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倪智勇 三甲
倪智勇 副主任医师
厦门市仙岳医院 睡眠医学中心

家庭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后期康复的圣地(摘自仙岳医院网站)

3026人已读
在精神科工作五年多来,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不同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有些父母会带着细腻感情跟我诉说她对孩子的关怀和包容,甚至看到过为其记录的详细到三餐的求医经历,还有努力寻找让孩子适应社会的艰辛体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父母在孩子罹患精神疾病后,将面临难以想象的承担照顾的责任与其他伴随而来的压力,这时他们就会有疏离、放弃、指责其症状对家庭成员的干扰或是抱怨孩子生病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
曾经与一位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探讨家庭对他的帮助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我妈妈会带我去各个地方看病,我以前在泉州三院住过,我妈找土医搞些乱七八糟的药物要我吃”,“有时候吃完睡眠会比较好,精神会好一些”,“但是,我说什么,妈妈却根本听不进去,她就是要改变我的想法,我根本没法跟她沟通”。由此我似乎发现在家庭中真正能够帮助患者的似乎是家中的主要照顾者,而且以照料患者在生活起居上的细节,或者是就医医疗上的关注为多,但是反映在心灵及精神层面的情绪支持与聆听却很少,我推测,此部份原因可能很多,像是患者无法全然的表达情绪及内在感受的能力有关,或者因为症状的干扰,使得家人对于他的表达有时会呈现怀疑、不清楚、无法理解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要与家人在心灵层面的情感交流并不容易。
于是,我会忍不住去想,家庭是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圣地么?其实,许多文献中都提到认为家庭对於精神分裂症家庭患者的康复有很重要的影响。
Wells等人(1991)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能从外在系统获得支持性的关系,则会有较佳的疾病复原功能;而在各种外在系统之中,又以家庭支持对于患病者的预后适应影响对大,尤其对自尊心、对自身疾病的控制感觉,并且可以抑制症状的出现。林钟淑敏(2002)针对家庭对病人的影响则提到家庭系统是病患最长时间的互动对象,家庭成员亦是病患最主要的支持系统,家人对于疾病的知识程度或是反应会影响病患的适应状况;过去文献指出,家庭如能扮演支持性的关系、适当表达情绪气氛,可以减缓精神疾病的污名伤害与负面效应,提升病患对疾病的接纳,以增进其疾病适应(杨连谦、郭叶珍编译, 1991)。因此,由文献中可见,家庭对个人而言,重要性不言可喻,无论其家庭功能是好是坏,对个人的一生有著深远的影响。而当个人罹患精神分裂症后,其生活功能大为损害,特别是在发病期间,更是需要有人照料才能生活,而这照料的重责,家庭通常是责无旁贷的承受下来。因此,家庭在病患的复原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陈建泓(2003)在其研究中指出家庭提供了一个避风港,让精神分裂症病患没有流落街头之虞,由於无法持续工作,得不到稳定的收入来源,暂时只能依靠家人的经济帮助来维持生活。家庭提供了容身之处,这对精神分裂症病患,就有着相当大的安心作用。另外;探讨相关文献时亦发现 Liberman(2002)等人提到与家庭有关的预后因子,包括家庭因素及支持性的治疗关系。而Karitorgalsboen & Rund (2002)则提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关的家庭因素包含:拥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管是家人、配偶甚至治疗师。另外;Spaniol等人(2002)则认为家人支持着病患康复的因素包括:有人可以提供支持、鼓励与机会(引自洪秀汝,2005)整理以上学者对于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子,可发现家庭若能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将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
从上,我们能看出,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和预后与一个好的家庭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在临床上,我们往往发现,一个家庭关系和睦,患者与照料者间相互信任和依赖的案例,其患者的医从性、疗效也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显著地优势。所以,家庭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圣地。
精一科二区石磊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倪智勇
倪智勇 副主任医师
厦门市仙岳医院 睡眠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