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是一个总称,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分为球内段的视神经炎和球后视神经炎两大类。视神经炎的病因:1、全身性传染疾病:如:脑膜炎、肺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腮腺炎、结核病、梅毒等。2、糖尿病、贫血、妊娠哺乳维生素缺乏、烟、酒及药物中毒。3、临近组织感染的蔓延,如:口腔、眼眶、鼻窦炎性感染。4、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脱髓鞘性疾病及Leber视神经病变也可表现为视神经炎。5、约相当数量的病历、目前仍无法查出确切的病因,或仅表现为短暂和轻度感冒症状。临床表现:1、单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短时间内可完全失明。2、出起时,可有前额或眼球转动时牵扯样疼痛。3、双眼失明者双眼瞳孔散大,直接或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视力严重障碍者瞳孔对光反射明显减弱或迟钝;单眼患者受累程度严重的一侧可有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或称:Marcus Gunn瞳孔。4、眼底检查:早期视盘充血、水肿、边界模糊不清,隆起度常为2-3个屈光度;视网膜静脉稍充血增粗,动脉改变不大,视盘或视网膜可见小片点状出血,炎症影响至黄斑可见水肿放射状皱折或扇形星芒状渗出。晚期炎症消退后,视盘出现颜色淡白,视网膜动静脉变细。5、视野检查:常有中心暗点,旁中心暗点,或向心性缩小,甚至全盲。6、VEP检查:出现波形潜伏期延长或波幅降低。治疗上:1、病因治疗。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由感染引起者,可用抗生素或用抗病毒药物。4、神经营养药:如B族维生素、肌酐、ATP、胞二磷胆碱等。5、血管扩张剂及改善血循环药物:如血栓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妥拉苏林等。6、中药治疗。
一、定义: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眼底黄斑部的一种退行病变,常一眼先发病,最终双眼受累。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黄斑区长期慢性光损伤、脉络膜血管硬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有关。 二、分类:临床上分为两型: 1 .是萎缩型,视力常为缓慢进行性下降 , 眼前出现黑点、视物变形; 2 .是渗出型,常为一眼突然发生视力障碍,另一眼正常或处于病变早期。几年或几个月后也发生同样病变。 三、如何自我测试? 用一只手遮住一只眼,另一只眼注视远方景物,检查各眼视力是否比以前下降了,例如看有条栅格的窗框或其它有线条、四方格的器皿,各眼是否有线条变弯、方格变小、变形等,另外还要注意眼前有无黑影阻挡,一旦自我测试发现视力有进行性下降、线条变弯、方格变形变小、眼前黑影等异常情况出现,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患者要做哪些眼部检查? 检查视力、眼前部的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情况,最好散瞳后检查眼底,以便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电生理检查是很必要的。 五、老年性黄斑变性怎样治疗? 老年性黄斑变性与年龄密切相关,一般发生在 40 岁以后,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越来越高,渗出型是目前中老年人失明主要原因,国内外眼科宣布为不可逆反应为疑难病症。目前现代医学采用激光、光动力、热疗等方法治疗,只限于渗出性中晚期,对视力不会改善。近几年的临床探讨研究,老年性黄斑变性经中西医治疗是可以阻止病程发展,改善视功能,但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发展到中晚期新生血管和疤痕形成,再治疗视力也不会改善。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戴深色眼镜保护,减少光损伤; 2 .禁止吸烟,吸烟是增加患病的因素之一; 3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C 、 E 的食物,减少或避免导致衰老的一切因素; 4 .监控血压、血糖; 5 .防治动脉硬化减少发展因素。 老年性黄斑变性可以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致力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等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在西北地区独家引进先进的810nm半导体红外激光器,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等脉络膜新生血管病例近千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老年性黄斑变性已经成为西方老年人群中的首位致盲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和致盲率也逐年升高。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眼底黄斑部的一种退行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的危险性显著提高;通常一眼先发病,最终双眼受累,严重破坏中心视力。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主要与黄斑区长期慢性光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缺氧、遗传、代谢和营养等因素有关。其治疗多围绕在黄斑区周围进行,治疗存在局限性,很难提高视力。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是一组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病变。临床特点主要为进行性视野缺损,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本病是一种致盲性眼病。患病率大约为1/4000。该病一般发病于儿童或少年早期(10—20岁),至青春期症状加重,视野逐渐收缩;至中年或老年,黄斑受累致中心视力下降,甚或严重障碍而失明。发病愈早愈后愈差。常伴有近视,白内障及青光眼。 眼底检查蜡黄色视乳头,视网膜血管狭窄及骨色素样细胞散布,成为视网膜色素变性三联征。 主要的仪器检查是视电生理和视野,视电生理的表现为EOG和ERG振幅降低和消失,视野改变最早为中心暗点,暗点相连为岛状,岛状相连为弧状,弧状融合为典型的环形暗点,随病情发展暗点向后极部及中心凹进行,形成管状视野,最后失明。 病因为遗传所为,四种遗传形式均可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及孤立型)其中性连锁遗传的病人病情重发展最快,常染色体显性病人病情轻而发展最慢。中医此病属于高凤内障范畴,分为禀赋不足(肝肾不足),目失温矄。肝肾阴虚,阴虚不能济阳,阳气不能为用。脾胃虚弱,养目之源匮乏,目不能视物。 治疗:西医认为属于遗传疾病,没有缺切的治疗。口服维生素A,避免维生素E以及对症治疗。我们认为,虽然此病属于遗传,禀赋不足,我们不能改变。但是从眼底检查看,视网膜血管收缩变细,视网膜脉络膜逐渐萎缩,使神经萎缩,呈现眼底血液循环差,营养不良状态。据此我们提出以下中西医结合治疗:(1)静脉注射扩血管药物和营养药物,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及营养,对抗此病的损害。(2)针对病人病情病型,选用补肝补肾,健脾益气,温补肾阳等中汤药。(3)根据中医经络学说,采用穴位注射,达到疏通经络,使眼部经络通畅,营养增加。同时采用球后注射和耳穴。(4)局部超声波离子导入治疗,增加局部血循和抗病能力。据我们临床观察,病变早期疗效甚佳,视力和视野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病变晚期也能保持原有状态,使病情趋于稳定。 典型病例:患者高新凤,女,33岁,西安市长安区王莽乡江村,以双眼夜盲伴视力下降5年主诉于2010.10.20收住院,查视力,左眼0.25,右眼0.25,视野呈管状,检查后以视网膜色素膜变性诊断行以上治疗,于2010.11.5出院,视力为双眼0.5,视野有约扩大5—10度。我们分析患者视力视野能提高,主要是就诊早,以上疗法突然改善了视网膜血液循环,增加了营养,提高了视网膜脉络膜抗病能力,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总访问量 2,275,514次
在线服务患者 11,301位
科普文章 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