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洁琼
主治医师
4.1
肿瘤内科李晓倩
医师
3.8
消化内科张述
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王明磊
主治医师 副研究员
3.8
消化内科史培泉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消化内科牛作兴
主任医师
3.6
消化内科陈阵
主任医师
3.6
肿瘤内科杜金童
主治医师
3.6
消化内科田禾
副主任医师 教授
3.4
消化内科刘波
主任医师
3.4
石焕
副主任医师
3.4
消化内科高芳
副主任医师
3.4
消化内科韩淑梅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时圣彬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田静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倪淑琴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李长征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黄承锁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袁丹丹
副主任医师
3.3
消化内科牛洪欣
副主任医师
3.3
姜立喜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刘俊彦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邱蕾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张国栋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韩勇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刘颖
主治医师
3.3
血液科赵荣荣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陈明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王东洋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孙明娟
主治医师
3.3
姜玉勃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王明明
主治医师
3.3
消化内科王慧君
医师
3.2
消化内科刘聪
医师
3.2
消化内科徐慧荣
医师
3.2
消化内科王海鹏
医师
3.2
消化内科翟会专
医师
3.2
消化内科孟莹
医师
3.2
消化内科张昊
医师
3.2
消化内科李雪梅
医师
3.2
刘玲
医师
3.2
首先要复查的指标是血液方面的指标,比如说血常规,因为胃全切之后很多病人会出现贫血的症状,这个时候我们要看一下血红蛋白的情况。如果说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我们可以给患者补充维生素b12等一些维生素来帮助患者提升造血功能,还有肿瘤标志物的情况,比如说CEA, CA19—9, CA72—4,CA125,AFP等,因为肿瘤标志物的升高要早于CT阳性发现,更早的给我们以肿瘤复发转移的提示,及早干预,CA125的升高提示可能又腹膜转移。 第二个就是看一下吻合口有没有溃疡,有没有复发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胃镜检查,来判断一下吻合口的情况。 另外,我们还要判断有没有远处器官的转移,这个时候我们要做胸部ct,看看肺上有没有问题,还要做腹部的ct,最好是增强ct,看得更清楚,特别是肝脏有没有转移的情况。另外就是头颅有没有转移的情况,我们可以做头颅磁共振进行检查来确定。然后就是骨扫描,做骨扫描的目的就是看一下有没有远处骨骼的转移。
在放、化疗期间,肿瘤患者的正常组织往往也会受到一定损伤。因此,患者只有积极配合,适当的营养摄入,才能保证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放、化疗期间的饮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要多样化,避免过于单一:由于放、化疗对人体各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恢复这些细胞的增殖,需要多种不同的营养成分,因此要做到食物多样化,既要多吃鱼类、肉类、鸡蛋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满足患者的全部营养需求,必要时可辅助营养品进行全方位调理。 2.尽量避免刺激性、易过敏食物:放、化疗患者的免疫力会受到严重损害,像芒果、含酒精的食品等易过敏、刺激性的食物, 要避免摄入。 3.放化疗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因为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如果进食很油腻的食物,会加重消化道反应,导致上述症状加重。 4.不要等到放化疗结束后才开始进补:放化疗会引起诸多毒副作用,对机体的能量需求很大,因此尽早地进行营养补充,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造成患者体重减轻、贫血等情况导致无法继续治疗。
文 | 胖丸子 3月是肠癌宣传月。 今年是我术后无瘤生存的第五年,技术上说已完全治愈。菠萝让我聊聊自己的经历,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一些信心,告诉大家胜利的曙光仍在。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分享。如今,在完整经历了患病、治病、康复、恢复正常后,才觉得有一点底气。当然,所有个人经历仅供参考,尤其是治疗方面的具体操作,请遵医嘱。 拿到一手烂牌 14年底,我被诊断为IV期结肠癌,伴随大范围的肝转移。核磁显示肝部肿瘤已占据超过70%的肝实质,最大肿瘤超过十公分且紧邻肝被膜,存在相当的肝破裂风险。肿瘤标记物呈指数型飙升,确诊阶段的检测显示10天内肿标翻三番。 中西医都觉得很不乐观: 西医方面认为悲观情形3个月,乐观情形2年; 中医方面,某位主任看到我和我的资料后,第一句话是“你怎么才来啊……”。 解决问题 而非发泄情绪 好朋友是医生,和我说人在面对恶性肿瘤时通常要经过五个阶段(否认、愤恨、抑郁、妥协、接受),但她觉得我直接跳到了最后一步。 回想当初,我从头到尾没有因为生病哭过,迅速调整到战斗模式,确实有些许不近人情的冷酷。