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又称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易复发的特点。所以有“一人中风,全家发疯”、“一人瘫痪,全家瘫痪”的说法。患了中风后如何康复治疗呢?个体化、规范化康复治疗是恢复的关键。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成立于1991年,是中管局“国家重点学科”,江西省重点专科,江西省中风病优势病种防治中心和江西省中风病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我科主要采用中医传统康复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康复服务。根据患者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予中药调理阴阳,疏通经络,开窍醒脑;予针灸、推拿、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外治法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采用现代康复-神经发育学疗法或神经促通技术,改善患者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减少依赖;中风后应尽早接受康复治疗,建议缺血性中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即可开始康复训。
定义:肩关节半脱位又称肱盂关节半脱位,通常指中风后出现的,肩关节肱骨头从关节盂下滑,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好发于BronnstromⅠ~Ⅱ期,多数发生在病后1个月内。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60%~70%,发病率的高低可能与脑卒中后上肢瘫痪的程度有关。发病原因及机制:在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可确保关节盂向上倾斜,关节囊上部韧带的紧张也防止肱骨头向侧方移动和向下方脱位,这就是肩关节的“锁住机制”。偏瘫后特别是软瘫期,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等肩关节周围肌肉瘫痪,肌张力下降,肩关节囊松弛,导致了“锁住机制”受损,肩胛骨下旋,加上偏瘫上肢的重力作用、以及外力不正确的牵拉作用,令肱骨头很容易脱离正常解剖位置,导致肩关节半脱位发生。临床表现:肩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上举时可有疼痛;视诊时可以看到肩胛带下降,肩胛骨下角比健侧低,可呈翼状肩胛,肩关节向下倾斜;坐位和站立位上可触及肩峰与肱骨头之间有半横指到2横指之间距离。诊断标准:1.肩部塌陷,肱骨头向前下移位,呈轻度方肩畸形。2.坐位和站立位上可触及肩峰与肱骨头之间有半横指到2横指之间距离。3.肩关节X线正位片显示: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14mm;两侧肩关节正位片相比,患侧间隙比健侧>10mm以上。肩关节半脱位康复治疗原则有三个方面:1、通过纠正肩胛骨的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2、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及增加其张力。3、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活动范围。康复方法1良姿位摆放和负重训练良姿位摆放:仰卧位时,患者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防止肩关节后缩,患侧上肢与躯干保持一定夹角(大于45度),将上肢放在软垫上。健侧卧位时,躯干略微前倾,患侧肩关节向前平伸,上肢放在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患侧卧位时,躯干略微后仰,患侧肩关节充分向前平伸内旋,患侧上肢与躯干呈90度角。早期关节负重训练:患者取坐位,头转向患侧,健手协助控制,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让躯体向患侧倾斜。患上肢的负重训练,通过对上肢关节的挤压,反射性的刺激肌肉的活动。治疗师一定要用手保证肩胛骨、躯干和肩关节的正确位置。2体位转移及肩吊带使用◆体位变换过程中,要避免牵拉患肢;坐立时,患肢要有支撑,避免下垂于体侧;向健侧翻身时,要注意患肢肩关节前屈位,避免后伸;医生和治疗师体检时注意肩关节活动度时,要避免损伤易受损的结构。◆早期正确的运用肩吊带可减少肩痛的发生,减轻肩痛程度,有利于提高偏瘫上肢运动功能,但不能提高肩关节半脱位的复位率。患者在坐位,立位时佩戴,在卧位时不需要佩戴。3物理治疗3.1物理因子治疗3.1.2早期进行低频电刺激等理疗方法可以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可以减轻患侧疼痛。3.1.3低频调制中频电刺激兼有低频和中频电的特点,通过本体反射机制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恢复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3.1.4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听觉或视觉反馈对无主动运动肌肉的刺激引起微弱的肌肉信号,或将有意识的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放大的反馈电流,再刺激肌肉,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刺激大脑皮质中枢,使大脑中枢逐渐恢复对瘫痪肌肉的控制。将电极片置于冈上肌及前、中、后三角肌,以诱发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后伸等动作,能减轻肩关节半脱位的状况,从而使上肢运动功能有显著改善,同时也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肩部的疼痛、异常感觉及上肢的水肿等症状。3.2运动疗法3.2.1本体感觉促进技术是通过刺激存在于肌梭、肌腱或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达到促进肌肉收缩、促进关节稳定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和肩关节挤压等。PNF技术对偏瘫患者早期有明显疗效。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方,患侧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治疗师一手放在肘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手掌相触,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患者予以对抗,让患者体会在此过程中的感觉,逐渐学会抵抗治疗师手。3.2.2促进肌力及肌张力恢复技术。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主要与偏瘫患者的肌张力和肌力有关,普遍发生于卒中早期的弛缓阶段。肌力训练对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Rood技术通过对肩关节稳定肌的快速拍打,挤压,由近端向远端快速的摩擦伸肌等,促进肌力及肌张力的恢复。镜像疗法又叫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它通过向患者呈现健侧肢体在镜中的活动的镜像,让患者误以为是自身患肢的活动,从而达到减轻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目的。即通过镜子的视觉反馈,增加肢体存在感,给患者大脑一种患肢仍然能够活动的错觉,促进运动功能恢复。运动想象疗法运动想象疗法是在意识中反复想象肢体动作,但实际无动作执行的认知过程。运动想象疗法与实际运
总访问量 303,458次
在线服务患者 177位
科普文章 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