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立三甲中医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血小板减少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血小板减少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为什么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患者血小板计数容易反反复复降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机制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识别血小板为外来物质,从而形成抗体并进行攻击。血小板反复波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可能对血小板产生持续或间歇性的免疫攻击,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和生成的不平衡,从而造成血小板数量的波动。2.血小板生成与损失的动态平衡骨髓中的血小板生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长因子和微环境的变化。当损失大于生成时,血小板数量会下降;反之,血小板生成增加时,数量会回升。3.感染与其他外部因素感染、应激、手术或其他疾病可能会刺激免疫系统,导致血小板数量的波动。这些外部因素可以激活抗体产生,进而影响血小板的稳定性。4.治疗方法的干预一些治疗方法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有效,随后效果减退,造成血小板数量的反复波动。例如,激素治疗可以短期内提高血小板计数,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5.个体差异每位患者的免疫系统反应、血小板生物学特性及合并症等都可能造成病情进展的差异。6.血小板的寿命和功能血小板通常具有有限的生命周期,ITP患者可能面临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即便生成数量正常,功能不佳的血小板仍可能减少有效供给。结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的反复波动源于复杂的免疫机制和多种内外部影响因素。对患者的管理需要个体化,往往涉及对症治疗和长期监测。为了更好地控制病情,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必要时要考虑联合用药,借助于每一种药的不同机制,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一般是血小板受体激动剂(如海曲,艾曲波帕等)联合CD20单抗治疗。
什么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在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I型和II型。I型通常是一种良性过程,血小板计数可能会轻度下降,但通常不会导致血栓或出血事件,且在不停用肝素的情况下可以自行恢复。II型则是免疫相关的,特征是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有严重血栓栓塞风险,这是导致HIT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HIT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部分患者体内可以出现一种特异性抗体IgG,该抗体可以与肝素-PF4(血小板4因子)复合物结合,激活血小板,产生促凝物质,这是HIT伴发血栓并发症的可能机制。PF4是血小板α颗粒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当血小板受到刺激时,PF4释放入血,与肝素结合,形成PF4/肝素复合物,可刺激机体产生PF4/肝素抗体,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和机体高凝状态。临床表现主要是血小板减少,通常出现在使用肝素治疗后的5至14天内,多数血小板计数降至基线值的50%以下。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了50%,但绝对值仍在正常范围内,这就容易导致对HIT的漏诊。对于HIT的诊断,除了药物史和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外,还需排除其他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如果血小板数目不低于50×10^9^/L,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继续应用肝素治疗,一般血小板数目可以自行恢复。当血小板数目小于50×10^9^/L或者有血栓形成的表现时,应停用肝素治疗。治疗方面,若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伴随血栓形成,可进行血浆置换,血小板输注无效,甚至可能加重血栓形成。此外,抗凝治疗是HIT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使用非肝素类抗凝药物,如比伐卢定、阿加曲班等。国内对HIT的认知和诊疗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提高临床医生对HIT的早期诊断、鉴别和治疗的认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