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血管瘤微创治疗
血管瘤血管畸形发病率高,只要治疗得当,治愈率高达99%。比如血管瘤中血管就像树根一样盘枝错节交结一起,很难切除干净,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血管瘤专科医生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药物可以顺着血管到达每个治疗部位,更加彻底地治疗。 此外,看病过程中切记以下两个误区:一,不要以为初期的血管瘤不明显或者瘤体小而抱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应该第一时间咨询专科医生的意见,科学治疗;二,切忌病急乱投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以免造成过度治疗。
段书华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儿童心脏中心2735人已读 - 术后“无痕”,自由“炫腹”!——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城阳院区妇科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
年轻姑娘小李(化名)体检B超发现盆腔内巨大肿瘤,考虑卵巢来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城阳院区门诊。听到需要手术治疗,小李紧张万分,一方面是对手术的恐惧,另一方面还没有结婚,担心腹部手术疤痕影响美观。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美观需求等综合评估,城阳院区妇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单孔腹腔镜手术方案。经肚脐一个切口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切口隐藏于肚脐内,切口数目的减少意味着术后疼痛减轻,实现快速康复。经充分的沟通,打消了小李的紧张和焦虑。手术按计划顺利实施,术中通过单孔腹腔镜完整剥除卵巢肿瘤。术后小李恢复良好,3天即康复出院,术后腹部脐孔切口如术前自然状态。 “周围的朋友都看不出来我做过手术的,也不担心去海边玩了,太感谢你们了!”,小李复查的时候兴奋地说。 单孔腹腔镜手术,开启妇科微创手术“无痕”时代,满足您健康和美观的双重需求。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城阳院区妇科自成立以来已为多名患者实施单孔腹腔镜手术,其中包括孕期卵巢肿瘤患者,获得一致好评! 单孔腹腔镜手术包括经腹及经阴单孔腹腔镜手术,其优势包括有以下几点:(1)美观,如经腹手术利用脐部天然疤痕,将切口隐藏在肚脐内,经阴手术则将切口取在阴道内,实现真正的体表无切口,而且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2)技术操作优势,如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较大卵巢囊肿时,可以通过脐部切口提拉至腹外进行操作,对卵巢皮质损伤小,止血确切;(3)方便标本取出,方便较大卵巢肿瘤或子宫肌瘤标本取出,更好地贯彻无瘤原则。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妇科中心已常规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子宫肌瘤、输卵管妊娠、不孕症等妇科疾病。 同时需要指出,微创并不是单指手术方式本身,更为重要的它是一种理念,取决于给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方案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痛苦和损伤,以期获得最大受益。开腹手术及传统腹腔镜在某些方面有其优势所在,患者是否适合做单孔腹腔镜手术,需要根据病情综合评估。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妇科中心秉承微无创理念,不断突破进取,目前已开展高能聚焦超声(海扶)技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宫腔镜冷刀手术、诺舒手术、经网片盆底重建术等微无创技术,以最小损伤解您忧思!
田树旭 主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妇科中心915人已读 -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儿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引用自《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作者:李自普、韩玲、王本臻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规范的诊治可显著改善心衰患儿的预后。目前国内外针对小儿心衰的诊疗指南较少,且更新速度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小儿心衰诊治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简要总结近年来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小儿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衰(简称慢性心衰)的治疗进展,以供儿科临床医生参考。 1 儿童心衰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心衰是一种由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心室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能满足机体需求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心衰可发生于胎儿期或出生后儿童的任何年龄段,其发病率目前尚不确切。Shaddy的一项系统回顾显示全球范围内儿童心衰的发病率差异明显,为0.87/10万~7.4/10万;其中心肌病为主要病因,约占36.1%~79%,先天性心脏病占第二位,约占8%~82.2%;病因的地域分布差异非常明显,高收入国家主要是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而低收入国家则以严重贫血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我国儿童慢性心衰主要以心肌病为主,国内一项多中心调查显示心肌病患儿占同期儿科住院患儿的0.1%,其中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约占所有心肌病的33.6%。 2 儿童慢性心衰的病因治疗 儿童慢性心衰的病因具有高度异质性,各年龄组的病因也存在较大差异,常见病因包括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遗传代谢病、心内膜炎、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等。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引发的心衰均可在适当手术或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得到有效改善甚至缓解。