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蒋碧明1程少丹▲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泉州,362000;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上海 200040)
[摘要] 目的:观察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治疗组145例和针灸配合牵引对照组104例。治疗组分别在腰部、髂后上棘内侧缘与髂嵴后1/ 3 肌附着处及臀部、臀中、小肌髂骨翼附着处进行银质针治疗,每周1次,6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在L2、L5 夹脊穴、肾俞、气海俞、腰部阿是穴,,秩边、环跳、委中、合阳、飞扬、承山、阳陵泉、大钟穴等进行普通毫针针灸,隔天治疗1次,配合腰椎隔天牵引1次,20次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显效41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治愈37例,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77.9%,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P < 0.01) 。结论: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实用有效的方法,具有疗效好、作用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压痛点 银质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观察
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是软组织外科治疗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三大疗法之一[1],主要适应于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病例。笔者自2006~2012年以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5 例, 并与普通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的104例做对比,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49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见文献[2] )并采用脊柱侧弯试验、俯卧位脊柱伸曲位加压试验和胫神经弹拨试验排除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病变,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5例, 男80 例, 女65 例;年龄48 ±12 岁; L4~5 椎间盘突出80 例, L5 / S1 椎间盘突出65 例; 平均病程110 ±19 天。对照组104 例, 男56 例, 女48 例; 年龄46 ±6 岁; L4~5 椎间盘突出57例, L5 / S1 椎间盘突出47 例; 平均病程105 ±18 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突出节段、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 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治疗方法
2.1.1 压痛点定位
所选病例按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痛的压痛点检查方法[1],判断患者疼痛区域,以便确定针刺部位。压痛点主要分布区域为:①腰部、髂后上棘内侧缘与髂嵴后1/ 3 肌附着处;②臀部、臀中、小肌髂骨翼附着处。
2.1.2 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
银质针使用前做高压消毒处理,针刺严格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确定病变部位,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暴露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取0.25 %利多卡因皮内注射一个皮丘,选长度适宜的银质针进行直刺、斜刺,针尖直达骨面。针刺完毕后,在针与针的皮肤空隙铺垫足够紧实的纯棉布条,再在每根银质针的针柄上套上用桑皮纸裹的艾球,用适量95 %酒精滴湿半个艾球表面,燃烧至完全熄灭,待针自然冷却后就可取针。偶有针眼渗血者按压1~2min ,便可止。针眼消毒,无菌敷料覆盖, 休息几分钟即可。针眼3d 不与水接触,以防针道感染。
2.1.3 布针方案:
①腰部、髂后上棘内侧缘与髂嵴后1/ 3 肌附着处:沿骨盆、髂嵴缘弧形布针2 行,针距为1. 5~2. 0 cm , 每行约为8~12 枚针即可;L3~S1 棘突旁椎板处,及骶骨背面沿棘突旁两侧1. 0~2. 0 cm 直线布针2 行,针距为1. 0~1. 5 cm ,每行约为5~6 枚垂直进针, L2~4横突处每处布针2 枚,横向斜刺至横突背面及末端。② 臀部、臀中、小肌髂骨翼附着处: 20~28 枚分3 行直刺达骨膜。髂前上棘外下,沿阔筋膜张肌与髂胫束布针24枚直达骨膜。
2.1.4 治疗频次疗程
在同一病变区做3 次针刺,同一病变区针刺间隔时间15 d ;不同部位针刺间隔时间7 d。每周针刺1 次,治疗6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2.2.1 针灸:
采用华佗牌针灸针, 规格0.25mm ×30mm,0.3mm×130mm。交替选用L2、L5 夹脊穴、肾俞、气海俞、腰部阿是穴,,秩边、环跳、委中、合阳、飞扬、承山、阳陵泉、大钟均取患侧。患者取俯卧位, 针刺环跳穴用0.3mm×130mm毫针, 直刺快速进针后, 予提插捻转手法, 至产生通电样感向患侧放射至小腿, 针刺秩边穴针感需向下肢放射, 其它穴位取0.25mm ×30mm 毫针快速直刺进针1~1.5 寸, 采用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留针20min , 每5min 行针1 次。隔天治疗1次,20 次为1 个疗程。
2.2.2 牵引: 用体重的40%的重量牵引,,以疼痛减轻为原则,持续牵引20~30min。隔天牵引1次,20次1个疗程。
2.3 随访
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并在治疗后6 个月进行随访综合评定。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 腰腿疼痛酸胀消失, 腰部活动自如, 椎旁无压痛及放射痛,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显效: 腰腿疼痛酸胀消失或偶有轻微疼痛酸胀, 腰部活动无明显不适, 椎旁无压痛及放射痛, 直腿抬高超过70°; 有效: 腰腿疼痛部分消失, 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椎旁压痛及放射痛减轻, 直腿抬高试验30°~60°; 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77.9%,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P < 0.01) 。见表1 。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
145 |
73 |
41 |
22 |
9 |
93.4%△ |
对照组 |
104 |
37 |
25 |
19 |
