚发作频繁,配合心理行为疗法继续治疗1个月。2021年3月1日诉抽动症状、焦虑明显减轻,停针刺和口服中药治疗,改用揿针治疗。取穴:情感区、腹一区、腹三区、迎香、太阳、廉泉、合谷、神门、内关、大钟。操作:患儿取坐位,选取0.22mm×1.5mm揿针,将揿针贴于上述穴区后多次按压。每周3次,连续4周。继续治疗1个月。2021年4月3日诉抽动症状消失,学习成绩有所提高,随访1年,未复发。按语:本案患儿治疗中,针刺首选锥体外系区治疗不自主抽动,选取情感区治疗行为障碍;选用调神腧穴百会、大钟、神门、内关,且行经颅重复针刺法予手法调神;结合腹一区、腹三区增强疗效。针对TS易复发的特点,孙教授强调治标的重要性,针刺风池、廉泉、太阳、合谷、迎香治疗小儿怪言秽语、面部及肢体抽动的症状。对于TS临床特点和部分患儿畏惧针刺治疗的心理,孙教授通过结合揿针序贯疗法巩固针刺疗效。
贺亚辉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02日 40 0 0 -
儿童频繁眨眼,过敏性结膜炎与抽动症的鉴别
孩子最近老眨眼,有时候还特用力会不会是近视了?还有些家长会担心会不会是抽动症?“眨眼”是眼科门诊非常常见的症状,尤其是眼睛比较敏感、同时又不太会表达的小朋友,眨眼可能是家长最先观察到的异常情况。孩子频繁眨眼的原因通常有两大类,一类就是和眼睛有关的,另一类则和眼睛本身无关。和眼睛有关的原因会导致孩子眨眼频繁的眼部异常有:屈光不正,简单说就是近视、远视或散光;斜视或视功能异常;倒睫毛;眼表炎症:如过敏性结膜炎、睑缘炎;干眼症和眼睛本身无关的原因抽动症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下如何区分过敏性结膜炎和抽动症。另外过敏性结膜炎变成抽动症的征兆,是从孩子开始频繁眨眼睛、甚至使劲挤眼睛开始的,家长们也要注意区分。什么叫频繁眨眼睛眨一次眼平均需要400毫秒,大多数人每分钟眨眼10~20次,通常在15次左右。如果频率远远超过这个次数,需要警惕孩子是不是存在频繁眨眼睛的情况。如何区分过敏性结膜炎和抽动症眼睛表现:抽动症:几乎没有疼痛;几乎没有发红;几乎没有分泌物过敏性结膜炎痒痒、发红、流泪;分泌物增多、异物感;干涩、怕光症状表现:抽动症:频繁眨眼;挤眼睛、耸鼻子;咧嘴、清嗓子;很少揉眼睛过敏性结膜炎眼睛发痒;眼球发红;频繁揉眼睛无法改善孩子细小的行为差别,诊断的结果将会完全不同:如果只是痒痒,考虑是过敏性结膜炎。要注意,有些误诊,可能会认为孩子只是细菌感染性或病毒性的结膜炎。继而长期开具抗生素来抗病毒,或是让孩子使用一些眼药水,其中所含的防腐剂容易对角膜引起损伤,导致孩子眨眼越来越厉害,严重的会长期不愈。如果升级成频繁眨眼,就不能再当做结膜炎去调理,而有可能是抽动症!一些过敏性结膜炎的孩子在长期的眼科治疗下,症状没有明显好转;且在没有明显的眼部体征同时,眨眼非常厉害,这时候就需要首先去做检查、排除抽动症的可能。结膜炎的防治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更好地预防结膜炎的发生:不要用手触摸眼睛经常洗手每天使用干净的毛巾不要共用毛巾经常更换床上用品如果出现了结膜炎症状,理想的是去儿童医院眼科检查眼部结构并提供诊断。通常情况下,结膜炎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医务人员可能会建议:病毒性结膜炎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不需要使用药物。细菌性结膜炎可能会使用到抗生素滴剂、消炎药和人工泪液。必须按医生处方购买。过敏性结膜炎可能会使用到口服抗组胺药或抗组胺滴剂。除此之外,在治疗结膜炎期间,保持眼部清洁是必不可少的:使用温暖、干净的毛巾擦去眼睛的分泌物或粘着物,这样会使孩子感觉舒适些。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或其他舒缓的滴眼液清洁眼睛,防止瘙痒。用药请咨询医生。尽可能避免孩子揉眼睛。抽动症痊愈路上的辅助手段:忌口+营养国内外有非常多的案例和文献,都指向通过忌口不耐受食物,可以不同程度缓解人体的“过敏”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比如鼻炎、鼻窦炎、湿疹、结膜炎、咽炎、腺样体肥大、哮喘、腹泻便秘、抽动、自闭、多动、抑郁、疲劳等等,甚至许多慢性病、癌症、自身免疫病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许多国内治疗抽动的顶级儿科专家,会给孩子开出各种主流抗组胺药抗过敏药,让孩子查IgE过敏源、IgG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MTHFR叶酸代谢基因等等,通过这些相关治疗手段和干预方式,很多孩子有了明显的好转,甚至部分还“痊愈”了。忌口不但避开了让我们“发炎”的食物,也减轻了消化系统的负担,也间接的让肠道微生物更加平衡。这种改善是多方面的,孩子的改善有快有慢,中间也可能会出现“好转反应”,不慌。很多抽动的孩子,单纯通过忌口,就让症状大幅度的缓解甚至停止。更多的孩子通过忌口,鼻炎好了、湿疹好了、大便好了、腺样体小了、情绪好了、注意力集中了……不论是检测结果、文献总结、还是实战经验,有抽动的孩子,往往都缺乏一些营养素或矿物质。尤其是现代饮食,大量摄入各种加工食品、精制的碳水化合物、糖、添加剂等不耐受食物,孩子会更加缺乏真正的营养。加上孩子还在暗中“过敏”,全身或者局部的炎症,也消耗了巨量营养。更别提土壤营养流失、环境毒素、压力、感染等因素让人体雪上加霜!而这些元素的缺乏和体内慢性炎症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比如B族维生素、镁、锌、铁、钙等,以及其他常见的有:益生菌、益生元、鱼油、DHA、欧米伽3。有“过敏”就会有炎症,炎症到哪,哪里就会有损伤,消除炎症是让孩子走向痊愈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谢菁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10日 244 0 0 -
