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头坏死常识介绍------认识股骨头坏死39问答

1.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骨坏死有很多名称,应用较普遍的有骨坏死、缺血性骨坏死、骨梗死。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2006年召集国内从事此领域研究和临床的专家座谈,综合国际骨循环学会及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对骨坏死的定义,对股骨头坏死作出定义:
股骨头坏死系指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发生在骨端关节面的称为骨坏死,发生在长骨骨干及干骺端的称骨梗死。
它已经成为骨科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的慢性疾病之一。
自1888年世界医学界首次认识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至今,股骨头坏死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激素的广泛应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饮酒人群的增加,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加之交通工具变革后交通事故的增多,使得该病患者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患此病者约3000万人,我国约有400万人。最新的调查表明,该病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以31-60岁最多,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负重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
股骨头坏死的致病因素较多,一方面属非创伤性的,如长期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酗酒;另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肥胖症、痛风、放射治疗后、药物影响等,也易造成股骨头坏死。另一方面属创伤性的,由于髋部外伤后,股骨头或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均可造成股骨头局部缺血,进一步发展为坏死,加之髋关节为长期的主要负重关节,日久就会发生关节间隙缩小,股骨头塌陷。随着病情的发展,股骨头碎裂,变为扁平状,干骺端也被破坏,从而影响整个髋关节的功能。股骨头坏死晚期常引起髋关节严重致残,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股骨头坏死很像树木的某节树枝,由于虫害或其它原因,使该节树枝枯死,枯死的过程是渐进的。枯死的树干不坚固,易碎裂,但枯木也会逢春发新芽、长新枝,这类似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过程。因此大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要积极治疗。
2.股骨头为什么是骨坏死的好发部位?
人体在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骨坏死,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最高,这主要由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方面的特点来决定的。因股骨头为终末血管呈扇状20--25支,在头颈交界形成动、静脉环,其来源于旋股内外动脉。①负重大。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支撑着整个躯干的重量,头与臼之间压力必然增大,长期保持着这种较大的压力,不但容易造成结构上的损伤,而且影响局部的血液环。②剪力大。髋关节不同于其它负重关节那样两骨端关节力线垂直,股骨干与股骨头颈之间形成132度的角,躯干的重力是由髋臼通过股骨头,颈移行至股骨干,力线不垂直,就形成了剪力。因此,头颈所承受的生理压力要比其它关节大得多。③活动范围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仅次于肩关节,伸展、内收、外展、旋转等。能完成各轴向运动,损伤的机会也较多。④血供少。股骨头的血供主要依靠囊外动脉环发出的外侧支持带和内侧支持带动脉,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当一支血管被阻断而另一支不能及时代偿时,即会造成股骨头的供血障碍。
3.股骨头坏死区域为什么大多发生在头的前外侧?
股骨头坏死后,常出现骨质碎裂、塌陷、头变形变扁等,这都是坏死的普遍现象。通过临床大量病例观察,发现股骨头坏死开始大多发生在头的前外侧,这主要是应力集中的原因。大量临床事实证明,应力集中可使软骨下的骨小梁断裂,可使骨质压缩,骨髓内压应力上升,最终导致骨坏死。我们所见大部分陈旧性股骨颈不连的患者的股骨头保持圆形,不塌陷。髋臼外缘之下也就是在头的外侧是股骨头负重的主要部分,因此易发生坏死。
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哪些因素有关?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很多因素均有关系:①长期服用激素,如哮喘、白癫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等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来控制病情;②酗酒,出现酒精中毒;③股骨颈骨折、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髋内翻等疾病出现髋关节局部骨结构的改变或者局部血管损伤;④其他与股骨头坏死有关的疾病,如骨代谢关节疾病、神经营养性疾病等等。