23 |
77.9 %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 。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 lambar disc herniation, LDH) 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腰腿疼痛是最常见症状, 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LDH的疼痛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包括: 机械压迫机制、炎症化学性刺激、自身免疫反应等。软组织外科学属于中西医结合范畴[3],认为椎间盘退变属生理性改变的自然规律,不是疼痛因素;只有当腰椎管内鞘膜外脂肪和椎管外软组织患无菌性炎症病变时,才会出现腰腿疼痛。来自椎管内外疼痛,临床可通过腰脊柱“三种试验”来检查鉴别[4]。这249例病例经过脊柱侧弯试验、俯卧位脊柱伸曲位加压试验和胫神经弹拨试验证实为阴性,虽有突出物的阳性依据,其疼痛主要病理基础仍是椎管外软组织(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 病变引起[5],多为慢性劳损,它的发生是肌肉和筋膜等受到经常性和过多的牵拉性刺激,日积月累在肌附着点外形成具有无菌性炎症病理变化的压痛点,疼痛又可引起肌痉挛和肌挛缩,损伤引起肌附着处软组织的疼痛必然累及与其相关联的肌群,使之过度紧张而出现反射性(或保护性) 肌痉挛。凡有痛必有肌痉挛;凡有肌痉挛亦有疼痛。软组织疼痛引起的肌痉挛会破坏身体的动力性平衡,机体为了保持重新平衡以补偿性肌痉挛进行调节,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的功能障碍和功能失调,即所谓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相关征象[6]。这一发病机制可概括为“因痛增痉(挛) 、因痉(挛) 增痛”,即中医学的“痛则不通,不通则痛”。
银质针系80 %白银加20 %铜、锌、镍溶化的合金拉丝制成,针身直径为1 mm. 约为普通不锈钢毫针3倍,针身长度为7. 5 ~16cm[7]。银质针的治疗优点:(1)针身较长,能够刺达深层病变组织,而常规的针灸理疗难以抵达深层病变区。(2)针身粗,针感强,较一般毫针刺激强度大,而且不会发生因肌肉痉挛引起断针或滞针。(3)质地较软,可延骨膜下的骨凹面弯曲,继续推进而不折断,起到软组织剥离松解作用,以扩大治疗面积。(4)传热作用快,银是热的优良导体,可将热能传导并扩散到周围的病变组织,有直接的热疗作用,使病变的肌肉、筋膜附着区温度升高,小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强。从而改善组织营养,提高细胞活力,加速代谢产物和致痛物质的排除,促进炎症消散和组织再生。(5)通过银质针对椎板、关节突、横突及骶髂部的软组织附着处进行反复针扎剥离松解,破坏附着处的神经末梢,达到“去神经” 作用,而这也是银质针疗法治疗的重要机制。
“压痛点”取穴属于中医“以痛为腧”的取穴方法,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按照软组织松解手术入路发现的压痛点分布规律进行治疗,是银质针疗法“以痛为腧”针法的应用[7]。通过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可以起到“以针代刀”的作用[8],对于腰部明显压痛的部位有松解粘连软组织的功效,且可避免刺伤经脉和骨膜,部分取代了以前的软组织松解手术[9]。
银质针针柄辅以艾灸,体外的银质针针柄温度大于100 ℃,体内针身为55 ℃,针尖为42℃,热能直接传导到病变部位,起到促进血循环、改善无菌性炎症病变及增强粘连松解的作用,从而对椎管外软组织的病变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起到治疗作用[10]。王福根等经血流量检测仪测定[11] ,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可使局部组织血循环流量较治疗前增加50 %~150 % ,治疗后1 个月仍使血流量增加维持在20 %~40 % ;肌电图[12]结果也证实了银质针疗法对慢性软组织损害性肌痉挛具有明显的、持久的解痉作用。
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与针灸结合牵引的综合疗法相比,由于银质针刺激作用强,“以痛为腧”,加上密集型进针,起到“以针代刀”的作用;同时配合艾灸作用,“针灸并用”,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灸牵引组无效病例采用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也取得明显效果。笔者认为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疗法是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实用有效的方法,具有疗效好、作用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 程少丹.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及其治疗方法[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2,8(4):291-294
[2] 陈佑邦.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 201-203.
[3] 程少丹.中西医结合软组织疼痛外科学[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2,8(3):216-219
[4 ] 宣蛰人. 软组织外科学[ M] . 上海: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2 :1420-1422.
[5] 黄骏,程少丹,李伟,等.陆氏伤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探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3):59-60
[ 6]王薇. 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 (1) :155 -121
[7] 程少丹.银质针疗法及其操作技术.实用疼痛学杂志[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2,,8(5):374-377
[8] 徐洪亮,程少丹,李伟,等.陆氏银质针透刺次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85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11):15-16
[9] 陆念祖主编.陆氏伤科银质针疗法[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10] 程少丹,陆念祖,张天伟,等.陆氏银质针及其在骨伤科的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4):62-64.
[11] 王福根,富秋涛,侯金山,等. 银质针治疗椎管外损害后局部血流量变化观察[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 ,7 (2) :80 - 82
[12] 王福根,江一平,冯传有,等. 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临床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 ,11 (1) :5 – 7
本文是蒋碧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