继发于甲亢的心衰具有可逆性,临床表现及心脏功能可随甲亢的控制而逆转,但需注意存在持续心肌损伤及心功能减低的可能。代谢性心肌病近年来逐步引起大家重视,其在全部儿童心肌病中的比例约为5%,包括糖原、脂肪酸、氨基酸等代谢异常及线粒体病等;其治疗主要是针对疾病所造成的代谢异常进行调整,部分患者通过早期正确干预、针对其病因纠正代谢紊乱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糖原贮积症Ⅱ型(Pompe病)患儿早期规范应用重组人酸性α葡萄糖苷酶可显著改善心肌肥厚及心功能不全;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经足量、规范补充左旋肉碱,大多预后良好。因此,在心衰治疗手段、抗心衰药物不断发展的今天,病因治疗仍应作为儿童心衰治疗的根本。由于儿童心衰病因的多样性,寻找病因具有极大的难度,但随着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等检测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儿童心衰诊断流程的逐步规范,儿童心衰的病因诊断率将逐步提高;同时在后续的病因治疗阶段,多学科合作及新型治疗药物的应用也将提高复杂病因所致心衰患儿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3 儿童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近年来成人慢性心衰治疗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成人心衰指南的更新及新药的临床应用推广产生了巨大影响;相比之下,针对小儿慢性心衰药物治疗的研究仍处于相对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目前儿童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ARB)、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类药物以及免疫调节剂等。 3.1 利尿剂 利尿剂是慢性心衰治疗策略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促进水钠排出、减轻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以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已非常明确。与急性心衰应用利尿剂是减轻肺水肿、改善循环的目的不同,慢性心衰利尿剂的应用目的主要是减轻心脏容量负荷、预防液体再次潴留。已有的研究及相关心衰指南证实利尿剂可改善成人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但关于利尿剂在儿童心衰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国际心肺移植协会推荐有液体潴留证据、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慢性心衰患儿均应给予利尿剂(I 类推荐,C级证据),遵循“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预防再次液体潴留”的原则选用利尿剂,以患儿每日体重的变化作为剂量个体化调整的可靠依据。 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及布美他尼)已被证明可增加钠排泄并减轻循环充血。1964年Reimold最先将呋塞米应用于新生儿与儿童的心衰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1971年Richardson等应用呋塞米治疗婴儿心衰,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及长期结果。到目前为止,虽无大样本对照研究,但呋塞米作为儿童慢性心衰的常用利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肯定。2014年Senzaki等报道了一项托拉塞米治疗儿童心衰的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02例心衰患儿,其中62例自心衰诊断后即应用托拉塞米治疗,40例为呋塞米应用至少3个月,停用呋塞米后换用托拉塞米治疗,结果显示托拉塞米同样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表现、显著降低血脑利钠肽水平。当出现袢利尿剂反应不佳或抵抗时,可联合噻嗪类利尿剂。托伐普坦(tolvaptan)通过阻止血管加压素与集合管 V2 受体的结合可抑制尿液浓缩,具有排水不利钠的作用。一项成人研究显示对托伐普坦有反应的急性心衰患者可能比没有接受托伐普坦治疗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且通过托伐普坦治疗可减少呋塞米的剂量,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2013年一项纳入了28例心衰患儿的研究显示托伐普坦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但需要注意血钠水平的变化。但基于目前少量的研究及应用经验,托伐普坦常规用于慢性心衰患儿尚缺乏充足的循证学证据。利尿剂应用期间需严密监测尿量、血压、电解质水平及肾功能。 3.2 ACEI与ARB ACEI的抗心衰作用在成人群体中已得到充分研究和证实。目前ACEI也作为常规药物在儿童心衰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1989年,Frenneaux等率先开展了ACEI对于小样本心衰患儿的治疗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之后针对不同种类ACEI制剂在儿童心衰治疗作用的研究得到广泛开展,并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特别是长期随访的良好结果。2013年加拿大心血管协会推荐ACEI用于原发心肌疾病所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治疗(强烈推荐),2014年国际心肺移植协会推荐对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儿在无明确禁忌的情况,无论有心衰症状(Ⅰ类推荐,B级证据)或无心衰症状(Ⅱa类推荐,B级证据)均应常规使用ACEI[2]。近期的一项杜氏肌营养不良合并心衰患儿应用ACEI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ACEI可延迟该类患儿心衰以及心肌病的进展。上述证据强烈证实了ACEI在儿童心衰应用中的有效性及普适性。 儿童心衰患儿ACEI的制剂种类的选择、应用时机、剂量滴定方法等处于借鉴成人经验和/或经验性应用的阶段,尚缺乏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Roche等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46例心衰合并重症心血管疾病患儿接受卡托普利治疗,其中25例ACEI剂量快速滴定,在出院前达到较高的ACEI应用剂量,与21例剂量缓慢滴定者相比未见明显包括肾功能异常、血钾异常等在内的不良反应,提示ACEI剂量的快速调整是相对安全可靠的。