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创立于2011年3月,由我国著名肺外科专家,原总医院院长周清华教授积极组织和倡导下组建,依托于总医院强大的实力,集合各科室的医疗护理骨干而组建,在学科带头人王国林副院长和科室主任王志强教授的带领下,通过科室团队的共同奋斗,已成功为千余例患者提供危重症救治及术后生命支持,获得了医院各临床科室及广大患者的认可与支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总医院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核心科室,综合抢救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室发展至今,医院共投入约1700万元购置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病区改造,目前科室的规模和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和培养,集合各科室的医疗、护理骨干建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队伍,并由王国林副院长出任学科带头人,完善了科室学术队伍,使专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目前重症医学科分设4个病区,6个治疗专业组,2个层流病房,总床位数42张,总使用面积达到1930m2。现有固定编制医师25人、护士73人,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病例病种最齐全、诊疗手段最完善的综合性ICU。重症医学科诊治疾病主要包括心肺危重手术、严重创伤、DIC、ARDS、MODS、休克、重症胰腺炎、急性肾衰、病理妇产科等,综合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
重症医学科拥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所有床位均为进口HILL-ROM病床,配有DRAGER床旁监护仪及便携转运监护仪、中心监护站、有创动脉监测、呼气末CO2监测、BIS监测设备、费森尤斯床旁血液净化机、床旁B超机、夏美顿XTC呼吸机、G5呼吸机、PB840呼吸机、西门子NAVA呼吸机、RESMED便携转运呼吸机、排痰机、心电图机、除颤仪、亚低温治疗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肠内营养泵、血气分析仪、ACT检测仪、气管镜等先进设备。病房所有床单位均具备完善的消毒隔离及上下水设施,部分床单位为半封闭式隔段治疗单位,另拥有独立层流病房,所有床单位都配备独立的医护人员及医疗监控系统,可以做到24小时全方位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满足患者优质护理的需求。
科室开展技术包括:气管插管术及呼吸机辅助支持、中心静脉穿刺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床旁B超检查、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PICCO、SwanGanz导管技术、床旁血液滤过及血浆置换,与心外科合作的ECMO+IABP技术等先进技术。
重症医学科承担着天津最集中的危重症患者诊疗及救治任务,在人才梯队方面,科室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15人,目前研究生学历以上占92%,同时科室拥有强大的护理团队,包括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理人员本科学历以上占90%。科室人员结构合理,是一支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团队。随着亚专业学科的发展,各级医师熟练掌握ICU的诊疗及操作技术,确立了王志强主任带领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脓毒症的诊治团队;彭民主任带领的外科复杂手术后复苏以及严重创伤救治团队;张庆祥主任带领的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救治团队;宋毅军主任带领的脑卒中救治团队。重症医学科注重对中青年医师进行核心技术的培养和锻炼,打造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一专多能、综合实力强的高素质ICU医师队伍,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
在科研方面,医院特任命王国林副院长为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积极鼓励临床技术创新,重视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以促进重症医学科的持续发展,王国林副院长带领重症医学科在临床疾病诊疗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多脏器功能衰竭、疑难、危重症抢救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重症医学科在危重症患者生命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突出以危重症营养支持治疗、血液净化和血流动力学监测为临床特色,先后开展了PICCO、Vigileo、SwanGanz导管等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净化、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超声引导下各种穿刺等国际先进技术。依托医院实力雄厚的检验科、中心实验室和麻醉研究所,先后开展了以血液净化和危重症炎性介质为主要方向的系列研究。近年来,科室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11篇,培养博士12名,硕士17名,获国家自然基金4项,天津市科技支撑1项,教委科研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重症医学科以多脏器支持为基础,建立起集科研、医疗、护理、教学为一体的综合体系,现为国内发展最完善,技术力量最先进,体系最规范化的重症医学病房,无论在硬件设施,医护人员配备和护理理念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症医学科承担天津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护理人员的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并接待国内兄弟医院进修人员参观学习,多次与国外危重症医学专家交流工作。重症医学科是急危重症患者通向健康之路的“生命通道”,秉承着“见证生命奇迹”的科室精神,致力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最终发展目标是争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天津领先的危重症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