5.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股骨头坏死是因为各种因素造成股骨头内压力增高;或者骨内静脉瘀血,动脉营养不足;或者血液高粘状态,流动缓慢,发生凝血;或者血脂升高,脂质代谢紊乱;或者骨质疏松,股骨头内骨小梁轻微骨折等情况发生,最终导致股骨头内的骨组织不能得到正常供血,使股骨头组织中的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其它细胞发生坏死而导致的。其病理过程可以分为四期:Ⅰ期股骨头缺血后髓腔造血细胞出现坏死,细胞轮廓清晰,静脉窦充血,血浆渗出,间质水肿,而后发生骨陷窝空虚,骨小梁完全性坏死,骨陷窝扩大,脂肪细胞出现坏死,但是骨小梁还保持原来的支架,密度不变,骨质坚硬度正常;Ⅱ期坏死骨组织吸收与早期修复,此期内坏死灶周围活骨组织反应性充血,大量炎性细胞增生浸润,周围部分坏死的骨小梁被不等量、不规则的新生网状骨质所封闭、包绕、逐渐吸收骨小梁,并取而代之;Ⅲ期坏死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由于爬行替代的过程较早发生于坏死区周围软骨下部分,故死骨被吸收的较早,而新生骨坚硬度较低,接受压力后就出现骨折,出现关节软骨表面褶皱不平整;Ⅳ期股骨头完全塌陷,这是“坏死-修复-新生骨骨折-塌陷-更大范围的修复”的一种恶性循环,治疗的目的就是阻断这种恶性循环。
6.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是如何修复的?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骨质修复有两种形式:一种方式是膜内成骨,也就是直接成骨,毛细血管长入死骨区内,产生成骨细胞,在坏死骨小梁的周围产生类骨质,钙化后新骨就包围坏死骨小梁。所以X线片的骨密度就不断地增高,以后坏死骨小梁逐步被吸收,股骨头骨小梁塑形,硬度逐步增高到恢复正常,故无塌陷之忧。另一种方式是软骨成骨方式,它是坏死的骨小梁先被吸收,软骨细胞产生软骨,然后软骨再钙化骨化而逐步变硬。因此股骨头有一个软化的阶段,此阶段承重易产生塌陷。
7.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变化与血供的关系如何?
按病理分为三期:即缺血坏死期、血管再生期、修复期。当血供断流后,首先是骨微循环产生改变,产生痉挛,静脉窦的瘀血、髋腔的出血、导致骨髓的坏死和骨小梁的坏死。坏死区域的大小,是以血管受损面积的大小来定。我们把坏死面积小于头1/3为局部坏死;小于头2/3者为大部坏死;超过全头2/3的为全头坏死;选择治疗方法估计疗程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血管再生期,坏死周围活骨区带进了间充质细胞纤维母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对死骨进行爬行代替,或死骨吸收软骨成骨,这就是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期。如坏死范围小,血供充分,成骨活跃,早期就可达到自愈。倘若坏死范围大,供血不足,成骨能力差,使股骨头的坏死病变不断进展,从一期进展到六期。
8.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近年来为何逐年增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近年来确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由于激素的广泛应用,使不少其它原来较难治疗的病人生命得以延长,症状得到缓解或治愈。在这些病人中,由于疾病本身或因治疗手段和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引起股骨头坏死。②由于应用的较为先进的诊断仪器,如MRI、ECT等,使原来用一般的诊断方法不能确诊的病人早期得以发现。③因其它疾病盲目滥用激素。④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外伤病人增多,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人增多。⑤酗酒人数的不断增多,也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增多。
9.中医对本病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骨蚀”范畴。有言道“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互相作用、局部和整体相互影响的结果。“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先天不足,卫外不固,极易受各种外因的作用而发生本病。肝肾虚衰,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筋骨的强弱与肝肾精血是否亏虚密切相关。因此,先天不足,肝肾虚衰,筋骨失养,不耐强力,既易于损伤,久之亦会发生骨质疏松。筋骨、关节的功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温熙濡养。所以后天失养,气血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不能抵御外邪的侵入和劳损的伤害,股骨头骨骺得不到充分的血供而萎软疏松,即使轻微的损伤亦可使股骨头缺血坏死,且恢复十分缓慢。
“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创伤损络致使血溢脉外、或内脏损伤导致气血不畅,均可引起血瘀的病理改变;创伤同时亦可直接引起股骨头供血不足而致本病的发生。临床上一侧股骨头坏死而健侧负重增加,引起健侧股骨头坏死的病例屡见不鲜,说明慢性劳损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之一。
髋部损伤日久,久病伤阳,寒湿之邪乘虚内侵,留滞关节,或汗出冒雨涉水、坐卧湿地致使卫阳不固,寒湿内侵,寒湿凝结为痰,痰湿阻滞筋膜,经络气血阻滞不通,致使股骨头失养而为本病。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湿热壅结为病,致使阴血被劫,气耗血凝,骨失血供,枯萎坏死。
由上述可知,中医将其发病病机归为创伤致瘀、血供不足、慢性劳伤、筋骨受损;或寒湿凝结,气血闭阻,不通则痛;或热劫血瘀,骨骼失养,坏死塌陷;或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以上病机以血瘀、肝肾亏虚最为关键。
10.髋部外伤引起股骨头坏死的机理是什么?
