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微创: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皮肤切口仅7mm
近日,江西省人民医院骨一科陈钢主任,龚飞鹏,龙智生主治医师为一例患者成功实施了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该手术效果明显,创伤小,使我省脊柱外科微创水平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患者男,19岁,因右下肢放射痛入院,疼痛的范围为大腿及小腿后外侧,该患者在本次入院前曾多方治疗,行了牵引,药物及其他理疗均未见效,疾病严重影响其生活及工作,手术前基本在家卧床休息,症状十分严重。入院的MRI检查示L4/5椎间盘右侧巨大突出,压迫神经。对于这种患者,手术指征明确,传统手术方式为腰椎后路L4/5开窗髓核摘除术,手术创伤大,术中需要剥离后方肌肉,手术时间长及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慢以及有可能遗留腰痛症状。对于这样年轻的患者,可能会对其今后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陈钢主任为该患者在局麻下实施了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通过在椎旁13CM处C臂机监视下穿刺,定位椎间盘及椎间孔位置,放入内窥镜,在直视下将椎间盘完全摘除。由于使用局麻,患者可以在术中和主刀交流,自诉症状缓解情况,该患者术中即感觉症状明显缓解,手术结束时,患者十分高兴,因为原来不敢活动的右腿活动自如了。该患者住院两天后即步行出院,与传统手术比较,因为没有剥离肌肉及切除椎板,手术切口只有1CM,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及减少了常规住院的时间。
椎间孔镜技术是真正的微创技术,并被国际脊柱外科界所承认是一种损伤最小、适应症最广的椎间盘突出/脱垂的治疗技术, 是新的脊柱外科发展趋势和重要发展方向。其采用In Side--Out Side技术,通过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摘除病变髓核后退至椎间孔外,清除脱出的碎片;中央型突出,压迫椎管超过上关节突连线的病例,采用远外侧水平入路,直接摘除突出组织;游离型、黄韧带肥厚、钙化、椎管狭窄、神经孔狭窄等病例,采用椎间孔内入路,可摘除各种病变软组织、清理骨质;可以处理所有类型的椎间盘突出,还可以处理骨质,可做椎间盘复发的微创翻修手术(对于开放手术后复发的,MED手术后复发的),配合经皮固定技术可以完成退变疾病的治疗;椎间孔镜(是整体外径仅有6.3mm的同轴内窥镜,并配备有灯光、器械工作通道、注水及冲洗通道)仅需7mm的皮肤切口,从病人身体侧方、侧后方、后方,采用水平、倾斜、垂直的入路方式,通过椎间孔直达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不伤及椎板及黄韧带,不影响脊柱稳定性,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专用的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并配合射频电极进行盘内消融、术中止血及封堵破损纤维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术中出血不到 5ml,术后仅缝1针(亦可不进行缝合处理),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终极微创手术。
省人民医院骨一科是以脊柱外科为特色的专业性较强的科室,在脊柱侧弯矫形、上颈椎疾病、脊柱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达到全国领先及省内一流的水平。近年来在微创脊柱外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一步,并陆续开展了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PKP,PVP技术以及PIPLINE-VIPER2椎管减压融合技术,通过开展椎间孔镜,使得在脊柱微创技术的选择上多了一个新的手段并为全身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及引导的作用。
本文是陈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