但由于该研究样本量的限制,仍需慎重对待该研究结论;重症心衰患儿ACEI剂量的调整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压、肾功能和血钾等指标的变化,个体化调整ACEI剂量。2015年欧洲范围内一项基于网络的ACEI应用调查显示ACEI是儿童心衰的主要治疗药物,但大部分心血管病医生仍无明确的应用标准或流程;ACEI在单心室循环心衰儿童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不同年龄组ACEI种类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小婴儿心衰以卡托普利为主,较大年龄儿童以依那普利为主。上述调查结论基本与相关儿童心衰指南一致,即卡托普利作为婴儿心衰治疗ACEI类药物的首选,而依那普利应用于大于2岁的心衰患儿。培哚普利治疗心衰已有多年历史,但目前尚无较大样本研究探索该药对于儿童心衰的治疗作用;培哚普利预防成人杜氏肌营养不良所致心衰已取得了较好效果,有研究指出该药可明显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及减少心衰住院次数。因此,较大年龄心衰患儿必要时可尝试应用该药,该类长效ACEI制剂的使用也被认为可提高大龄儿童的用药依从性。 ARB常用于不能耐受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使用或接受ACEI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慢性心衰患儿(IIa类推荐,C类证据)。但目前尚无ARB治疗儿童心衰的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应用。 3.3 β-AR阻滞剂 在儿童慢性心衰中应用最常见的是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多项指南推荐卡维地洛应用于儿童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远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普萘洛尔是用于治疗小儿心衰的第一代β-AR阻滞剂,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前瞻性试验中对神经体液异常激活和心衰评分有改善作用。美托洛尔作为第二代β-AR阻滞剂,在单中心研究以及回顾性多中心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研究中均证明其可改善心脏功能。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β-AR阻滞剂近年来在成人及儿童心衰中都得到推广使用。部分回顾性研究显示卡维地洛可改善心衰患儿的射血分数和临床表现。这些结果在扩张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在患有严重心衰和扩张型心肌病的儿童中的前瞻性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但2007年的一项前瞻性随机空白对照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该研究纳入了来自26个中心161例心衰患儿,显示卡维地洛无法有效改善心衰患儿的心功能。也应该注意的是,该研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患儿病因的异质性明显,入组标准不严格等,但也提示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卡维地洛在儿童心衰治疗的有效性。基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推荐β-AR阻滞剂用于儿童心衰治疗是合理的。需要注意的是,与成人不同,β2受体在心衰患儿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是下降的,而成人心衰患者该受体表达无明显下降,因此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能更适合应用于儿童心衰,如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可能更优于卡维地洛。卡维地洛在儿童的清除率较成人明显增加,因此可能需要相对于体重更高的剂量或增加给药频次方能达到与成人相当的暴露水平。目前推荐β-AR阻滞剂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并长期使用,且剂量滴定速度需个体化。 3.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目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心衰的应用大多基于成人的成功经验,尚未有该类药物治疗小儿心衰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2013年加拿大心血管协会指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的心衰患儿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合理的,2014年国际心肺移植协会推荐心衰患儿应常规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I类推荐,C级证据)。螺内酯是应用最普遍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RALES试验是一项纳入了1663例心衰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明加用螺内酯可降低重度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该试验也成为螺内酯治疗心衰的有力佐证。依普利酮是在螺内酯基础上研发的一种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醛固酮受体有高度选择性。成人EMPHASIS-HF试验显示依普利酮可降低轻度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率。2010年一项纳入304例儿童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剂量反应性研究显示了依普利酮在儿童的良好耐受性,也为研究该药用于儿童心衰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3.5 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在小儿心衰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地高辛是症状性心衰患儿最主要的口服药物。在成人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研究中,地高辛降低了住院率,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并未提高生存率。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与国外的儿童心衰诊疗指南均未推荐洋地黄类药物作为慢性心衰患儿的一线治疗药物,加拿大儿童心衰指南甚至因缺乏证据而未进行任何相关推荐及评价。