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丁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主任
肿瘤内科胡胜
主任医师 教授
3.7
肿瘤内科彭莉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肿瘤内科杨彬
主任医师
3.5
肿瘤内科肖志华
主任医师
3.5
肿瘤内科余伟江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蒋晖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胡艳萍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梁新军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徐慧婷
副主任医师
3.4
臧爱华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邓华邦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付小玉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范玉华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魏友英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陈清波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冉凤鸣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吴月兵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张靖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吴辉菁
副主任医师
3.4
杨玲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朱宇泽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欧武陵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王志军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谢蓉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黎小兵
主治医师
3.4
肿瘤内科聂艳丽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朱贤敏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符晓芬
医师
3.3
就在2020年最后两天,医保年底结算,我忙着给医保住院的病人办出院,病人只出不进。一名54岁女性患者,其家属拿着2020年12月26号外院的脑部CT慕名找到我。患者颅内多发转移瘤。经院医保办主任同意,我将患者急诊收入院。患者病情危重,容不得耽误,住院第二天就完成了相关检查,确诊为肺癌脑转移。患者这种情况不及时治疗,生命是以天来计算,我给患者做思想工作,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给家属强调护理的重要性,我们共同努力奇迹才有可能发生。入院的第三天患者开始口服了靶向药物治疗,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同期上了单药化疗,元旦节后安排脑部放疗。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反应,生活不能自理,曾一度有放弃治疗的念头。家属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患者经过科学、合理、最经济的治疗,脑部肿瘤接近完全消退。面对如此之好的效果,医护人员和家属都感叹好神奇呀。患者在家通过饮食调养和适宜的锻炼很快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患者清明节和家人外出游玩,欣赏美景、品尝美食。
68岁女性肺腺癌骨转移初次治疗的患者,今年2月在我院做基因检测结果ALK阳性,2月中旬开始口服靶向药物克唑替尼(赛可瑞),服药前及服药半个月后在我院化验血象、肝功能、肾功能正常,服药21天后因出现药物副作用食欲下降、胃部不适、头昏乏力看门诊,嘱咐患者立即停止服用克唑替尼。患者想这药太贵了,不想浪费就继续服。10天后因尿色似浓茶入院。化验结果显示转氨酶接近2000U/L,总胆红素207umol/L。药物导致肝功能、胆红素如此之高我从未见过。虽然患者经过治疗后转氨酶有所下降,但出现严重的酶胆分离,预示患者药物肝损严重。患者3月20开始改用副作用较轻的第二代ALK抑制剂塞瑞替尼,再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因家人在MD Anderson学习,我也来到休斯顿小住了一段时间,在休斯顿医疗中心,有不少从中国各地到这里来就诊的中国人,我仅选择2个病例来论证我这篇文章的内容。例1,女,51岁,非湖北省祖籍。宫颈癌术后1年余,肺转移,来到美国治疗,用的化疗方案是卡铂+紫杉醇+贝伐单抗,已经做了3个周期,每做一个周期化疗需要人民币十几万,(尚不计算其它费用及吃住用的费用),三个周期化疗后复查,肺转移病灶有缩小,现在已经开始做第四个周期化疗。我在散步的时候,经常看见这位女士在不停地走路,一圈又一圈,当得知我是一位退休的肿瘤科医生,她主动告知我病情。我听了以后感觉很惊讶,我问她:你用的这个方案,和国内用药一模一样,在国内你的住院费、检查费、治疗费以及卡铂紫杉醇都是公费医疗、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只有贝伐单抗目前在宫颈癌还属于自费项目,(2018年已经大幅度降价),你为什么要花巨额资金举家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来用国内常规可以进行的治疗呢?她说:听说有一个肺转移的病人在这里治好了,活了十多年了。我又问她:是中介告诉你的吗?回答:是的。她在国内居住的地方,没有大医院,听说这里有一个肺转移的病人治好了,于是决定卖了房子到美国来治疗。她对当地的饮食不习惯,严重的便秘,泻药都不管用,必须每天不停地走。有一天傍晚我看见她还在走,她告诉我说,昨天吃了牛肉,又便秘了,“哎,其实我已经没有力气了,双腿也没有劲,但是今天到现在还没有大便,几天后又要做化疗,大便会更干结”。尽管我已经退休,但是,仍然非常非常同情肿瘤病人,我对她们当地的医疗资源不熟悉,也帮不了忙,只能告诉她一些减轻便秘的方法并默默为她的治疗效果祈祷。例2,女,17岁,非湖北省祖籍。头颈部肿瘤合并肺转移,大量胸腔积液。已经胸腔置管,每天2000ml以上的引流液,胸水控制不好,家里的钱已经用光,一周后房租到期,已经没有钱续缴,想乘飞机回国,在胸腔引流管没有拔出之前,航空公司不同意上飞机。最让人揪心的是,女孩的父母普通话说不好,一句英语都不会,在这里所有的沟通都必须与小女孩自己面对面进行。女孩的一般状况尚好,除了每天要引流胸水以外,精神、食欲、行动都无障碍。各位看官,你们说,怎么办?一问:难道出国前没有人告知,这种病到了这一期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家医院都不能治愈?回答:没有人说过。(我猜测医师一定告诉过女孩的父母亲,因为女孩太优秀,父母亲不愿意放弃);二问:能否请一个同学远程担任翻译,有些问题告知父母,不要女孩自己来面对?回答:同学们都在准备高考,不便打扰。三问:如果我能控制这个女孩的胸水,我能否来治疗?回答:现在是在美国,你没有行医资格。四问: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回答:一个名牌首饰。……最后在多方爱心人氏的帮助下,女孩带着胸腔引流管乘飞机回到了祖国。写了这些,心里已经很不舒服了,又好像回到了我当医生的时候,面对疑难病例但又看到的是对生命充满的渴望。不继续了,就此打住。我曾经作为局外人,在旁边听到过中介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可以百分之百的说,那一位中介不是医疗人士。我知道中国强大了,中国人有钱;我也知道介绍病人到海外就医是一门新兴产业;我更知道海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请听听肿瘤专科医生的感言:要能够重复出现的结果才是科学,不要只听某一个病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如果当地没有大医院,可以到省城的大医院去咨询;如果是为了参加新药免费临床试验,可以到海外,(先要了解清楚哪个国家哪家医院有名额,有的试验我们中国本身就参与其中);如果家里经济很宽裕,不会因病致贫,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满意的地方就医,包括海外;如果英语沟通没有问题,生活饮食习惯差别不大,在国外生活和在国内生活一样从容自如,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满意的地方就医,包括美国。
总访问量 8,471,130次
在线服务患者 4,577位
科普文章 148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