抽到症的家庭护理
抽动障碍起病年龄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因此孩子处于这些年龄段时,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如果孩子出现眨眼、吸鼻子、努嘴、耸肩、扭脖子等运动性抽动,或清嗓子、打嗝、发出咕咕的怪叫声等发声性抽动,甚至出现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秽语,表情紧张、触碰他人等行为时,请务必重视起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耐心,他们只是生病了,不是故意胡闹。 用理解与耐心,以及科学的治疗,陪伴爱动天使健康成长。此外,也请家长们在家庭护理和家庭饮食中注意以下6点: 1.加强心理暗示和干预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儿,可暂不予药物治疗,增加心理暗示干预,有些可以自行停止。一些患儿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可先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给予干预。如补充相关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效果欠佳,可给予对症药物治疗。 2.重视健康教育对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轻症患儿,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咨询,调适其心理状态,消除病耻感,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长、老师正确认识本病,不要过分关注患儿的抽动症状。合理安排患儿的日常生活,减轻学业负担,不要经常去提醒孩子,不要责骂怪罪孩子,孩子已经因为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深感痛苦,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或指责,无疑是雪上加霜。 家长要多给予理解支持,对患儿的抽动和发声症状给予理解和宽容,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 3.鼓励孩子社交家长可以将孩子的发作表现摄录下来,就诊时给医师观看,以便于病情的判别。家长应与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并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不要嘲笑或歧视患儿。鼓励孩子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4.增加文体活动,避免不良刺激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如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等。 5.养成规律的作息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形成一种生物钟现象。白天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因为身体有疲乏感后睡眠会更好。同时户外运动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种感染。 6.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膳食合理,禁食某些调味品,煎炸类食品、膨化食品等含防腐剂、色素的袋装食品,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乐、雪碧、奶茶、咖啡、巧克力等兴奋性饮料及食物。 建议孩子食用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粗粮、豆制品,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牛奶与含水和维生素多的天然食品最适合患儿的日常食用。 建议补充双歧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机体对矿质元素如钙、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双歧杆菌发酵乳糖产生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因此补充双歧杆菌可以促进神经的发育和调控。 建议补充维生素D。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如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情绪,身体平衡能力等呈正相关;对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递质,神经免疫调控,保护损伤神经细胞等均可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的降低与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成年精神心理问题、老年的神经退行性改变可能有关。 蛋黄、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均为维生素D3的重要来源,所以饮食中应注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并重视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以此来改善维生素D的自然摄入。