髋部外伤最多见的是股骨颈骨折以及髋关节脱位,这两种损伤均可导致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中断,继而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的血管分布多分为三束,第一束为圆韧带动脉,供应股骨头的内上部分,第二束为外骺动脉,供应股骨头的外上和大部分股骨颈,非常重要;第三束为内骺动脉,供应股骨头的内下部分。股骨颈骨折整复固定后多损伤了外骺动脉,髋关节脱位后多损伤了圆韧带动脉。股骨头坏死就像是一片稻田里缺少了最重要的一支灌溉渠,出现了干旱,干裂,虽然还有其它的分支渠,但是稻田不能得到正常的水分,旱死只是早晚的问题。据统计,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在50%左右。
11.怎样认识酗酒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在我国北方地区较多见。这是由于酒精可引起肝脏损害,使肝脏内脂肪代谢紊乱,产生的脂肪栓子堵塞了股骨头内的血管所致。长期大量饮酒,亦可出现血流减慢,血液呈高凝状态,而血液凝固性增高容易形成栓子,栓子一旦堵塞股骨头的小动脉,就会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因此,长期大量饮酒也是此病的罪魁祸首。
12.在什么情况下应用激素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现在社会上应用激素越来越多,强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氟美松等都属于此类激素,不正当的应用或者大量乱用,均可导致不良的后果。另外,病人体质对激素的敏感性也是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统计,如每天使用强的松15毫克,连续1个月,股骨头便有坏死的可能。当然,短期内大剂量应用激素的危害更大。
13.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什么会出现股骨头坏死?
至今股骨头坏死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间关联无明显证据。但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身是引起股骨头软骨的破坏,引起局部灶性血管炎或者血管周围炎,导致内膜增殖从而诱发缺血性骨坏死;但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伴随应用激素药物治疗,所以股骨头坏死可能是激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双重作用的结果。
14.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是什么?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约有80%的病例累及髋关节病变,髋关节早期可有骨质疏松、关节囊膨隆,股骨头软骨下骨可见细小而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和囊性变,加上后期应用激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激素的应用加速了股骨头坏死。但是这种坏死股骨头轮廓一般不塌陷,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所差别。
15.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如何导致股骨头坏死的?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否为股骨头坏死的直接原因之一,众说不一。其发病机制多为髋关节磨损出现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应力集中,髋臼和股骨头关节面相互不正常摩擦,出现股骨头承重区关节面下方及髋臼的外上方可见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略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囊性变,其周围有致密的硬化环,这种坏死区是反应性坏死,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治疗上也有区别。国外有人统计其发病率为5.3%~52%,而国内有人统计227例股骨头坏死的病人,其中16例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所致,占总病人的7%。
16.如何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
在股骨头坏死早期,最早出现疼痛症状,病人以腰髋部疼痛为主诉就诊时应详细询问有没有长期大量酗酒史,长期应用激素史,疼痛部位等,根据病史应怀疑该病的存在。
髋部的X线平片和CT检查都无法早期发现的。磁共振完全可以弥补这种缺陷,怀疑该病时,核磁共振检查(MRI)是可以早期诊断的,而且对人体没有放射性损害的。
17.股骨头坏死早期有何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因发生部位及坏死范围大小而不同,股骨头内骨坏死大部分是静止的,无临床症状,小范围骨坏死多有症状,但对功能影响较小。疼痛是每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都会出现的症状。起初出现髋部、大腿部或腰部酸痛、不适和僵硬感,疼痛多为间歇性,以后随着病变的发展,疼痛和僵硬感逐渐加重,以大腿根区、臀区、大腿内侧至膝关节区最为明显。一般站立行走时加重,有自大腿根区向膝部放射痛,休息后减轻。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病因及病变的不同阶段,疼痛的性质、程度和疼痛出现的时间、部位可有很大差异。疼痛的出现往往提示股骨头坏死已有一段时间。跛行一般与疼痛同时出现的另外一个明显症状。早期患者出现髋关节缺血性炎症可引起跛行,这也是自主保护性或疼痛反射的一种表现。
18.股骨头坏死一定表现为疼痛吗?
