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永强 三甲
孙永强 主任医师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 人工关节翻修科

河南省中医院创伤骨科无痛治疗纪实

2061人已读

关公刮骨疗毒战胜疼痛成为千古佳话,然而,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创伤骨科的大夫们却认为:不应把关公树为病人的榜样。
疼痛,是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打针哪有不痛的?手术哪有不痛的?有病在身,哪有不痛的?”已经成为众多患者、家属,甚至医生的共识。
对此,河南省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孙永强教授说,现有的医疗技术完全可以让患者不疼痛,能不能做到无痛,完全是大夫愿不愿意做的问题。
让患者无痛 医院有办法


河南省中医院创伤骨科,护士小张正往墙上张贴脸部表情的图片,图片上的头像有大哭的、有微笑的、有似笑非笑的。小张说,这是创建无痛病房的工作之一,这些图片叫做“笑脸评价法”,每位患者都可指着图片,向大夫指出自己疼痛的程度,大夫据此拿出准确的止痛方案。
●打针抽血不用忍痛了郑州市骨科医院小儿骨科,护士们有的在为小患者抽血,有的在为他们输液,奇怪的是,这些孩子不但没有痛得“哇哇”大哭,还直冲护士阿姨扮鬼脸,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变得如此坚强?
原来,在抽血和打针之前,护士给每个孩子的小手和胳膊上都抹了药膏,正是这种药膏使孩子不觉得疼痛。这种药膏的名字叫“利多卡因软膏”,具有表面麻醉作用。涂上它,在皮肤表面轻轻按摩几分钟再打针,孩子们就不会感到疼痛。孩子们不痛了,自然很配合护士阿姨。
●过床器 解决疼痛问题多数医院,在搬动病人时都是用人抬的方法,但对于骨科病人来说,人抬的过程中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而且会带来极大的疼痛感。自创建“无痛医院”开始,郑州市骨科医院在我省率先引进过床器,极大缓解了搬动过程中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过床器就像一个小型传送带,搬动病人时,把过床器放在两张床的中间,医护人员只需轻轻把病人平移到过床器上,过床器的传送带就会向另一张床的方向转动,患者即可从一张床挪到另一张床上。
●镇痛泵用量小效果好的止痛法河南省中医院创伤骨科的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63岁的王大妈在床上辗转反侧。原来,王大妈第二天要做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因惧怕手术疼痛产生了焦虑情绪。护士告诉王大妈,手术后医院可以通过镇痛泵等为病人止痛。
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像输液一样把镇痛泵扎到静脉血管,大夫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设计好“滴速”,镇痛药就会按照大夫的设定量输进人体,起到镇痛效果。
术后,王大妈用上了镇痛泵,她告诉护士,并没有出现她想象得那样的剧烈疼痛。术后第三天,王大妈就能下床了。
疼痛坏处一箩筐
世界卫生组织对疼痛的定义是这样的: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从字面上看,疼痛带给人们只是不愉快的感受,其实疼痛的坏处还有很多。●坏处一:升高血压疼痛可使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皮质醇增加,会使全身血管收缩,在血量不变、血管收缩的情况下,血压就会升高,而且还会出现心跳过快和心律失常等问题。
●坏处二: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大手术后较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可致患者死亡。
深静脉血栓成因有三,一是血流过慢,二是血管内壁损伤,三是血液本身较稠。术后疼痛的患者不想运动,体内血液循环自然会减缓,对于高血脂、又连续输液体的患者来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更大。
●坏处三: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外科大夫查房时,会反复叮嘱患者及家属,应让患者咳嗽!用力咳嗽!只有这样才会减少肺炎和肺不张(肺不张是指肺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因痰分泌物阻塞导致肺叶塌陷,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感染的最常见原因)的发生几率。
●坏处四:影响康复疼痛可引起激素分泌异常,使蛋白合成减慢,而治疗后的患者,正需要大量蛋白来加速伤口愈合。疼痛还会推迟患者下床时间,比如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早期下床锻炼可以使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如果疼痛一直持续,将直接影响术后效果。
患者有选择无痛的权利
疼痛分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急性疼痛一般不超过3个月;如果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就可认定为慢性疼痛,比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期过后遗留下来的神经痛。
疼痛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患者逃避就医的主要原因就是怕疼。这种情况早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首先提出疼痛是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希望医护人员提高对疼痛的认知度。
走出止痛误区
疼痛科大夫不喜欢关羽,因为关羽误导人们1800年。至今,仍有不少医生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忍受疼痛。
●误区一:痛了才给药半月前,老陈做了左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让老陈高兴的是,从入院到出院都没有感觉到疼痛。
手术前后之所以没有遭受疼痛,老陈要感谢正在创建无痛病房的孙永强。
术前4小时,孙永强就给老陈开了两片塞来昔布(消炎镇痛药);术中,将吗啡、布比卡因等药物通过肌注的方式给老陈打了一针;老陈被推回病房,意识恢复并能自主咳嗽时,又给他注射了75毫升的盐酸哌替啶(杜冷丁)。这样一整套无痛防痛措施,让老陈彻底摆脱了疼痛的折磨。
●误区二:止痛会隐藏疾病根源疼痛是人体的正常反应,也是身体出问题的信号。有人说,如果过早采取止痛措施,不利于追查潜在的病因。
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夏令杰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举例说,比如胃痛,如果人体把胃痛的信号告诉大脑,胃痛的使命就完成了,接下来就要把胃痛止住,然后由专科大夫仔细查找病因。
●误区三:止痛药会成瘾也许是由于鸦片战争的缘故,人们对阿片(即“大烟”)一直很排斥,而阿片恰恰是最好的止痛药。专家的观点是,规范使用阿片不会成瘾,也不会对人体带来大的伤害。
部分患者认为,要么忍受剧痛,要么面临止痛药引起的大脑损伤,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过去的止痛治疗需要注射大量的镇痛剂,起效慢、镇痛时间短,效果差。现代麻醉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做到无痛,而且还做到了小剂量,比如应用镇痛泵把小剂量镇痛药通过静脉点滴的方式持续性给药,从而达到镇痛目的。
河南省中医院创伤骨科用“笑脸”让患者评价自己的痛苦。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孙永强
孙永强 主任医师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 人工关节翻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