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彭建东 三甲
彭建东 副主任医师
威海市中医院 针灸推拿诊疗中心

舌针组穴调心脑功能

4116人已读
舌针是武连仲教授的武氏治神针法的独特组穴,是利用舌的器官特性及五脏六腑的经络联系,依据中医理论在舌的界定部位辨证针刺,而达到调理脏腑经络气血、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舌为心之苗”,心血供养脑,心脑同源,故舌针组穴有调整心脑功能的作用。
取穴:1.舌面:舌根属肾(下焦);舌尖属心(上焦);中央属脾胃(中焦);四畔属肝胆。2.舌下:金津、玉液。3.舌下穴(舌与下腭交界处,舌系带边缘)。4.咽后壁。
操作:主要采用点刺法,按照中医辨证原理,选用与机体气血、阴阳和患病脏腑部位相对应的舌体部位治疗。根据病症情况,各部位可组合使用。
其操作补泻为:1.轻刺为补,重刺为泻。2.顺刺(针的移动方向与针柄倾斜方向一致)为补,逆刺为泻。3.不出血为补,出血为泻。4.出血量少(1~5滴)为补,出血量多(10滴~1毫升)为泻。5.金津、玉液以点刺出血刺法为主,为泻法;舌下穴可速刺不留针,也可3寸长针留针30~60分钟,为泻法。6.湿热、痰浊行满刺法(刺全舌),主泻。运用舌针时,医者应以小指作为持针支撑点,方可稳健操作。点刺以不出血或微出血为度。舌下:采用深刺法,吾师武教授形象地称该法为“白蛇吐信”,令患者舌尖上翘,暴露舌下,以毫针深刺舌系带边缘,不留针,以上刺法使用0.30×40mm不锈钢毫针。舌下穴留针要使用0.30×75mm不锈钢毫针,直刺一侧舌下穴,行捻转补法,令患者闭口守神。咽后壁:令患者张大口,轻发“啊”声,以毫针在咽后壁点刺3~5次,以不出血或微出血为度。
提示:临床操作应严格遵循武教授针刺手法特点——轻、巧、快、弹、借。舌针不仅可以治疗中风言语障碍和吞咽障碍,而且广泛用于治疗全身疾患,对于痴呆面瘫面肌痉挛、百合病更有良效。

彭建东
彭建东 副主任医师
威海市中医院 针灸推拿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