疼痛是股骨头坏死的重要症状,但疼痛并不都贯穿于发病的始终,尤其是小儿股骨头坏死在早期不表现为疼痛,往往到患肢出现功能障碍、跛行时才被发现。所以,股骨头坏死在某些阶段并不表现为疼痛。
19.股骨头坏死为什么会出现跛行?
跛行是一种临床表现。引起跛行的原因很多,如双下肢不等长,髋膝踝关节功能受限,骨盆的倾斜,脊柱的畸形,肌肉痉挛或软弱无力,疼痛,心理因素等。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跛行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肢短缩。如股骨头塌陷致患肢短缩,该腿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而致同侧肩倾斜下沉,对侧摆动腿髋膝过度屈曲与踝背伸加大,出现斜肩步。患肢疼痛时常呈防痛步态,患侧足刚一踏地便抬起,而健足落地重而时间长。功能受限主要表现为患髋内收,患侧膝关节便紧紧向健侧靠拢,甚至两膝内侧相互摩擦。
20.股骨头坏死为什么会出现关节积液?
在股骨头坏死发病的急性期,由于剧烈运动或者不断的轻微外伤使局部组织水肿,炎性物质渗出,瘀积于关节腔内,这些堆积物再次刺激关节滑膜水肿,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最终组织液渗出较多,积聚于关节腔内,出现明显的关节积液,患者表现为髋关节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
21.股骨头坏死为什么会出现膝部疼痛?
股骨头坏死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功能受限,腹股沟中点压痛,而有些患者却出现膝部及大腿的内下方疼痛,主要原因来自神经的传导作用。髋关节周围有两组神经,前面是股神经,内侧有闭孔神经,股神经来源于腰2~腰4,是腰丛的大分支,在腰大肌与髂腰肌之间下行,行腹股沟韧带下面,在股动脉外侧入股三角,然后分出许多分支支配股四头肌和缝匠肌以及大腿前面的皮肤。闭孔神经起源于腰2~腰4,出大腿根部内侧,又分肌支和皮支。肌支主要支配大腿内收肌群,皮支主要分布于大腿内侧面下部皮肤。由于般神经和闭孔神经既支配了髋关节又同时支配了膝关节,当髋关节出现病变时,可刺激神经,通过同脊段反射作用而出现大腿内侧及膝部疼痛。
22.哪些疾病的表现可与股骨头坏死的表现相同?
股骨头坏死的典型症状就是髋部的疼痛,行走时加重,髋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跛行。有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现出这样的症状。如腰椎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症、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髋关节结核、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股骨颈骨折错位不明显时等等。这些疾病或多或少的均可出现髋关节症状,因此在检查诊断治疗时要特别小心,以防误诊漏诊。
23.股骨头坏死为什么容易漏诊、误诊?
股骨头坏死最早出现的症状多是髋部、大腿部或腰部酸痛不适。当出现腰部不适时,经过CT检查,多报告“腰椎间盘膨出”,殊不知,正常人也会有腰椎间盘膨出的情况。也有一些患者早期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疼痛,临床大夫经验不足,接诊时只注意局部检查,极容易误诊,不能引起对本病的重视,丧失早期最佳治疗时机。对于早期患者,即使一些大夫进行了X线和CT检查,也可能不能发现本病。有一研究表明,在6958例中,早期848例确诊本病进行治疗,而到中期以本病确诊者4846例,占69.65%,后期才能确诊者1264例,占18.16%,虽然不能把非早期确诊治疗者算作为误诊,但有大多数中后期患者诉说,开始他们都按照其它病治疗了。所以,我们认为,本病的误诊率是很高的。
24.股骨头坏死为什么会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股骨头坏死有和腰椎间盘类似的症状是误诊的主要因素,但大夫过分依赖现代仪器检查结果,尤其是在未作体格检查的情况下,仅靠CT、MRI的结论,将“腰椎间盘突出”等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做出诊断也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因素。另外大夫未对酗酒、激素使用史等股骨头坏死相关疾病病史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未对股骨头进行影像学检查也会造成误诊。
25.髋关节疼痛,关节腔出现积液是股骨头坏死吗?
股骨头坏死在整个病变过程中会出现关节积液,但关节积液可以在很多疾病中表现出来,如髋关节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等,需要进行MRI检查,排除骨质内病变。
26.小儿为什么也会出现股骨头坏死?
