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髋关节脱位的患儿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髋关节脱位的患儿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关节活动受限 典型症状主诉为患儿肢体呈屈曲状不敢伸直,活动较健侧差,无力,牵拉下肢时则可伸直,但松手后又呈屈曲,少数婴儿下肢呈外旋位,外展位或两下肢呈交叉位,甚至髋关节完全呈僵直状态,少数患儿在牵拉下肢时有哭吵。
2.肢体缩短 单侧髋关节脱位常见患侧肢体缩短
3.其它常见症状有大阴唇不对称,臀部、大腿内侧或腘窝的皮肤皱折加多,加深或不对称,会阴部加宽,有时可在牵动患肢时有“弹响声”或弹跳感。
以上一些症状如能及时发现,进行仔细检查,则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治疗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
虽然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仍有不少病例是因跛行而来门诊。此类步态在行走中稍加分析即可看出。小孩走路当患肢在负重期(stance phase)是骨盆有下垂,晃动,不能上升:在摆动期(swing phase)时却不明显。此类检查一般在小孩行走之后才能明确诊断,最早约2足岁以上,但治疗时就比较晚了。两侧髋脱位患孩在行走中骨盆两侧撮动非常明显,常称做鸭步摇摆姿态,臀部向后突出,腰椎向前突增加,检查很容易想到髋脱位。
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应强强早期诊断,婴儿期的治疗效果最佳,年龄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认为2~3岁后治疗,即使非常成功。于35岁以后,都将发生髋关节痛,因此大多数学者强调要对新生儿进行普查,以便早期诊断与治疗是获得痊愈的重要措施。畸胎性脱位,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一般需作切开复位,但效果不好。典型性先天性髋脱位,若能早期正确治疗,在正常功能刺激下,发展成正常髋关节可能性很大。在3岁以内治疗者,有很高治愈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头和髋臼的骨性成份增加,可塑性减少,病理变化加重,虽经正确治疗,功能难于达到正常。
年龄 |
临床表现 |
治疗方案 |
0-6月 |
1.下肢活动障碍,其单侧肢体运动较对侧差;关节弹响。2.患侧下肢短缩; 3.双侧皮纹及会阴部不对称。 |
Pavlik吊带治疗 如果Pavlik复位失败则改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 |
6-12月 (患儿步行前) |
1. 具有0-6个月患儿全部临床表现; 2. 患侧力量不佳,蹬踩力量位于另一侧; 3. 11月仍无法站稳; 4. 髋关节外展受限。 |
髋关节闭合复位+内手机松解+石膏外固定 |
12-18月 (开始行走) |
1. 一侧脱位时表现为跛行; 2. 髋关节外展受限; 3. 双下肢不等长更加明显; 4. 患儿臀部明显后突; 5. 腰前凸增大。 |
髋关节闭合复位+内手机松解+石膏外固定 如果闭合复位则失败开放手术 |
大于18月 |
1.双侧脱位表现为:鸭步 2.单侧脱位表现为:跛行 3.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同时有内收畸形 4.年龄较大患儿可能出现疼痛等不适。 |
开放复位+石膏外固定, 骨盆及股骨截骨术 |
临床检查是诊断的第一步,它只能说明髋关节有问题,但最后作出诊断需用X线摄片。婴儿出生后2~3月内,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尚未出现,X线检查乃依靠股骨颈的干近侧端与髋臼关系来测量。骨化中心出现后,摄片包括双侧髋关节的骨盆片可以确定诊断,摄片时将双下肢并拢,将患肢上推和下拉住各摄一片对比测量,则变化更明显可靠。
本文是郭风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