陈育才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14日 1155 0 3 -
抽到症的常见误区
这是一个真实案例,阳阳是一个5岁男孩,活泼开朗、好动,在幼儿园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乐。近期,家长与老师发现阳阳多了一些“小动作”,比如看电视时会眨眼、耸肩等。起初,妈妈觉得阳阳是故意的,并对其进行严厉的教育。后来,发现其行为越来越频繁,妈妈又误以为是过度用眼造成的,并试图通过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来改善其症状。然而阳阳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妈妈咨询朋友,遂带阳阳至神经科检查,最终考虑为抽动障碍。 抽动症表现较为隐匿,我们常常忽视,特别是在幼儿园、小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眨眼、清嗓子、耸肩、扭脖子、挤眼睛的小朋友。许多家长、老师们认为这是小朋友调皮捣蛋,事实上,这可能错怪了小朋友。对抽动症认识不全面,会让家长和老师出现许多认知误区。 误区一抽动症是调皮捣蛋部分家长将原因归根于孩子的调皮捣蛋。事实并非如此,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不会出现不自主、无目的、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刻板的动作。当出现这些刻板动作时,孩子内心不觉得快乐,甚至出现困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行为并不是儿童的顽皮或坏毛病。多数孩子不能自主控制症状发生,甚至在应激环境、情绪激动的情况下,症状更加明显,例如孩子在游乐园疯狂玩耍,回家后发现症状频率较前增加。 误区二抽动症是多动症这是不是多动症?答案当然是NO! 多动症的三大核心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可表现在对事物专注力维持短暂,没有耐心,容易分心。在规定时间内来不及完成任务,喜欢一心二用;坐不安稳,身体总是不停地扭动;喜欢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精力旺盛,动起来就停不下来;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等等。多动症更集中在情绪与注意力方面,然而抽动症核心在于不自主运动。短暂性抽动障碍多在1年以内,慢性抽动障碍多在1年以上,而多动症可存在全生命周期。这2个疾病也存在相似性,多动症和抽动症都被归类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都需要及时关注,及时干预,促进孩子健康生长。 误区三抽动症会影响智力发育部分家长认为该疾病将影响智力的发育。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行疾病,一般不会影响智力,但可能会对学习造成影响。这是因为抽动症状可能会影响学习能力。家长常把学习成绩作为智力高低的评价标准。如果仔细关注抽动症患儿,我们将会收获不一样的结论,例如询问家长孩子兴趣爱好,部分孩子能够专注完成乐高、拼图等高难度活动。因此,抽动症并不影响智力发育,只是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低下。 误区四抽动症是心理疾病不少人认为抽动症是心理疾病。抽动症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但心理因素并非为唯一因素。抽动症与遗传因素、营养状态、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相关。我们常常发现一种现象:孩子在幸福、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也会出现眨眼、耸肩等症状。这些孩子的症状不能仅仅用心理因素来解释。部分研究表明,免疫低下的儿童更易出现抽动症状。机体营养状态也能够影响抽动症的发作,例如缺乏维生素、钙、锌等。我们发现大多数患儿可以通过补充相关元素来缓解症状。 建议家长与孩子如何应对?家长们遇到抽动症,首先要头脑冷静,告诉自己,抽动症不可怕,是可以治愈的。其次,动作冷静,做到不过度关注其抽动症,耐心引导。最后,心态冷静,抽动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家长应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但是,如果孩子抽动症状很频繁,甚至影响至日常生活,家长需带孩子至神经科就诊,完善相关评估。家长们平时可以将孩子症状拍摄记录,便于医生观察。抽动症患儿需要家长、医生以及整个社会、学校、老师、同学的共同关爱与支持,作为家长,要有足够信心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与医生一起努力,让孩子早日痊愈。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周六全天(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 周四上午,北京西路院区网络门诊时间:周二,及周五晚上。
陈育才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14日 1267 0 2 -
抽到障碍是怎么来的?先天还是后天?