儿童缺血性股骨头坏死(Legg Calve Perthes病),是常发生于儿童的一种骨软骨病,以退行性变或坏死开始,继后出现再生或重新钙化,最终出现股骨头的坏死。其发病率较高,好发于3~12岁男孩。
现代医学认为,股骨头的血供在不同时期各有其解剖特点,小儿股骨头的血供主要来自由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构成的囊外动脉环,并由此动脉环发出滑膜下动脉供应股骨头的血液,股骨头圆韧带动脉在此时期几乎完全消失.由于囊外动脉环不完善,滑膜下动脉口径狭小,此时如果主要血管损伤,出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后复位,急性或慢性损伤,均将使股骨头的血供不足,造成缺血性坏死。
本病的患儿早期多由于过敏反应、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关节内积液渗出增多,腔内压力升高,关节囊厚而坚韧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然而供应股骨头的滋养小动脉、静脉又在股骨颈的表面行走,仅被一层滑膜覆盖,因此当关节腔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导致这些血管受压,造成股骨头、股骨颈的血液供应障碍,静脉受阻,骨髓内的压力升高,骨内的血运量就会减少,造成骨髓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坏死。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气未充,骨骺发育未成熟,而儿童喜动,过度奔跑、蹦跳,使髋关节受到多次反复劳损,造成局部气血瘀阻,经脉不通而发病。
根据以上对儿童期髋部血运、病因、中医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较多的原因都可以引发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7.小儿股骨头坏死与扁平髋是指同一疾病吗?
出于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自愈性较高,未取得合理的治疗病变愈合后,坏死的股骨头往往遗留扁平状畸形,因此又称为扁平髋。
28.小儿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是什么?
小儿股骨头坏死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疼痛-跛行-不能持重-髋关节功能受限。初期发病髋部不适,有僵硬感,腹股沟、大腿内侧、膝关节出现疼痛,走路加重,休息后缓解,滑膜炎期体位屈曲外旋使髋关节腔增宽,疼痛缓解。常出现下肢不等长步态,患儿常诉说疼痛,家长看到跛行后而求医。
29.小儿股骨头坏死早期有何临床表现?
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掌握早期临床表现非常重要。但由于本病起病隐匿,患儿家长极易忽视,缺乏经验的医生也常常漏诊。本病早期的主要表现是跛行与患髋或同侧膝关节疼痛,其跛行表现为一过性,经过数天后可自动消失,但不久又会出现,而且也较轻微,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其疼痛同样表现为一过性、夜间可痛醒而啼哭、但白天可如常人、疼痛部位既可在髋关节周围,尤其是腹股沟附近,也可仪表现在膝内侧。此时切莫当成一般膝关节扭伤而延误诊断。体检时可发现髋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均有不同程度受限,尤其是外展与内旋活动受限更为明显且伴轻度萎缩。
30.小儿股骨头坏死为什么容易出现误诊?
因为小儿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年龄多在3~12岁,男女比例约4:1。男孩多动,诉说髋部疼痛不适时常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小孩又不能准确说出疼痛的部位、体位变化的情况,家长又把这种情况看作是小孩好动后劳累的结果,不能及时检查处理,多见于已经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情况、功能活动时才做检查,最后才能诊断。
31.小儿股骨头坏死怎样与一过性滑膜炎相鉴别?
小儿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诱因就是小儿一过性滑膜炎,但是出现一过性滑膜炎未必都会发生股骨头坏死。两者均可能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髋关节屈曲挛缩。但是一过性滑膜炎患者病史一般较短,多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而股骨头坏死的病人病程较长,多反复出现,无明显的感冒史;其最重要的鉴别方法是拍X片检查,甚至可以进行CT和MRI检查,两者关节间隙内可能都有积液,但是股骨头骺内坏死者多见头内密度不均或者坏死区,而一过性滑膜炎患者可见头内密度正常,滑膜水肿,明显增殖。
32.什么是Marcus分期?
X线诊断学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尚无一致的分类,国外学者Marcus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六期。
Ⅰ期:骨质密度正常或有点状密度增加;
Ⅱ期:有明显的骨坏死征象,但股骨头外形完整;
Ⅲ期:软骨下骨出现“新月征”(非创伤性)或扇形骨折(创造性);
Ⅳ期:股骨头扁平或塌陷;
Ⅴ期:死骨碎裂,关节间隙变窄;
Ⅵ期:股骨头肥大、变形、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33. Ficat分期是怎么划分的?