人也许在面临高危情况时,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存本能: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人必须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是自己一切行为的最终责任人。 那一刻,潜意识已经为我做了决定,没有退路,哭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每沉浸于情绪无法自拔一分钟,就少一分钟用于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对肿瘤患者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经不起浪费。 于是,从知道疑似起,我就开始搜集信息、寻求各路帮助,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 对抗不确定性的办法 了解你的对手 人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未知。就像黑暗中让人前行,总会让人不安。若换在白天且对路况了然于心,则全无困扰。所以,让人害怕的更多是不确定性,而非结果本身:每个人最终都会离开这个世界,这一事实本身并不那么让人恐惧。 所以,了解对手,了解疾病发展的规律,才能消解恐惧和不确定性。那段时间,我所做的只有一件事: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患者。我要知道结直肠癌到底是什么,它会怎样发展,各种情景下分别会有什么后果,有什么手段来应对那些后果,我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生存概率。 于是我阅读专业人士和医院的科普文章,国内外的患者和医生指南,代表性案例分析,跟踪asco/esmo的最新研究成果。除了结直肠癌,我还会关注其他癌症治疗上的突破,那些进展同样令人振奋。XX肿瘤又有新方案提高生存率了,结直肠癌还会远么? 当人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会获得一种正向的积极的情感支撑,也许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心流”状态。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纯粹的专注所带来的能量,也是一种近乎“心流”的体验,帮我撑过了很多至暗时刻。 相信并尊重医生 那是最希望你活下去的人之一 要相信专业的力量。专业领域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并尊重医生(此处医生指受过系统训练具有专业素养的医生)。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有患者向我抱怨医生的态度问题。可张文宏医生不是都说了么,大牌医生脾气没有好的。医生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分给每个患者的精力有限。患者必须高效地利用医生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功课,尽量提供有效信息,做到高质量的沟通。 要相信医生,他们是和我们并肩战斗的战友。这种相信是指,不论结果理想与否,医生都已尽最大努力,他们是最希望患者好起来的人之一。最糟糕的莫过于好了谢医生,坏了怪医生。 15年下半年,我在经过多次化疗、靶向、介入后,一度处于药物治疗难以维系的状态。手术是唯一获得根治的机会,而当时我的手术条件并不理想,具有相当风险。但那也可能是唯一的手术窗口,因为之后的情况大概率只会更糟。所以,手术与否非常纠结。 一位医生的话让我瞬间做出决定:“当医生评估完,考虑给你做手术时,实际是在和你一起承担风险,很多手术机会灵光一现,他想和你一起抓住这个机会。他完全可以不做这个手术,对他没有损失。” 我相信医生,决定手术。这种信任在于,我相信他们会尽全力给我争取好的结果,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那也是我应承担的风险,不怪医生;而医生也知道我以性命相托、不论结果,更会尽力给我争取最好的结果。 这种彼此信任是与疾病抗争的利器。手术结果不仅完美,堪称是奇迹。在肿瘤负荷如此高的初始条件下,经过多轮治疗后,实现R0切除。手术切掉了超过6成的肝脏,样本显示PCR。 在告知我结果的那一刻,感觉医生周身都在发光,如天使降临。 辅助治疗后,我健康无虞地度过了近五年的时间,没有反复,一路顺遂。 等待和希望 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我一直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果还没有,那就还没到最后。 在那些希望渺茫,快等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呢? 有些人会诉诸宗教。有朋友和我聊宗教方面的内容,我特别理解、也深深感激朋友们的好意。但在时间分配上,研究如何治疗、监测自身病情变化已占据我绝大多数时间,实在没有精力再去研读宗教教义和规范。如若没有对宗教进行全貌理解并建立信仰,仅靠许愿祈求神明让自己重获健康,在我看来宛若投机,仿佛对神明不敬。这种收获和付出过于不均衡,我很难接受。 让我感到更踏实的,是对疾病发展规律的了解,是治疗方案背后的循证医学证据。了解越多,就越心安。我知道这种方案的反应率,适合于哪种情形,药物的副作用该如何缓解。在一种方案耐药后,下一步还有哪些选择。我不再是黑暗中摸索的行人,科学给我带来了光。 我的信仰是科学。因为相信科学的进步,我自始至终没有真正绝望过。多少曾经代表着绝症的名字,现在已经不再有杀伤力。 我相信存在一条带我走出绝境的道路,而我要做的,就是尽全力找到它。 我找到了,那个肝脏曾经转移得像筛子一样的人,已经完全康复,你也可以。 In Science We Trust. 最后,以电影《火星救援》的台词结尾: 另一个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 当我独自被困在那儿时,想过会死在那儿吗? 想过,当然想过。 这是你必须知道的,因为他正发生在你身上, 那是太空,它是不会迁就你的。 在某个时候,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当一切越来越糟时,你只能坚强地面对, 这是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你要么屈服,要么反抗,就是这样。 你只要开始进行计算, 解决一个问题, 解决下一个问题, 解决再一个问题, 等解决了足够的问题,你就能回家了。
总访问量 719,850次
在线服务患者 4,261位
直播义诊 2次
科普文章 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