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岩冰
主任医师 教授
普外科主任
胃肠外科闫博民
主任医师
副院长
胃肠外科王东升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9
胃肠外科焦学龙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4.9
胃肠外科李世宽
主任医师 教授
3.7
胃肠外科卢云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胃肠外科江海涛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胃肠外科张坚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胃肠外科牛兆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胃肠外科刘卫国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高军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胃肠外科张建立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胃肠外科于冠君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胃肠外科李月春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胃肠外科丁连安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胃肠外科刘世松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胃肠外科曹守根
主任医师 讲师
3.4
胃肠外科李宇
副主任医师
3.4
胃肠外科张默道
主任医师 教授
3.4
胃肠外科张敬智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孙振青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胃肠外科王守光
副主任医师
3.4
胃肠外科张茂申
副主任医师
3.3
胃肠外科张世杰
主任医师
3.3
胃肠外科吕亮
副主任医师
3.3
胃肠外科韩来臣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胃肠外科胡继霖
副主任医师
3.3
胃肠外科高源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陈栋
副主任医师
3.3
胃肠外科姜申忠
副主任医师
3.3
李毅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王政坤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谭晓杰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郭栋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邱志刚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刘广伟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刘晓东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李泽群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牛冬光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张宪祥
主治医师
3.3
刘尚龙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刘希春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刘小雷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田玉龙
主治医师
3.3
胃肠外科高玉熙
医师
3.2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业已开设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为广大胃肠间质瘤病人排忧解难。该专病门诊为“北中国”的首家、目前仍然是山东省独家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由焦学龙副主任医师主诊。大量外阜病人慕名来诊,年诊疗量逾千例次,在国内遥遥领先;诊疗质量亦极高,为大量的疑难胃肠间质瘤病人解除了燃眉之急,纠正了大量误诊与误治的病例。目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的重点单位、山东省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的中心单位,服务于广大的岛城与阜外病人。专病门诊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伊马替尼血药浓度检测,为伊马替尼的剂量调整与副作用管理提供了利器。专病门诊推行高质量的C-kit基因与PDGFRα基因检测(一代测序),推行高质量的二代测序基因检测(BRAF、HRAS、KRAS、KIT、NF1、NRAS、PDGFRA、SDHA、SDHB、SDHC、SDHD),抵制检测大量的无关基因造成医疗成本的无效支出。专病门诊承接各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与新药临床研究,为胃肠间质瘤病人提供接受新药治疗的机会。在“瑞派替尼对比索坦用于晚期胃肠间质瘤二线治疗”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INTRIGUE)中,专病门诊是全国首家启动单位,招募入组了全国首例病人,并取得了良好疗效。专病门诊正在开展评估NB003(AZD3229)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新药临床研究,是山东省唯一的研究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门诊大楼六楼A区。每周二下午,每周五上午。预约时,选定“市南院区→胃肠外科→”就可以找到焦学龙医生的门诊信息焦学龙,中共党员,医学博士(胃肠肿瘤外科方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主诊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多学科诊治中心秘书,专注于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善于为晚期、复发或不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病人制定综合治疗策略,有大量成功的胃肠间质瘤个案管理经验。学会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首届与第二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首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兼秘书。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访学期间,开展过由“吴阶平基金会”基金资助的与“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相关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担任《现代肿瘤基础与临床》第一副主编,执笔胃肠间质瘤相关章节。由于在胃肠间质瘤诊疗方面的突出工作,被中华慈善总会授权为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被中国癌症基金会授权为索坦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其关于胃肠间质瘤治疗的经验被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全国肿瘤学术会议(2018.6.16)录用,被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2019.8.17)录用,进行会上学术交流。由其担纲主诊的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为“北中国”的首家、目前仍然是山东省独家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年诊疗量逾千例次,在国内遥遥领先;诊疗质量亦极高,为大量的疑难胃肠间质瘤病人解除了燃眉之急,纠正了大量误诊与误治的病例。由其巡回主讲的“胃肠间质瘤诊治中遇到的陷阱”广受病人与同行欢迎。2023.7.13由中华慈善总会为其颁发“中国胃肠间质瘤最美慈善医生”奖章。科学施治,人文施治温度医疗,深度关怀师以病人,治为病人挚胃你好,肠治久安
老年男性,65岁主诉:上腹部疼痛不适班反酸、嗳气2个月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史查体:腹部平坦,触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肿物,肝脾肋下未触及,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胃镜检查:胃窦后壁可见一约4*5cm溃疡,周围黏膜堤样隆起,延伸至胃角,覆污苔,活检质偏硬;病理示低分化腺癌。上腹部强化CT:胃窦部壁增厚,周围淋巴结有肿大。入院诊断:胃癌,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原、请相关科室会诊后,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症,全麻下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D2,uncut-Roux-en-y吻合术)术后给予禁饮食、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排气,逐渐让患者开始清流质、流质饮食;患者术后总体恢复顺利,术后第9天出院术后标本:术后病理
胃癌病人的术后复查,分近期复查与远期复查。 胃癌病人的术后近期复查近期复查,是指出院后的首次复查,于术后三周时进行。 首要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时,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业已完成并形成报告,可以依此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后续化疗。一旦决定要实施术后化疗,应于术后一月时进行。这样,就为化疗前的酝酿与准备工作,创造了时间窗。 其次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时,住院病历已完成签修与归档,可以到病案室复印病历,用以到医保部门办理“门诊大病”手续。 再次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内,是术后康复的早期,病人会遇到各种不适或困惑,需要与医生见面,接受宣教与帮助。 总之,术后近期复查应于术后三周时;复查时的主要工作包括:①讨论是否需要后续化疗、②办理门诊大病医保手续、③解除病人术后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胃癌病人的术后远期复查远期复查,是指术后3个月至5年期间的复查。 远期复查的目的,是监测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 远期复查的频率与内容,可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的《胃癌诊疗规范》来执行,见插图。 如果您读懂上图有困难,那请参照下文,我给大家译制过来的文字。 早期胃癌根治术后的随访术后3年内,每半年采血化验肿瘤标志物(至少包括CEA和CA199);每年做一次CT检查。 术后第4年和第5年,每年采血化验肿瘤标志物(至少包括CEA和CA199);每两年做一次CT检查(第4年不做、第5年做)。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的随访术后3年内,每3个月采血化验肿瘤标志物(至少包括CEA和CA199);每半年做一次CT检查。 术后第4年和第5年,每半年采血化验肿瘤标志物(至少包括CEA和CA199);每年做一次CT检查。 胃镜呢?无论是早期胃癌还是进展期胃癌,术后复查时都需要接受胃镜检查。 如果接受了全胃切除,术后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至术后满5年,则无需再做胃镜复查(没有患残胃癌的风险)。 如果接受了胃部分切除,则需要终生复查胃镜(有患残胃癌的风险):术后5年之内每1-2年做一次胃镜,5年后每2-3年做一次胃镜。
总访问量 5,482,539次
在线服务患者 12,648位
直播义诊 12次
科普文章 2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