在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患有抽动症感到无比的焦虑和头痛。很多家属都很疑惑为什么平素那么健康可爱的孩子会突然出现频繁眨眼睛或耸肩、吸鼻子、清嗓子或扭脖子等等一些怪异行为。饱受抽动症困扰的孩子们也会问医生或爸爸妈妈是什么原因让自己会不受控制地出现这些不被别人喜欢的动作。 今天我们就来整体介绍一下抽动障碍出现的一些可能原因。其实目前抽动障碍的病因尚不是很明确,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因素,先天与后天。一.两大先天因素1大脑中的神经化学因素目前,抽动障碍与各种神经化学和(或)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包括一些让人快乐的激素,如我们常说的多巴胺,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不太了解的(去甲肾上腺素、催产素、内啡肽)等等。当这些存在在大脑中的神经化学物质的平衡或者编织的完整网络被打破时,就会导致大脑的一些神经相关的细胞出现功能的异常,从而出现这些不自主运动。2遗传因素有研究提到抽动障碍与遗传因素有相关性。大多学者认为该病是多基因遗传,存在性别差异,男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并且患儿亲属中如果患有短暂性或慢性抽动障碍、注意缺陷等,其后代的发病率明显要高于我们正常人群。但家属也不必过于担心,虽然该病具有遗传性,但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病,每个疾病本身会由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天的各种不良因素或者诱因可能才是幕后凶手。二、六大后天因素1心理因素心理方面对该疾病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孩子自身因素,另一方面是来自家属或家庭氛围。门诊发现抽动障碍多见于一些先天比较敏感、谨慎、追求完美型或者体质较差、容易过敏的儿童。这些孩子在学业加重、睡眠减少等疲劳乏力或者精神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的时候会突然出现抽动症状,甚至症状加重,可能与长期的压力及紧张焦虑的心情导致孩子的神经系统紊乱有关。当然在门诊也会发现这类患儿的家属一般可能会过度溺爱孩子或者过度控制关注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这无形中给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了巨大影响,从而使得患儿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发展,出现抽动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一些孩子可能在受到生活重创、亲人训斥、打骂后或者看到家庭不和谐画面,亦或是亲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时,孩子自身的心理和情绪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2脑结构或功能相关器质性因素有报道提出约有一半左右患有该病的孩子存在非特异脑电图异常现象,还有一部分患儿是头颅CT的异常,如脑萎缩。也有学者提出一部分患儿在出生时因为缺氧窒息或者高胆红素血症,引起脑部缺血缺氧灶或脑功能受损,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后期抽动症的发生。3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结膜炎、鼻炎等均可能引起抽动症。相关的病原体也有很多。最常提到的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能与感染后诱发免疫反应相关。另外还有发现该病可能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相关。4营养元素缺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预测孩子抽动症的发生与某些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D的水平相关。在神经内科门诊也会发现这些孩子的血清25羟维生素D、钙锌元素、维生素B1、B6、B12等含量大部分较低或处于正常范围低线,医生给孩子们补充一段时间的口服药物后,大部分孩子症状会有改善。当然,家长喂养孩子时注意饮食均衡,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挑食、厌食的坏习惯。5药物因素有些孩子如果长期服用中枢神经类药物及抗精神病类药物也会诱发抽动障碍。其中包括地西泮、氯硝西泮、咪达唑仑,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奥氮平、利培酮等。6其他因素过量服用含有兴奋性成分较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刺激性物质也会诱发抽动障碍。接触过敏物质或过敏原后也会与抽动障碍相关。抽动障碍病因错综复杂,上述原因解释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希望可以解答患儿及家属的心中部分疑惑。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周六全天(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 周四上午,北京西路院区网络门诊时间:周二,及周五晚上。
陈育才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14日 680 0 1 -
什么是抽动症?
