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年来,随着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呈上升趋势。而且其中不乏有未婚未育的女孩。 貌似乳癌的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 杨秀敏 病例1、小王已有一个5岁的儿子,前两天,她感觉左侧乳房疼痛,结果发现乳晕处有一红肿硬块。就自行服了3天抗生素,仍不见效,时不时还有乳汁溢出……她害怕了,连忙去医院。作了相关检查后,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病例2、小赵是一位时髦的年轻姑娘,近来她乳头上有液体流出,还能摸到乳晕处好像有个小包块,吓坏了,担心自己得了乳腺癌。去医院就诊,医生说是因长期穿塑身内衣、化纤带钢圈胸罩太紧,局部血液运行受阻,引起了局部乳腺导管扩张。 乳房是由乳腺、脂肪及结缔组织构成。乳腺被脂肪组织隔成15~20个乳房小叶,每叶都有一条输乳管,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腺的发育及分泌功能受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和卵巢内分泌等多种激素调节。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指乳晕下大乳管由于先天性乳头的内陷、排泄不畅、导管内感染等因素,使管内的扁平上皮化脓或堵塞,细菌侵袭乳管并大量繁殖而引起的乳腺炎。因为本病是以导管扩张为基础,而在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各不相同,所以又称之为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近年来,中青年女性的乳晕部患一种慢性局限性的乳腺特异性炎症,与生育、哺乳无关。临床上常按一般炎症治疗,如抗炎、切开引流,伤口经久不愈,或反,复红肿破溃,造成乳腺多个瘘管,病程可长达数年之久。本病实质是以乳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多以炎性细胞特别是以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慢性良性炎症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可见任何年龄。 此症分乳房肿块型、乳头溢液型、混合型三种类型。 乳房肿块型 是本病最多见的临床表现,肿块直径多为2厘米左右,质韧偏硬、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有轻度触痛。部分患者有乳头内陷。此型容易被误诊为癌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乳头溢液型 溢液一般为淡黄色、奶油色、血性或脓性,大多数患者为淡黄色桨液性。有些患者以此症状为首发症状。短者1周,长者可持续数年。溢液从1 个或多个导管口挤出或溢出,部分患者伴有微痛。 混合型 患者既有乳房肿块,又有乳头溢液,部分患者还有乳晕区疼痛及腋窝淋巴结肿大。乳房疼痛发生率可达半年以上,少部分患者有乳头内陷,甚至橘皮样改变。此型易被误诊为恶性病变。有的患者病情时好时坏,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过程。拍x线片的结果显示,伴有火焰状或丝状突起,彩超则显示病变区乳管明显扩张,呈不规则珠状,有细小的点状钙化。另外,该病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 患者年龄可稍轻,表现为无痛性单个或偶有2~3个导管溢液,有时在乳晕附近可扪及小结节,按压乳腺时有淡黄或血性溢液。通过乳腺导管造影或乳管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乳腺癌 乳房内肿块为单个,质坚、边界不清、呈进展性生长,常有腋下淋巴结转移,较少有乳头溢液。B超、细针穿刺活检和病理切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乳房结核 也可表现为乳房内炎性肿块及慢性溃疡或瘘管,常需依靠病理诊断。但在临床上乳房结核在溃疡或瘘管形成后,常可见有潜行性边缘及苍白的肉芽组织、豆渣样稀薄分泌物,脓液涂片有时可找到抗酸杆菌。炎性乳癌 局部表现为皮肤大片发红,出现类似丹毒样边缘,常伴有皮肤水肿及局部皮肤发热,有的还可有体温升高,肿块范围较大,红肿区超过1/3乳房面积。炎性乳癌肿瘤生长迅速,疼痛难忍是临床的特征,预后差。女性要定期到正规医院作乳房检查,特别是在非哺乳期出现乳房急性炎症、脓肿、炎性肿块或乳头溢液、流血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同时,呼吁广大女性尽量不要穿戴化纤制品的文胸,不要贴身穿毛衣(羊绒)类的衣物,以免衣物上许多微细纤维附着在乳晕上,在特定的条件下,从乳头进入乳管造成堵塞,从而刺激管壁产生炎症。另外,穿毛衣(羊绒)类的衣物时,最好贴身加一件全棉内衣。 