Ficat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四期:
Ⅰ期:股骨头前侧部位受侵害,头部骨骺呈现囊性变状,偶而产生缺损。股骨头骨质致密减低,有时头的关节面有皱褶现象。头无塌陷,故骨骺的高度基本无变化,无死骨样阴影。干骺端的变化不常见。
Ⅱ期:股骨头骨骺的前部受损害较一期者严重,受侵犯区占据股骨头骨骺的一半以上。头有塌陷,骨骺的高度亦降低,呈扁平,局部致密,形成死骨样阴影。干骺端常见一较为清楚的囊样吸收区。
Ⅲ期:骨骺大部分侵害,股骨头扁平,骺有节裂,股骨颈增宽,干骺端常呈弥漫性的密度减低区。
Ⅳ期:骨骺全部遭受侵害,股骨头塌陷,形成一窄条致密线。头呈扁平,其节裂有再联合现象。晚期头形似蘑菇头状。有的骨骺移位,髋臼亦因之变形。亦有髋关节半脱位者。干骺端呈广泛的囊性变。
34.为什么要拍摄蛙式位X线检查?
股骨头坏死时拍的片子常用的为正位。由于正位片是从前向后照射,所以只能确定病变在左右的位置,而不能确定其在前后的位置。而拍蛙式位片子时,髋关节处于像青蛙双后肢一样的位置,可以从内向外照射,从而弥补了正位的不足,确定病变在前后的位置。所以拍摄蛙式位X线检查。
35.怎样分析股骨头坏死的X光片?
(1)掌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Ⅰ--Ⅵ 期。分级A、B、C级。
(2)掌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大块缺血型、瘀血型、混合型以及增生硬化四型。
(3)掌握坏死中期病现的五层分法在X线片上的“雪杯征”的表现。
(4)要掌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修复方式即软骨成骨方式还是膜内成骨方式(爬行替代)。
(5)掌握股骨头坏死范围的大小、即局部、大部、全头坏死。
掌握上述五点,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动态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现在、过去和推测未来,有预见性的主动对患者提出注意点,如防止股骨头的塌陷,预测再次疼痛的出现,使患者心中有数,以免慌乱,坚定治疗的信心。
36.小儿股骨头坏死X线诊断上如何分期?
X线片是股骨头坏死诊断、分期的主要手段与依据,也是临床中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并可作为疾病疗效观察、愈合情况等检查的常规手段。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时期在X线片上所显示不同,故对于各分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1)坏死期 又称炎症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股骨头骨骺密度增高,骨骺外形变小且不规则。骨骺线不规则并增宽,其下骨质常有囊性改变。
(2)修复期 由于肉芽组织长入坏死的骨组织内,使骨骺呈不规则分节状,病变骨骺因受压变扁,密度增高。股骨颈骨质显著疏松,变短变宽,有时可见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关节间隙增宽。
(3)愈合期 X线表现大多数股骨头在重力压迫下变形、碎裂、股骨头变扁而宽,颈变粗而短头呈军伞状,颈干角变小形成髋内翻。髋臼受股骨头变形的影响,也有相应地变宽变窄,关节面硬化,可有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可见狭窄。
37.CT检查在股骨头坏死中的意义有哪些?
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一般在有条件时,及难以确诊、需要鉴别诊断等情况下多予以应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CT片上的表现与X线平片基本相同,但要较X线平片清楚及明显,故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至于晚期股骨头坏死,X线平片完全可以满足对该疾病的诊断要求,不必非要做CT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诊断学上一般分为5期:Ⅰ期在CT上可无异常改变;Ⅱ期可见囊性变或局灶性硬化,但无皮质下透明区;Ⅲ期发现软骨下透明区及软骨下骨折,呈新月型;Ⅳ期可见透明软骨下塌陷,股骨头变扁;Ⅴ期为髋关节间隙变窄。
38.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什么作用?
目前认为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先进的方法。能够非常清晰的分辨出各个区域的不同坏死成分,给治疗提供一些治疗的方法。
39.核素三相骨扫描(ECT)检查有什么作用?
核素三相骨扫描既能测定股骨头动脉和静脉回流情况,又可反应骨细胞的代谢状态。对早期诊断,早期确定股骨头坏死范围及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与X线检查比较,大概可提前6~9个月确定坏死范围,提早3~6月显示坏死区的血管新生。
本文是孙永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