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华雷
主任医师
院长
小儿外科詹江华
主任医师 教授
普通外科主任
小儿外科谷继卿
主任医师
微创外科主任
小儿外科罗喜荣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小儿外科牛军
主任医师
3.6
小儿外科王继忠
主任医师
3.6
小儿外科宫济春
主任医师
3.6
小儿外科董迎
副主任医师
3.3
小儿外科董亮
副主任医师
3.3
小儿外科李苗苗
副主任医师
3.3
杨宏
副主任医师
3.3
小儿外科田琪
副主任医师
3.3
小儿外科武瑞清
副主任医师
3.3
小儿外科张树建
副主任医师
3.3
小儿外科高欣凤
副主任医师
3.3
小儿外科金明均
副主任医师
3.3
小儿外科王金虎
主治医师
3.3
小儿外科万钧
主治医师
3.3
小儿外科李晓虎
主治医师
3.3
小儿外科金明钧
主治医师
3.3
韩琳
主治医师
3.3
小儿外科孙岩
主治医师
3.3
小儿外科葛亮
主治医师
3.3
小儿外科刘豫
主治医师
3.3
小儿外科苏西西
医师
3.3
小儿外科李晶晶
医师
3.3
小儿外科杨勇
医师
3.3
小儿外科杨媛
医师
3.3
小儿外科张睿群
医师
3.3
小儿外科杨福江
医师
3.3
王璁
医师
3.3
小儿外科刘峰
医师
3.3
小儿外科胡国强
医师
3.3
小儿外科马连飞
医师
3.3
小儿外科刘伟
医师
3.3
小儿外科龙安安
医师
3.3
小儿外科翟润和
医师
3.3
儿科齐晓敏
医师
3.2
6岁男孩因“消化道出血、贫血”就诊于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发现小肠占位性病变。胶囊内镜显示小肠肿物占肠腔约1/3,但是肿物大小不详,具体位置不详。根据经验判断肿物可能位于小肠中段。转入外科拟行腹腔镜探查、小肠肿物切除术。手术关键是如何找到肠腔内的肿物。否则,将需要行开腹探查术。运气不错!手术进行比较顺利,我们在空肠近段发现病变。小肠肿物导致肠道蠕动紊乱继发肠套叠。(如果不治疗,患儿可能会出现肠梗阻、便血等,需紧急处理)完整切除小肠肿物。腹腔镜手术真正到达微创化!患儿创伤小、恢复快!完美!!!
网膜囊肿(omental cyst)主要表现为大网膜囊肿,在大网膜疾病中也是囊肿最为常见,也可发生于小网膜及脏器的周围韧带。大网膜囊肿的发病原因与肠系膜囊肿近似,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即大网膜淋巴管瘤,多为胚胎期淋巴组织发育异常形成异位淋巴组织,进一步扩张增生形成囊肿,或淋巴管退行性变或梗阻形成淋巴液淤积。假性囊肿是由于外伤、出血、感染、寄生虫等因素引发淋巴管阻塞、淋巴液积聚而形成。大网膜囊肿以单发为主,单囊或有分隔,少数病例出现多发囊肿,散布在大网膜上。真性囊肿壁薄,为单层内皮细胞;假性囊肿壁厚,为纤维组织发育。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增大的腹部肿物为主要症状,肿物增大会伴随腹胀、腹痛、食欲下降、呕吐等症状。囊肿还会因破裂出血、感染或扭转等原因而以急症就诊。超声检查为首选的检查方法,CTA(CT血管造影术)可进一步显示肿物与周围脏器血管的关系,还可以显示囊内容物的性质和结构。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囊肿及大部分大网膜以避免复发,肿物巨大者可以先抽取囊内液体,减小肿物体积后再行剥离切除。临床上要与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囊肿、肠重复畸形、卵巢囊肿和大量腹水相鉴别。在近30年的临床工作中,大网膜疾病的病例并不少见,其中也有少数病例成为极其罕见的病理类型,其中两例病例在当前国际医学界上报道均不足100例。建议,存在无诱发因素的慢性腹痛患儿应选择合适时间到医院来进行超声筛查。
鳃源性囊肿是由胚胎发育期未发育成熟的残余上皮组织异常发育所致。75%起源于第二鳃裂,20%为第一鳃裂,极少来源于第三、四鳃裂。第一鳃裂囊肿位于耳垂下方到舌骨连线的任何部位,多见于耳垂后、腮腺区及颌下部位,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部分病例在出生后即可发现于上述部位皮肤小凹点。第二鳃裂囊肿常出现于舌骨水平及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囊肿深部位置紧贴颈内静脉分叉处,并向上延伸至咽侧壁。常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窦道。第三、四鳃裂来源的囊肿少见,50%生后即可发现,右侧多见。临床上看,鳃源性囊肿多儿童期发病,常见于胸锁乳突肌中上1/3交点处;鳃源性瘘多见于婴幼儿期,单侧90%,双侧10%,多位于胸锁乳突肌下1/3处。临床治疗的唯一方式为手术治疗,手术年龄在1~2岁左右。手术关键在于手术时间、非感染期手术以及手术要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继发感染者应先引流脓肿,完全控制感染后1~3月后再行手术治疗。新生儿期常因囊肿或瘘管发育不良而导致手术切除不全,建议在1岁后手术。
总访问量 4,499,579次
在线服务患者 9,558位
科普文章 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