杨秀敏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就诊医院上海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术后近2月,每天仍有2-3毫升积液,腋下感觉好像夹了个硬东西。 手术很成功,仍在化疗期间。 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仍有积液,有什么方法能解决。南京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刘小丰:无为而治。也就是不抽、不压、不引流,只要皮肤切口愈合,没有破口,“每天2-3毫升积液”,会自己愈合。不要特别处理。“腋下感觉好像夹了个硬东西。”这种感觉慢慢也会好转。未曾面诊,水平有限,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患者:谢谢您的回复,请问刘大夫每天2-3毫升的皮下积液不处理会不会越胀越多,把好的伤口会不会胀开。南京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刘小丰:术后近两月,每天2-3毫升的积液,不会涨开的。未曾面诊,水平有限,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引言 乳腺钼靶和乳腺B超是乳腺外科最常用、也最实用的两种检查方法。 我们在门诊给病人开乳腺B超和乳腺钼靶检查时,病人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B超和钼靶哪个更好?哪个看得更清楚?是不是做其中一个检查就可以了? 其实,B超和钼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检查手段。B超在评价局部细微结构、钼靶在筛查乳腺癌方面各有优势,在很多方面可以相互补充。比如,钼靶对钙化灶更敏感,而B超对囊肿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下面我就详细介绍这两种检查的特点和区别。一、乳腺钼靶 乳腺钼靶检查的应用是乳腺外科里程碑式的事件。由于钼靶的广泛应用,大量没有临床症状的早期乳腺癌被提前发现,乳腺癌的人群病死率也因此而大大降低。 钼靶检查对早期乳腺癌,尤其是不伴有肿块的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们在钼靶上仅表现为钙化点或局部结构扭曲。 在临床上,钼靶是乳腺癌普查的重要手段,35岁以上妇女建议每年拍摄一次钼靶。对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普查年龄应该提前。对确诊或怀疑乳腺癌的患者,双乳钼靶检查有助于发现多发的或双侧乳腺癌。良恶性疾病治疗后也需定期行钼靶检查。钼靶还可用于临床没有肿块的病灶(如钙化灶)的定位活检,在钼靶监视下,将定位导丝放置到病灶附近,术中根据导丝的位置将病灶准确切除,减小了创伤的同时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钼靶检查的辐射剂量很低,对成年女性的致癌率和自然发病率相近。 35岁以下的妇女,由于乳腺组织致密,如果没有乳腺癌高发风险,一般不建议行钼靶检查。二、乳腺B超 和钼靶相比,B超检查没有放射性损伤,适合于任何人群,尤其是年轻妇女和妊娠期女性,可以多次检查。 B超检查对乳腺大部分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B超对乳腺囊肿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腋窝和锁骨上下淋巴结的检查也是B超的强项。有经验的B超医生能够发现那些不可触及的微小肿瘤。在B超引导下,对微小病灶进行穿刺定位或活检已经成为乳腺外科活检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大提高了准确率,降低了开放手术的数量,而很多这样的病灶在钼靶上是不显示或显示不清的。 目前,很多研究表明,由于亚洲女性的乳腺组织致密,且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较西方人提前(欧美乳腺癌发病高峰在绝经后,乳腺组织萎缩菲薄,病灶在钼靶上显示更清楚;而亚洲人乳癌发病高峰在绝经前,40-45岁,乳腺组织致密,病灶在钼靶上显示效果欠佳),B超在乳腺癌普查和诊断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点要强调,由于其操作特点,B超检查结果和机器及医生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实际上,任何检查都是这样),这都是正常的。因此,我们不能迷信检查,要将体检和这些辅助检查结合起来综合评价,还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总访问量 12,137,800次
在线服务患者 4,791位
直播义诊 3次
科普文章 597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