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彭建东 三甲
彭建东 副主任医师
威海市中医院 针灸推拿诊疗中心

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指导诊治帕金森病

1238人已读

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指导诊治帕金森病

彭建东

摘要:目的 以中医藏象为指导诊治帕金森病。方法 运用中医藏象,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非运动症状嗅觉障碍、便秘、情绪障碍进行研究,探索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内在联系。结果 基于中医藏象,心主血脉、肺主治节、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作强的特征,五脏功能的正常运行维系着人体的健康,是机体实现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的重要保障,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是引起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要原因。结论 中医藏象是以中医五脏功能观、系统观为指导,其对应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诊治具有指导作用,五脏的生理病理变化与奇恒之腑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密切相关。五脏虚损、髓海空虚是基本病机,更是临证诊治不容忽视的关键,以中医藏象为指导帕金森病有望取得新的进展。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藏象; 从肺论治

帕金森病(PD)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既有原发性帕金森病,又有继发性帕金森病。相较于运动症状,帕金森病伴发的非运动症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为主要的原因。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有,嗅觉障碍、便秘、情绪障碍、精神障碍等。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影像学等的发展,对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一些非运动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帕金森病具有重要的价值,但非运动症状产生的原因仍不清楚,针对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机制不清且以对症治疗为主,许多非运动症状会伴随帕金森病患者一生。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学说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罕见报道。通过系统探究肺的生理病理特点,为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1 肺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与帕金森病部分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

1.1嗅觉障碍

嗅觉障碍是帕金森病早期的临床表现,40%的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早于运动症状出现,且伴随帕金森病一生。嗅觉减退可以出现在帕金森病临床前期,有研究显示,在发展为帕金森病的前4年即可出现显著的嗅觉减退[2],故嗅觉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临床早期诊断的标记。此为早期预测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提供依据。中医认为,肺为华盖,肺为娇脏,天气通于肺,肺易受外邪侵袭。Braak研究团队提出帕金森病病理发展过程最先由鼻黏膜和胃肠系统开始,即神经毒素可能通过上述两个系统由外环境直接进入内环境,引起嗅觉障碍和以便秘为主的胃肠功能障碍[3-4]。因此,研究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发生、发展机制有助于了解基因与环境如何共同作用引起帕金森病的过程,这也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环境因素相关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原因。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均依赖于肺滋养和肺气的宣发运动。肺津充足,肺气宣畅,鼻窍得养而通利,嗅觉灵敏;肺津亏虚,肺失宣发,则鼻窍失润干燥,嗅觉迟钝。故曰:“鼻者,肺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灵枢﹒脉度》)。肺气失和源于内因、外因或内因外因同时存在,病机有正气亏虚、外邪侵袭或既有正气亏虚又有外邪侵袭。正气亏虚可以理解为基因致病,外邪侵袭更类似于神经毒素与环境污染致病。中医藏象认为内在脏腑功能、病理变化会表现于外部。嗅觉障碍是中医藏象肺的功能失调和生理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正如《丹溪心法》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从肺的脏腑和经络治疗嗅觉障碍前景广阔。

1.2便秘

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便秘的发生率可高达70%,并且可早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达20多年之久[5]。目前,关于帕金森病便秘(Parkinson’S disease constipation, PDC)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便秘严重程度相关因素的研究报道极少且结论尚不统一[6-8]。徐勤荣等将帕金森病便秘(PDC)与功能性便秘(FC)分为两组,在两组的测压分型中, PDC组直肠推进力不足的比例显著高于FC组,为 PDC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参数;PDC患者的便秘严重程度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焦虑情绪相关[9]。《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中医的肺是由肺-大肠-皮-鼻-毛-涕等构成的系统。其脏腑、形体、官窍之间通过经络相互沟通联络,功能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大肠主传导糟粕,便秘与大肠的功能密切相关,在肺系统中,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糟粕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与推动。另外,大肠主津,参与体内津液代谢,但要接受肺对津液的治理调节。所以,PDC直肠推进力不足的结论提示,肺得生理病理变化所带来的的是整个肺系统的变化,特别是能够通过经络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我们认为帕金森病的便秘与肺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联系,通过中医药对肺与大肠功能进行调整,是治疗PDC有益的探索。

