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道闭锁如何治疗?
Gross曾将胆道闭锁分为可手术型(5%)和不可手术型(95%),长期以来对不可手术型的胆道闭锁治疗持悲观的态度。1959年日本Kasai成功实施第1例肝门空肠吻合术后,经过40余年的改进演变,术后存活率由30%上升到60%~70%,在长期存活的病例中,约有1/3生活质量好,接近正常人,余下2/3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各种并发症,需要及时行肝移植。在我国,小儿肝移植起步晚,肝移植技术和术后管理经验不足,加上昂贵的治疗费用,使肝移植的广泛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当前对胆道闭锁的治疗仍应首选Kasai手术。Kasai等1989年总结了245例患儿手术结果表明,出生后60天内手术者89%术后有良好的胆汁排出,出生后90天后手术者仅41%术后有胆汁排出,手术后10年生存率分别为74%和19%,而出生后120天手术者10年生存率为0。目前认为最佳手术日龄为生后60天内。因此,很多人主张对胆道闭锁患儿应视作急症或亚急症处理。
术前准备,除按一般腹部手术常规准备外,应积极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输新鲜血液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蛋白含量及纠正贫血。给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注射维生素K以增强其凝血机制,使凝血酶原时间达到正常范围。术前3日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发生。
手术方法,在全麻下采用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或偏右侧横贯上腹的横切口。进入腹腔后全面探肝外胆道的病变情况,并切取少许肝活组织做病理检查以便进一步了解肝组织学改变,作为术后估计预后和进一步治疗的依据。检查胆囊的发育情况,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寻找胆总管及肝管,了解其管径大小,是否有纤维化变性,近肝端胆管特别是肝管有无扩张或囊性变等。同时注意肝动脉及其属支和肝门静脉有无解剖上的异常。然后可通过穿刺胆囊或肝门部扩张的肝管进行术中造影,了解病变胆管的全貌,判断属于哪种类型,决定采用的术式。一般GrossⅠ、Ⅱ、Ⅲ型和Kasai Ⅲ型应选用Kasai肝门空肠吻合术;Gross Ⅳ、Ⅴ、Ⅵ型和Kasai Ⅰ、Ⅱ型可行胆管肠吻合术。
本文是何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