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颌窦病变的CT 诊断
摘 要 为探讨CT 在上颌窦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对资料完整的100例上颌窦病变(64例炎性病变, 14例良性肿瘤, 17例恶性肿瘤, 5例外伤骨折) 患者的临床所见、CT 扫描和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 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5. 0% (95ö100) ; CT 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 6% (88ö95)。认为CT 能较好的显示上颌窦的炎性病变、肿瘤和外伤的范围, 肿瘤病变的骨质破坏程度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
有助于准确进行肿瘤的TNM 分期及划定放疗野, 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参考。CT 扫描较X 线平片及多轨迹断层摄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但鉴别诊断和定性诊断还应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
关键词 上颌窦 鼻疾病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上颌窦炎症、外伤及肿瘤, 鼻窦X 线摄片及多轨迹断层摄影的诊断价值有局限性。CT扫描对上颌窦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作用。我们对一组上颌窦疾病患者的临床所见, CT 扫描及病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以探讨CT 对上颌窦疾病诊断的价值。
临床资料
对象为1993 年3 月~ 1995 年9 月住院治疗的上颌窦疾病患者。男69 例, 女31例。年龄11~ 74 岁。100 例患者中上颌窦骨折5 例;炎性病变64 例(其中慢性上颌窦炎伴息肉27例, 粘膜下囊肿33例, 粘液囊肿2例, 真菌性上颌窦炎2例) ; 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1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 血管纤维瘤5 例) ; 恶性肿瘤17 例( 鳞状上皮细胞癌12例, 腺癌1例, 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4例)。术前
均作X 线上颌窦摄片, 56例行断层摄影, 82例上颌窦穿刺, 28例肿瘤患者行活组织病理检查,5例上颌窦癌行术前放疗(剂量30 Gy)。全部病例均行手术, 除骨折外均病理证实。恶性肿瘤依U ICC 标准(1987) 进行TNM 分期。
CT 扫描方法: 横断扫描: 患者仰卧位, 下颌稍内收, 于硬腭平行上颌骨齿槽突开始, 平行于眶耳线( IDM ) , 以层厚5 mm , 间距5 mm , 依次扫描至眶底(上颌窦顶壁)。36例做了增强扫描。冠状扫描: 患者一般取俯卧仰头位, 定位扫描后倾斜机架, 使扫描线与眶耳线垂直或接近垂直(受机架倾角范围限制) , 层厚5 mm , 间距4~ 5 mm , 所有肿瘤病例摄片均包括软组织窗及骨窗。
结果
1. CT、临床、病理的相关性(附表) : 对上颌窦疾病的诊断CT 与临床(包括局部检查、手术) 总符合率为95. 0% (95ö100)。不符合的5例中2例为窦腔内水肿的粘膜误为息肉, 2例为鼻腔鼻窦息肉误为乳头状瘤, 1例是早期的上颌窦癌误为乳头状瘤(均经手术证实)。CT 与病理的符合率为92. 6% (88ö9 5) , 不符合的7例中4例为息肉误为乳头状瘤, 2例为乳头状瘤误为息肉, 1例是早期的恶性肿瘤无明显骨质破坏误为
乳头状瘤。
2. 良恶性肿瘤的骨质破坏或侵犯: 手术证实肿瘤有骨质破坏者共26例, CT 的阳性符合率为96. 0% (25ö26) ,X 线平片及断层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9. 0% (18ö26) 和80. 7% (21ö26)。CT片运用骨窗骨质破坏显示非常清晰。手术证实恶性肿瘤上颌窦外后壁破坏者10例, CT 扫描符合者为9ö10, 1例骨质为非穿透性破坏, 仅为骨面的凹形侵蚀, 未被发现。X 线平片外后壁破坏者仅为5ö10。
3. 良恶性肿瘤及息肉对上颌窦周围组织(筛窦、鼻咽部、翼腭窝) 的侵犯: 手术证实肿瘤对上颌窦周围组织的侵犯者共42例, CT 阳性符合率为100% (42ö42) , X 线平片及断层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3. 8% ( 31ö42) 和85. 9% ( 36ö42)。X 线平片对翼腭窝的侵犯几乎不能发现。
本文是宋发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