毋庸置疑,虽无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洋地黄类药物仍是目前儿童心衰可用的少数强心药物之一,特别是地高辛更是儿童可用的唯一一种口服强心药物,不应因当前循证医学证据的缺乏而否定该药物的临床使用价值。相信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大样本、高质量的儿童心衰研究将为这个历史悠久的药物提供继续广泛应用的理由。 3.6 免疫调节剂 日益增多的证据发现免疫功能的紊乱在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包括免疫细胞的失衡、多种细胞因子的炎性损伤、自身抗体的免疫损伤等;此为慢性心衰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充足的依据,目前代表性的免疫调节剂包括丙种球蛋白、干扰素和干细胞制剂等。 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心衰的可能机制主要包括阻断补体受体、中和自身抗体、调节细胞因子的活性、激活补体的抑制性受体等。早期的随机对照研究提示丙种球蛋白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但也有研究得出与之相悖的结果,需注意不同研究间入组标准的差异。近年来,虽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较少,但其在炎症性扩张型心肌病等免疫损伤机制存在的心衰患儿的应用是具有理论依据的。糖皮质激素作为常见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在心肌炎和具有炎症证据的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一定争议。2004年Gagliardi等针对小儿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显示应用泼尼松的免疫抑制剂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2009年TIMIC研究显示泼尼松与硫唑嘌呤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炎症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但部分早期研究显示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或环孢素对扩张型心肌病及心肌炎无明显积极作用甚至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目前对于免疫损伤机制在心衰发病中所起到的作用仍在不断研究中,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在心衰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基础研究方面需进一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得到很大发展,多项成人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干细胞治疗可改善成人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脏功能,包括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合并的心衰[56, 57]。应用的干细胞包括骨髓单个核细胞、间充质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等。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干细胞治疗在儿童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存在积极的作用[58-60]。本中心近年来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病心衰患儿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1],但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儿童心衰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3.7 其他药物 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近年来在成人心衰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纳入9069例心衰患者的ARIADNE前瞻性注册研究,首次在真实世界条件下证实了沙库巴曲/缬沙坦相较ACEI能为射血分数降低心衰带来更多获益,一举奠定了该药在成人心衰治疗中的地位。令人欣慰的是该药也在应用早期就开展了对小儿心衰的前瞻对照研究,2017年PANORAMA-HF研究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儿童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该药能够改善儿童心衰患者的心血管结局。2019年FDA批准其可用于≥1岁儿童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症状性心衰的治疗。预计该药在小儿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具有广阔前景,但目前仍未被推荐为儿童心衰的一线用药,仍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以证实其对儿童心衰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伊伐布雷定可选择性抑制慢性心衰患儿窦房结的钠-钾通道,具有减慢心律、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基于成人应用的良好效果,近年来也逐步尝试将该药应用于儿童群体。2017年一项纳入116例症状性慢性心衰和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伊伐布雷定可降低慢性心衰患儿的静息心率、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心功能分级。部分研究也提示该药可安全有效的控制儿童顽固快速性心律失常,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但该药目前仍无儿童群体适用症,仅推荐用于β-AR阻滞剂禁忌或不耐受的慢性心衰患儿,且应用时应注意个体化差异。 4 儿童慢性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4.1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 CRT已成为成人慢性心衰器械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通过减少心室收缩不同步,提高心室收缩效率,改善心输出量。成人的大型随机研究表明CRT可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其生存率;有关儿童CRT的研究很少,现有研究虽也证明了CRT在儿童心衰治疗中的有效性,但缺乏高质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证据,因此其临床应用需严把适应症。