1.3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可以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神经心理学测验和神经影像学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可能与中脑一边缘系统、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损害有关,但具体的病理学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帕金森病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抑郁、焦虑、情感淡漠等。抑郁作为突出的非运动症状,普遍存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主要表现为持久性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生活兴趣丧失、睡眠障碍、冷漠、悲观、缺乏幽默感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各医疗中心有关帕金森病相关抑郁症状发生率的报道不同,为7%~76%[10]。帕金森病相关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惧和不符合特定焦虑症诊断标准的焦虑症状。其中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较为常见。广泛性焦虑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心,恐惧死亡或成为他人负担,在公共场合感觉尴尬;惊恐障碍主要表现为惊恐发作,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濒死感。迄今为止,有关帕金森病患者情感淡漠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Pederson等[11]他们的研究显示,有14%的帕金森病患者可在发病同时或发病后4年出现情感淡漠,49%的患者在发病后4年出现情感淡漠,37%在观察期间无情感淡漠,随访发现,情感淡漠的帕金森病患者更易进展至痴呆。提示情感淡漠可能是帕金森病神经病理损害进程广泛和进展的信号,表明运动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进展迅速。伴情感淡漠的患者大多表现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外界刺激难以引起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心体验缺乏或减少,受意外打击时不吃惊害怕,受他人捉弄时不愤怒。中医认为,肺藏魄,“魄”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感觉与动作,指人的精神与精力。“肺藏魄”,源于《素问﹒宣明五气》,明确魄分属于肺。《灵枢﹒本神》曰:“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类经﹒藏象类》说:“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故人之动作、感觉、精神皆有魄的作用。魄藏于气,由肺所主,肺与魄关系密切,肺气充盛,则体魄健壮,积极进取,乐观热情,效率提高;肺气虚弱,缺乏魄力,则言语无力,言行举止,精力衰退,兴趣下降、担惊受怕,孤独冷漠。帕金森病抑郁、焦虑、情感淡漠等情绪障碍常常同时存在的表现符合魄的失用。肺在志为忧(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肺…在志为忧”,悲与忧虽有不同,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的影响却大致相同,忧更多的表现为焦虑,悲则突出表现为抑郁。悲忧皆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映,但悲忧过度则可损伤肺气,如《素问﹒举痛论》曰:“悲则气消。”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起到推动、统帅、振奋的作用,反之,肺气虚衰或肺气宣降失常,机体对外来刺激耐受能力下降,也容易产生悲忧沉寂等负性情绪,对事物缺乏兴趣,对工作学习缺乏动力。《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肺主一身之气,凡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经络之气等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调节得以敷布和升降出入,所以肺功能的异常不仅会出现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等呼吸症状,还会出现各种精神情绪的异常。从中医藏象理论分析,帕金森病的抑郁、焦虑、情感淡漠与五脏和脑相关,但与肺功能异常关系密切,通过调整肺的治理调节功能,促进气血津液在机体的运行,进而改善五脏和脑功能,从而治疗帕金森病的情绪障碍。

2 小结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五脏功能系统观和五脏阴阳时空观,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五脏功能系统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以维持整体功能的协调平衡。一项研究认为,嗅觉障碍作为 PD 的预警非运动症状,与其他被认为是 PD 预警的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这些非运动症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12]。所以中医从五脏的整体来调整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具有较好的前景,但还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心为一身之君主,肺则为宰相与太傅,古人对五脏的功能的类比极为形象,肺对五脏乃至全身功能的影响可见一斑,肺主治节主要体现在对全身气、血、津液的治理调节。肺治理调节功能的下降造成肺系统的紊乱可能是引起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主要原因,以五脏功能系统观为指导,从肺论治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有望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 Müller B,AssmusJ,Herlofson K,et a1.Importance of motor vs.non—motor symptoms for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re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J].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13,11(19):1027—1032. D01:10.1016/i.parkreldis.2013.07.010.

[2] Ross GW,Petrovitch H,Abbott RD,Tanner CM,Popper J, Masaki K.Launer L,White LR.Association of olfactory dysfunction with risk for future Parkinson’s disease.Ann

Neur01.2008.63:167.173.

[3]Hawkes CH.Del Tredici K.Braak H.Parkinson 7s disease:a dual—hit hypothesis.Neuropathol Appl Neurobiol,2007,33:599— 614. Hawkes CH.Del Tredici K,Braak H.Parkinson’s disease:the dual hit theory revisited.Ann NY Acad Sci,2009,1 1 70:61 5— 622.

[4] Chen H,Burton EA,Ross GW,Huang X,Savica R,Abbott RD, Ascherio A,Caviness JN,Gao X,Gray KA,Hong JS,Kamel F, Jennings D,Kirshner A,Lawler C,Liu R,Miller GW, Nussbaum R。Peddada SD,Rick AC,Ritz B,Siderowf AD, Tanner CM,Tryster AI,Zhang J.Research on the pre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 7s disease:clinical and etiological implications.Environ Heahh Perspect.2013.12l:1245.1252.

[5]Savica R,Rocca WA,Ahlskog JE.When does Parkinson disease start.[J].Arch Neurol,2010,67(7):798-801,

[6]李林,张博爱.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l,37(1):60-61.

[7]Kim JS,Sung HY,Lee KS,et a1.Anorectal dysfunctions in Parkinson’S disease[J].J Neurol Sci,201l,310(1-2):144— 151.

[8]Gage H,Kaye J,Kimber A,et a1.Correlates of constipation people with Parkinson’S[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1 1,17(2):106-111.

[9]徐勤荣,袁永胜,佟晴等.帕金森病便秘的发生机制及其严重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509-513.

[10]顾剑萍,刘振国,干静,周明珠,陆丽霞,吴佳英.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9.9:252—256.

[11]Pederson KF,Alves G,Aarsland D,Larsen JP,ocanrr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upathy in Parkinson disease:a.4-year propective longitudinal.study.JNeurol.Nearosurg Psychiary.2009.80:1279-1282

[12] 余舒扬,张巍帕金森病患的嗅觉障碍的临床研究:一项横断面研究[R]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论文集,2016年04月15日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广合作单位:老年全周期康复技术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8YFC2002300)

1威海市中医院264200 山东威海

作者简介:彭建东,(1976-) 副主任医师


彭建东
彭建东 副主任医师
威海市中医院 针灸推拿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