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向明
主任医师 教授
普通外科主任
普外科孙学军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刘浩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王曙逢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樊林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普外科王春荣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王康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霍雄伟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陈进才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普外科王荣
主任医师 教授
3.7
贾宗良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普外科马鸿基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普外科王红军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普外科范培锡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普外科佘军军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普外科郑见宝
副主任医师 副研究员
3.5
小儿外科曹振杰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普外科魏光兵
副主任医师
3.4
普外科廖新华
副主任医师
3.4
普外科刘晓毅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王光辉
副主任医师
3.3
普外科赵伟
副主任医师
3.3
普外科李徐奇
副主任医师
3.3
普外科杨魁
主治医师
3.3
普外科崔飞博
医师
3.3
普外科仇广林
医师
3.3
普外科王炜
3.3
胃肠外科张鑫
医师
3.2
对于轻微或无症状的男性腹股沟疝患者,观察等待也是一种建议的治疗策略。但是需要考虑到成本效益和等待风险的平衡问题,因为在等待过程中无症状患者也可能出现疼痛或嵌顿等症状甚至因此而急诊手术。研究发现择期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分别为 8%和 0.2%~0.5%,而急诊手术的并发症 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32%和 4%~5.5%(死亡率 增加了 10~20 倍)。目前,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手术时机,仍尚无定论,仍需要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来确定。基于以上考虑,建议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患者,若医疗监护条件不够,慎重选择观察等待策略。对于男性有症状患者或者女性疝患者建议及时安排手术。(本观点来自于2018 国际腹股沟疝指南)
腹腔镜技术(IPOM):在中国,使用腹腔镜修补脐疝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多。 腹腔镜可以帮助外科医生明确缺损边缘, 发现合并的上腹疝或隐匿疝。 这在开放手术时很难做到,尤其当脐疝缺损较 小,不能满意的用手指进行腹腔内探查。 许多大缺损周围存在小缺损,如果遗留会导致复发率增加。 腹腔镜技术因为将补片放置在腹腔内,可以提供足够的覆盖范围。腹腔镜技术首先需要进入腹腔,常用的方法是 自左侧肋缘下使用气腹针建立气腹,根据腹腔内粘连情况及缺损的大小,使用 3~5 个戳卡完成手术。 典型的戳卡布局为左侧腋中线平脐作为观察孔,其上下再使用 2 个 5 mm 戳卡作为操作孔。 首先进行腹腔内探查,再评估腹壁及脐疝缺损的情况。 接着还纳疝内容物及分离疝内容物与缺损和腹壁的粘连。 脐疝时这种粘连多不严重。 松解粘连还纳疝内容物后,腹腔内测量缺损大小,选择合适补片,做到每个方向上 5 cm 范围的覆盖。 可以腹腔内缝合关闭缺损,或使用钩针。 补片需要妥善固定,可以使用缝合、钉枪、医用胶或混合使用上述技术。 需保 证腹腔内脏器不接触补片的非防粘连部分。
一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年老体弱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使用疝带,但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而变得肥厚增加了嵌顿疝的发病率。目前为止,成人腹壁疝是不可能自愈的,手术是根治疝病的唯一可靠方法。手术的的目的是修补腹壁缺损,其方式分为微创手术、开放手术。具体实施哪种手术方式依据病情选择,实施个体化治疗。利用网片对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是现主流的手术方法,即用一种特殊材质的网片植入人体把缺损、薄弱部位加强。现无张力修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开放修补方式:传统的修补方式,手术时间短,手术适应症广泛。2.腔镜修补方式:新型的修补方式,手术切口小、对腹壁和精索的创伤较小,完全直视下操作更精确,基本上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能够快速的恢复工作状态,术后伤口并发症等发生几率较低,对于复发疝、双侧疝尤其适用。
总访问量 2,201,058次
在线服务患者 3,872位
科普文章 25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