目前推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显著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室收缩功能下降者、单心室合并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脏收缩功能减低者可考虑CRT。 慢性心衰所致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是心衰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预防心脏性猝死至关重要,而ICD可显著降低猝死几率。德国一项纳入了58例植入ICD患儿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ICD可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无明显远期并发症,但误放电情况稍多,但该研究中患儿基础病因复杂,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等。法国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380例等待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最小年龄13岁,其中122例患者在移植前植入ICD,显示ICD植入可稍改善该部分人群的生存率。儿童心衰ICD植入指征尚无统一标准,其植入指征的把握一方面可借鉴成人经验,另一方面也应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及生长发育特点等因素。 CRT和ICD植入后需有丰富电生理经验的儿科心血管医生进行系统随访并动态调整参数,这在目前我国儿童心衰的诊疗现状下存在一定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技术在儿童心衰的合理应用。 4.2 心室辅助装置 主要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及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ECMO仍然是儿科患者最主要的机械循环支持方式,但其短期支持方式的目的仅是为心肌功能的恢复或过渡为长期辅助提供时间,不适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替代治疗。长期VAD一般应用于常规治疗难以救治的严重的终末期慢性心衰患儿或慢性心衰心脏移植等待患儿,以辅助循环和减少心室负荷为目的。Bilume等完成的一项为期10年,纳入了99例患儿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77%的患儿存活至心脏移植,另有5%的患儿心功能得到恢复。一项纳入48例心脏移植前心衰患儿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使用VAD的生存率显著高于使用ECMO的患儿,但大多数患儿还是发生了严重的不良事件,包括感染、脑卒中或出血等。对于晚期心衰患者,特别是在无卒中、无更换或移除故障设备生存率方面,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使用的全磁悬浮离心泵优于机械轴承轴流泵。基于心脏供体极度缺乏的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VAD将成为终末期慢性心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 4.3 射频消融 长时间快速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等均可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而导致慢性心衰,药物治疗往往作为首选治疗;但对于药物治疗失败或存在如预激综合征等明确传导异常的心衰患儿,建议在抗心衰基础上行射频消融。国内已有多家儿童医学中心顺利开展儿童射频消融手术且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的经验总结也显示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 4.4 外科手术 针对心衰的心脏手术主要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移植为终末期心衰的明确治疗方案,适用于所有病因所致的终末期心衰以及经积极治疗不能控制症状或病情持续恶化的心衰。截至2019年,国际心脏与肺移植协会统计大约有14000名儿童接受了心脏移植,且移植人数逐年增长,移植后排斥反应、感染、肾功能不全和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是影响移植后患儿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有接近25%的患儿于移植后出现情感调节障碍,而这将会显著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移植前过渡时期的手术主要包括心脏减容术、动力性心肌成形术、肺动脉环缩术等。关于上述手术的报道尚少,且术后效果无大样本对照研究支持,暂不支持作为心脏移植前的常规准备手段。 总之,儿童慢性心衰的治疗尚有诸多问题亟需解决,且面临巨大挑战,不仅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同时还要解决儿童抗心衰药物及技术的可及性,明确适应证与操作规程,以期形成指南性文件。另外,需结合儿童的疾病的特点,注重心衰儿童接受治疗的安全性,减少药物或技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相信未来关于小儿心衰的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可为儿童心衰的治疗带来更多的空间与希望。
王本臻 主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儿童心脏中心1217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患者:女 6岁2个月 昨天晚上呼吸急促,40次每分钟,心跳快 最后交流时间 01.06昨天晚上呼吸急促,40次每分钟,心跳快 孩子咳嗽的有点深,想问下是不是正常的进程 控制病情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呕吐,没精神,发烧 咳嗽7天 支气管炎 甲流 12月31日早晨开始发烧37.3,咳嗽,去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就... 大夫,如何控制咳嗽总交流次数5已给处置建议
- 唇炎,身上湿疹感染 己服用补锌药,补D药20天了,也让医生开了脂容性维生素和微量... 请问服补锌补D药后一个月?还是2个月去复查好???谢谢您总交流次数17已给处置建议
- 咳嗽 主任,孩子小学2年级,20多天以前突然流鼻涕,咳嗽,嗓子也不... 建议总交流次数3已给处置建议
- 发烧伴咳嗽8天 上周六开始发烧,(最高39.1,)(因为爸爸周五发烧,认为是... 气管镜有必要做吗?总交流次数3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山东省 第15名
总访问量 86,085,324次
在线服务患者 153,514位
直播义诊 4次
科普文章 1,107篇
年度好大夫 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