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最近有个病人,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及时溶栓治疗得以痊愈。遂学习了一下相关知识。总结一下:
1.下肢DVT症状隐匿,80%的病人无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下肢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常见体征有下肢水肿,水肿严重时皮肤颜色青紫,其状态与血栓部位(受累静脉)、形成速度和程度有关。
2.下肢DVT所致肺栓塞PE是无声杀手,PE病人猝死率极高,43%的病人于发病后2小时内猝死,其中10%在1小时内猝死,36%在2~24小时内猝死,发病后1个月死亡病例仅占21%。
3.接收外科手术(普通外科、妇科、矫形外科、肥胖症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等大型手术)或其他介入性操作的患者建议进行抗栓治疗。
4.预防措施: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 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 妇女更为重视。
5..抗凝药物:静脉冲击抗凝治疗时,肝素用量为60~70 U/kg,用法:12~15 U/kg/h,静脉滴注,使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达50~70 s,撤药时要逐渐停用,避免反跳性血栓及缺血事件发生。

病例1,37岁女性患者,B超CT均提示胆囊结石,胆囊癌,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
病例2,53岁女性患者,B超CT均提示胆囊癌、肝内胆管结石、腹腔积液,剖腹探查发现胆囊癌侵犯肝脏,腹腔广泛转移,行开关术;
病例3,50岁男性患者,外院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胆囊癌,术后胆瘘,行胆肠吻合术;
病例4,70岁男性患者,外院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胆囊癌,家属拒绝行二期根治手术,术后9月肿瘤复发侵犯肝门部导致阻塞性黄疸,住院行PTCD姑息性减黄。
1.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共存。
2.意外胆囊癌值得重视,应积极运用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时中转开腹根治手术或者二期根治性手术。
3.术前临床表现(腹部疼痛、体重减轻、黄疸、恶心、腹部包块)、实验室检查(CEA、CA19-9、CA125等肿瘤标志物升高)及影像学检查(B超和增强CT)联合提高诊断率。
电影《非诚勿扰2》里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从小就长出来的一颗黑痣转变成了恶性的黑色素瘤,最终不堪绝症折磨的他选择自杀。俺LD是皮肤科医生,主要方 向是激光美容。她说自从这个片子播放之后,来咨询黑痣或“点痣”患者突增好几倍,都是担心自己身上的痣是隐藏的恶性肿瘤,将危及生命。我的外甥女更是坚决 要求把眉心的一颗美人痣切掉。
其实中国人的黑色素瘤发病率非常低,约为1/10万。低于欧美国家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约为4/10万。但由于它极易转移到肺、脑等重要器官,因此患 者死亡率极高。据统计,尽管皮肤癌患者中只有4%的人罹患黑色素瘤,但因皮肤癌死亡的患者中有80%的人是黑色素瘤患者。由于恶性黑色素瘤几乎60%由黑 痣恶变而来,如何识别黑痣恶变,对于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检查往往能早期发现黑痣的变化及异常黑痣的出现。如果出现 早期黑色素瘤的高危信号,如原有黑痣在一年中明显增大,颜色明显加深、发亮;黑痣的边缘变得不规则或出现卫星状小黑痣,或数个痣融合,表面凸凹不平等时, 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及时到有经验的专科医师处就诊,进行规范性的活检,以排除黑痣恶变的可能。
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无症状胆囊结石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行择期性胆囊切除术。
●中老年女性胆囊结石患者
●病程长,胆囊结石病史在5年以上者
●胆囊结石患者B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厚或瓷样胆囊
●胆囊结石直径大于1cm以及嵌顿颈部结石
●胆囊结石患者,近期上腹胆囊区疼痛变为持续性疼痛,并有明显乏力、消瘦等症状
●胆囊腺肌瘤及腺瘤合并结石者
●胆囊息肉样病变,孤独性直径大于10mm者或胆囊结石并息肉样病变者
●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者,在糖尿病已控制时。
●儿童胆囊结石
●有胆囊癌遗传种系合并结石者
●老年人和(或)有心肺功能障碍合并结石者,因为,一旦急性发作或发生并发症而被迫施行急诊手术时,危险性远较择期性手术大。
好大夫的个人网站也注册了:https://tianruitj.haodf.com/
好酒也怕巷子深!何况我们这些刚出道的小医生。
我在住院部有几个大教授当靠山,在门诊部也有胆胰专科的门诊(周五下午和周六上午)。
希望以后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更好的为网友及患者服务。
本文是田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