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0张智龙五味斋医话人为什么会生病呢?上期为大家讲述了气候过度和五味过用导致疾病的发生,下面继续为大家讲述另外两种致病因素。1违背自然,情志过用致病《黄帝内经素问·举通论》: “百病生于气也”。七情六欲是人体精神情志之常态,反之情绪过激,喜怒不节,欲望无制,就会损伤人体,成为致病因素。例如大怒使人气血菀于上,可导致中风病;长期忧愁不解,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过度精神刺激,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大喜乐极生悲,使人发疯猝死等等七情“过用”影响脏腑气机致病的例子。现代医学研究亦有相关证明:过喜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呼吸心跳加快,使耗氧量增加,会出现缺氧、心律失常、心绞痛等;过怒则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液压力增高,导致心脑血管病发作;过分忧思会引起大脑中枢功能失常,迷走神经兴奋,使胃酶增多,胃粘膜发生溃疡;悲伤、惊恐过度能使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内脏、血管、肌肤等受到损害,功能失常,如唾液、胃液分泌降低,肠蠕动减慢,使消化功能减弱。因此,在物欲高涨,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的现代社会,此类过用尤应引起重视。2违背自然,劳逸过用致病《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这就是说用眼过度则伤血;久卧不动则耗气;久坐不动会使肌肉萎缩;长久地站立则损伤骨骼;长久地行走则损伤筋肉。劳逸适度,能强体益寿,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保证,反之劳力、劳心、房劳等太过或安逸少动,都能伤害人体,成为致病因素。生活中一些青年经理、英才因精神过劳而夭折;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病;体力过劳导致腰、膝骨质增生;房劳过度致体虚或猝死;安逸少动导致肥胖增多;不哺乳妇女致乳腺增生高发等等。2009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说明劳逸过用,也是违背自然的致病因素。中医的疾病观破解了我们的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源于“过用”。中医的养生之道又是如何避免这些“过用”呢?下一期我们将详细为大家讲述避免“过用”的养生之道。专家介绍张智龙 博士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现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临床善于治疗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白细胞减少症及放化疗后副反应、面瘫、高血压病、冠心病、癫痫及妇科、儿科等多种内科病证。出诊时间地点:周一上午:天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科周一下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针灸科周二下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13:30四楼儿科诊疗中心 14:30三楼肿瘤科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预约电话针灸科、肿瘤科:2728 5073儿科诊疗中心:2728 2285关注订阅号,方法一:关注订阅号,方法二:点开文章,第二行“ 五味斋医话”几个字,点开就是公众号,点“关注”就OK了!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多动症和好动是一样的吗?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神经发育障碍,其表现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同时大多数的多动症都伴有其他疾病,我们称之为共病,包括抽动、学习困难、对立违抗、焦虑、抑郁等。由于这些共病的存在,使得多动症的症状加重或不典型,对多动症患儿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消极的影响,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多动症与小朋友的好动是不一样的。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很难分清小朋友的多动与好动。简单的说,好动的孩子是可以静下来的,可以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多动症的孩子则不一样,他们也很好动,但是自身难以控制住自己的行动。怎样才能发现小朋友可能患有多动症呢?1.注意力集中困难。比同龄儿童缺乏专注力,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分心,做事有始无终,常常丢三落四……2.易冲动。没有耐心,总是等不及,轮流活动中难以等待,不遵守规则,抢同学东西玩,情绪也不稳定……3.活动过度。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感觉他无时无刻都在活动。上课的时候小动作多,在课堂里坐不住,总是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严重者甚至会在上课中独自跑出教室玩耍,常干扰别人,惹是生非……那么发现小朋友可能患有多动症时,家长该怎么办呢?1.正确认识,顺势疏导。首先不能歧视打骂多动症患儿,要发现其品质中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对患儿的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应坚决制止,不可袒护。对待多动症的患儿,家长可以从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善始善终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自制力、组织参加体育活动引导过多精力等方面着手顺势疏导。2.带孩子到医院及时就诊治疗。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心理、行为及饮食疗法等。其中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等是最为传统、应用最多的治疗手段,在治疗上它能提高注意力。但它的缺点是:无法根治这种疾病,只能长期服用,而且有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副作用。目前中医治疗采用顺势引导,而非一味强制震慑。而且中医治疗无副作用、见效快、稳定不易复发,故在多动症的治疗中渐显优势。天津市中研附院(长征医院)儿科诊疗中心位于医院门诊四楼,立足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在此基础上以皮肤儿科为先导、以中西医结合诊疗为特色,开设专病门诊,包括小儿皮肤、咳喘、多动症、肾炎、厌食、斜颈、心理等。运用传统中药、针灸、推拿、捏脊等治疗手段,配合中医药及现代医学诊疗技术,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专家介绍:张智龙主任医师现任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业务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集中医百家之长,中医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对小儿咳喘、小儿多动症、遗尿症等方面有深度研究,并在中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医学专著多本。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1:30--5:00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北马路354号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四楼儿科诊疗中心电话:27282285
齿宜常叩是说,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黄帝内经》中说“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跟运眼的道理一样,轻轻地叩齿就好比在给肾做“按摩”。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肾气盛衰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情况。叩齿就是追本溯源来调养肾气,以此来达到保健的目的。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曾经描述,他常因为饮酒劳累而导致牙齿浮动。他还指出要轻轻咬牙使牙根牢固,他也因此七十多岁还没掉一颗牙。经常叩齿可以坚固牙齿、调补肾气。孙思邈《养性篇》:“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去浊而坚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