今天我们从最基础的开始聊起,全面认识抽动障碍(TicDisorder,TD)。这是一种什么病?有多少患者?如何治疗?可以痊愈吗?1.抽动症是什么病?答: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TicDisorder,TD),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神经精神疾病,以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无节奏的运动或发声抽动为特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运动性抽动,也有发声性抽动,可以单个症状起病,也可多个症状联合起病,常见症状如:眨眼、张口、吸鼻子、挤眉弄眼、甩头、仰头、吸肚子、清嗓子、怪叫、发怪音、说脏话或咒骂等,可伴有异常的感觉,比如脖子酸、肢体不适、咽部异物感等,但无感染或累及脏器的器质性病变证据。除此之外,部分抽动障碍的孩子还会合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冲动、强迫症、睡眠障碍等症状。所有抽动症状均出现在白天清醒时期,在紧张、焦虑、或专注时明显增多,身心放松时减少,熟睡后全部消失。2.抽动症是怎么来的?答:抽动障碍最早18世纪初期由法国医生Jean-MarcGaspardItard首次报道了这个疾病,后来18世纪晚期被命名为GillesdelaTourette综合征(简称Tourette综合征,TS),20世纪80年代儿科医生首次将TS概念引入我国。在我国的文学和临床实践中,TS被翻译成为抽动秽语综合症,但仅代表目前DSM-5诊断标准中抽动障碍的最严重类型,临床中有更多的孩子出现不自主抽动而无模仿语言和污秽的语言,同时也避免儿童因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一诊断遭受歧视,故抽动障碍已经逐渐代替抽动秽语综合症。近年来,通过公共教育、网络宣传,已大大提高了公众对抽动障碍的认识,对抽动障碍患者的关爱,我国抽动障碍协作组提出,自2020年起每年的10月30日定为抽动障碍关爱日。3.患抽动症的孩子多么?答:抽动障碍在全球均普遍流行,在所有种族、民族和人口中都很常见,轻度的抽动影响多达20%的学龄儿童。在我国儿童中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流行病调查发现,每100个孩子里就有6个短暂的抽动障碍,2个慢性的抽动障碍,0.3个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目前我国14亿人口中有20%以上的人群处于0-18岁年龄段,因此据估计,中国有大约1000多万儿童和青少年患有轻度的抽动障碍,约100万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抽动秽语综合症。4.抽动症怎么治疗?答:抽动障碍的治疗一般根据其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的治疗方式也不一样。如果抽动不影响日常生活或学校活动,对于轻度的抽动障碍患者可以先医学宣教和心理支持,适当给予观察,并定期随访。对于中重度的抽动障碍患者治疗可以先尝试非药物干预(医学教育、心理支持、家长管理培训、学校教育支持、认知行为治疗等),行为治疗可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方面,当前我国抽动障碍诊疗专家共识推荐的一线药物:盐酸硫必利、阿立哌唑、可乐定透皮贴片、菖麻熄风片(中成药)、九味熄风颗粒(中成药)。二线药物:氟哌啶醇、利培酮、托吡酯。药物治疗一般小剂量起步,循序渐进,分多个阶段进行,每一步都要仔细评估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方案调整的必要性,整个疗程通常需要1-2年,如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应持续治疗6-12个月,维持剂量一般为以前最大剂量的1/2-2/3;维持治疗后,如症状得到控制,可逐步停药,停药期应循序渐进,至少1-3个月。5.抽动症能治好吗?答:抽动障碍整体治疗效果是良好的,多数的抽动障碍患者在青春期或成年期会缓解,抽动障碍儿童长大后可以像健康的成年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仅有20%左右的抽动障碍患者的抽动会延续到终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职业生涯。门诊时间:周三全天,周六全天(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 周四上午,北京西路院区网络门诊时间:周二,及周五晚上。
陈育才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14日 1206 0 0 -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治疗有方法
在一个深秋的午后,一位满脸忧色的母亲携带着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走进了我的诊室。她急切地开口道:“医生,请您看看我的孩子,他这样的举止已经有六年了,症状日益严重。”我仔细观察着这个小男孩,他坐在凳子上,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的眉头紧锁,眼睛挤来挤去,伴随着一阵阵吼叫声,他的腹肌也在不断地抽动。母亲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愤怒,她忍不住斥责道:“你就不能控制一下吗?不要总是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刚才在楼道里你那样,别人都在看你!”小男孩听了母亲的话,更加不敢言语,他试图强忍住自己的声音,但似乎越是如此,他嗓子里的吼叫声就越大。看到这一幕,我急忙打断了母亲的话,轻声安慰道:“请您别太焦虑,孩子生病了我们一起慢慢找原因,只要我们坚持规律治疗,相信孩子一定能恢复健康。”我的话让母亲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她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小男孩也似乎感受到了我的温暖,他抬头看了我一眼,那双充满恐惧与不安的眼睛里,透露出一丝信任与期待。我深知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这个小男孩一定能战胜病魔,重新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什么是儿童抽动障碍?儿童抽动障碍是指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生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身体任何部位肌群出现不自主、重复和快速的收缩动作,抽动症状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上肢、下肢,呈现多样化。