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纲
主任医师
眼科主任
眼科祝莹
主任医师
3.7
眼科张立军
主任医师 教授
3.6
眼科李胜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眼科王海波
主任医师
3.4
眼科刘新
主任医师
3.3
眼科王佼佼
主任医师
3.3
眼科王涵
副主任医师
3.2
眼科姜熔光
主任医师
3.2
眼科王海波
副主任医师
3.2
邹吉新
主任医师
3.2
眼科赵林
主任医师
3.1
眼科刘育榕
副主任医师
3.1
眼科欧高翔
主治医师
3.1
眼科周洪冰
主任医师
3.1
眼科李添天
主任医师
3.1
屈光张蕊
副主任医师
3.2
眼科刘丁熙
主治医师
3.1
眼科李旭红
主任医师
3.0
眼科祁媛媛
主任医师
3.0
张楠
医师
3.0
眼科陈爽
副主任医师
3.0
眼科张茸
主治医师
3.0
眼科林松
主任医师
3.0
眼科刘宗明
主任医师
3.0
眼科崔明月
副主任医师
3.0
眼科崔林
主治医师
3.0
眼科王丽雯
副主任医师
3.0
眼科杨丹
医师
3.0
眼科姜立
副主任医师
2.9
王丽晶
副主任医师
2.9
眼科赵丽君
副主任医师
2.9
眼科董贺
副主任医师
2.9
眼科刘妍
副主任医师
2.9
小儿眼科刘彦孜
主治医师
2.9
屈光宁吉良
医师
3.0
屈光宁吉良
医师
3.0
眼科于涛瑞
医师
2.9
眼底静脉阻塞,老百姓们常称之为“眼中风”,其学名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中老年人致盲眼病之一,发生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也可发生于年轻人,多于炎症相关。可发生于视网膜静脉主干或分支,造成血管阻塞,血液回流受阻,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等,影响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比较复杂,为多因素致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黏血症、高血脂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有密切关系,也与外伤、口服避孕药、炎症及眼球后占位等有关。临床上主要分为2种类型:缺血型与非缺血型。缺血型:视力下降明显,严重者视力降至手动,合并动脉阻塞者可降至仅有光感。眼底检查可见视盘高度水肿充血,静脉扩张迂曲明显呈腊肠状,视网膜严重水肿,可有新生血管形成,一部分患者可能会进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预后差。非缺血型视力下降轻微,静脉轻度迂曲扩张,没有新生血管形成,预后较好。但一部分非缺血型静脉阻塞会转变为缺血型静脉阻塞。 那么,出现什么感觉可能是发生了视网膜静脉阻塞呢? 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眼前黑影遮挡等,都可能发生了此类疾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检查。主要检查项目为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内科检查等,综合检查评价眼底病变程度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以决定治疗方案。对于曾有一过性视物模糊或一过性视物不见的患者,若眼底有周边缺血之表现,需进一步查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以判断颈部血管是否有斑块阻塞等。 确诊了视网膜静脉阻塞,好治吗?需要如何治疗呢? 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视力下降的原因有黄斑水肿和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等。治疗目标主要是减轻黄斑水肿,防止新生血管的产生,尤其是防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产生,因为一旦发展成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预后就十分差了,严重者甚至视力丧失、眼球摘除。首先需要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内科原有疾病。其次,给予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之药物口服。对于视网膜黄斑水肿者,行眼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或激素治疗,对于出现视网膜大片无灌注区及出现新生血管产生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于已出现玻璃体出血者,则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但无论哪种方法,均需知道,此疾病的治疗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对抗视网膜静脉阻塞要打”持久战”! 可见,视网膜静脉阻塞并不容易治疗,很多人将会严重影响视力而视力永远无法恢复。所以,平日里需要注意戒烟酒、均衡饮食,保持心态健康;积极预防治疗内科疾病;冬季注意保暖,谨防血管痉挛引发疾病;有视力下降时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定期随访。
周一上午专家诊周二下午专家诊周四上午糖尿病眼病(专家)诊(不限糖尿病病人)周五上午激光诊(只能电话预86526426)挂号方法:微信:关注公众号“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公众号。点击左下角预约挂号。老年人不会用手机可以电话预约电话预约:86526426工作日8:00-16:00也可通过“好大夫”小程序或app申请加号。
总访问量 5,348,090次
在线服务患者 8,362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131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