抽动形式不断改变,抽动频度和程度在病程中呈现波动性特征。为什么会得抽动障碍?抽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还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孩子长期生活在紧张与焦虑的环境中,不良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外界的压力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偏差就可能导致抽动障碍的发生。儿童抽动障碍该怎么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有着天然优势。中医认为抽动属于“瘛疭”“痉病”“慢惊”“风证”等病证范畴,病位定位在“肝”。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性喜条达恶抑郁。治疗上采用疏肝解郁、平肝息风的方法,顺应肝木的特性,临床观察发现疗效确切,且不易复发。咱们回到故事的开头我为孩子定制了一套健脾疏肝、息风止痉的综合治疗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不仅包括了精心炮制的汤药,还融入了饮食管理和生活习惯的辅导。 随着治疗的深入,小男孩的变化开始显现。那些曾经困扰他的抽动症状,就像被风吹散的云朵,逐渐消失在无形之中。他的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不再易怒暴躁,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平和。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在他的外在表现上,更体现在他的学习上。他的专注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成绩也随之跃升,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中药的调理下,小男孩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与活力。在持续了6个月的治疗后,我决定开始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进行为期3个月的巩固治疗。令人欣喜的是,这期间并未出现任何症状的反复。于是,在经过慎重的观察和思考后,我决定停药并继续进行随访观察。时光荏苒,转眼间过去了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小男孩的症状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再出现反复的迹象。他变得更加自信、开朗,能够自由地在这个世界中探索与成长。结语我深信,在医生的专业引领下,借助科学的生活管理和深入的中医疗法,我们能够携手帮助那些受抽动症困扰的孩子们找回他们的健康与快乐。让我们共同见证他们重获健康,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专家介绍刘昆,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师从国医大师王烈教授,首都国医名师安效先教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中医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曾在首都儿研所内分泌科(生长发育)进修。现为中华中医药儿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理事,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青春期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北京市中医应急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肾脏健康委员会青年委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论著10余部,主持并参与各项课题等20余项。擅长: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抽动症、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睡眠障碍等疾病的中医治疗与调理。出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一、二上午,周四下午特需门诊:周六下午出诊地点:周一、二上午西苑医院门诊楼一层儿科门诊107诊室周四下午儿科门诊104诊室周六下午杏苑楼一层特需门诊137诊室
刘昆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01日 1473 1 3
抽动症相关科普号
周静冬医生的科普号
周静冬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儿科
950粉丝18.1万阅读
周光华医生的科普号
周光华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73粉丝6.9万阅读
孙克兴医生的科普号
孙克兴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中医科
1万粉丝45.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杨圣海 副主任医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抽动症 165票
小儿多动症 11票
发育迟缓 4票
擅长:抽动障碍、癫痫、发育迟缓、多动症、脊髓炎、脑炎、代谢病、脑瘫等 -
推荐热度4.9黄艳军 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抽动症 135票
小儿癫痫 28票
小儿多动症 23票
擅长: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对小儿神经内科相关疾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
推荐热度4.4韩颖 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多动症 97票
抽动症 63票
发育迟缓 8票
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抽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癫痫共患病,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婴幼儿保健,高危儿童和慢病儿童疫苗接种,婴幼儿神经发育评估和干预指导,婴幼儿营养和喂养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