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抗癌症恶病质的研究概述
癌症恶病质(cancer cachexia ,CC) 是指由于癌症进展而出现的体重下降、厌食及衰竭三联征。癌症恶病质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一般认为跟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异常有关,TNF -α、IL-1、IL-6、IFN-γ、LMF、LIF等多种细胞因子在癌症恶病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迄今,现代医学尚无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控制癌症恶病质的发展,因而给应用中医药疗法治疗留下很大发展空间。本文就近年来癌症恶病质的中医药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1 中医学对癌症恶病质的基本认识
癌症恶病质在中医学中并无对应病名,但鉴于其以一系列“虚证”临床表现为特征,应将之归属于“虚劳”范畴。“虚劳”由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先提出,并列专篇论述,认为其发病的病理机制为五脏阴阳气血虚损。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癌症恶病质出现的一系列脏腑功能低下、形体消瘦、纳呆等临床症状主要系因久病癌肿耗伤人体气、血、阴、阳所致,其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对于癌症恶病质虚劳的治疗应以补益为主,临床上应根据虚损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选用方药同时要考虑结合五脏病位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五脏中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故补益脾肾相对较为重要。此外,由于癌症恶病质具有毒、瘀、痰、湿等病邪停滞的邪实因素,可辅以清毒、祛瘀、化痰、利湿等祛邪治法以利正气恢复。
2 证型及治法研究
崔慧娟等分析113例肺癌,通过确定恶病质前后的辨证分型, 发现发生恶病质后气阴两虚型明显增多(55.73 %) ,是恶病质的主要证型,其中1/ 3由气虚痰湿型发展而来,1/ 4由阴虚内热型发展而来, 恶病质末期出现肺气衰绝型。杨宇飞以体质量为主要指标采集癌症恶病质病例84例,回顾性调查患者一般情况、相关生化指标和中医证型变化,进行治疗方式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癌症恶病质几乎可以发生于各种肿瘤,生存期为(179±12)天,中位生存期149天。生存时间与患者肿瘤类型、分期、转移情况均无直接联系,而与静点扶正中药和中医食疗的治疗影响呈正相关。甲羟孕酮和静脉高营养的干预并未使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癌症恶病质患者中医证型转归由阴虚证和阳虚证趋向阴阳两虚证,各虚证证型对生存期的影响不显著。认为恶病质中医证型转归符合中医证型转化的特点,扶正制剂在恶病质阶段能够扶助衰竭患者的正气,燮理阴阳,增强对抗肿瘤的能力。赵景芳提出恶病质治疗应掌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三要点,从复杂的病情中找准不平衡点,在注重调理后天脾胃的基础上,调节阴阳、寒热、虚实,恢复内环境的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控制或杀灭癌细胞,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3 临床研究
3. 1 中医药治疗
3. 1. 1 单味中药 刘昳等发现单味中药白术的提取物白术内酯I(LAMK I) 可以显著改善恶病质患者的食欲、上臂肌肉周径、消瘦及体力状况,同时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因子IL-1、TNF-α以及尿中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IF的水平;认为LAMK I 是有前景的抗肿瘤恶病质药物。
3. 1. 2 复方验方 张静采用配对法观察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等中药对中晚期癌症患者恶病质状态的影响,疗程30天,结果发现中药对增加和稳定体重有与甲地孕酮相同的疗效,而对改善食欲、升高外周血象及KPS评分的提高,明显优于甲地孕酮。孙彤等选择治疗前体质量下降的肿瘤恶病质患者14例,应用具有补气养血和以毒攻毒功效的中药复方守宫散治疗,疗程为1 个月,结果体质量稳定率71% ,食欲稳定率57% ,虚弱症状稳定率71% ,提示复方守宫散有减缓肿瘤恶病质的可能。
3. 1. 3 成方成药 蔡红兵等将90例癌症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34例服甲孕酮片;空白组26例不施加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进食量和体重增加稍低于对照组,但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span="">.01) 。陈瑞东以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为指标,发现济生肾气丸或十全大补汤加红参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倾向具有改善作用。
3. 1. 4 中药针剂 姜军观察康莱特注射液200ml静点20天对晚期癌症恶病质患者的作用,结果患者中75.7% KPS评分提高,64.9%进食量增加,
54.1%体重增加;同时,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得到提高,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外周血象无明显变化;提示康莱特注射液可以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症状,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崔慧娟等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癌症恶病质状态的影响。给予癌症恶病质患者注射参附注射液,每日8~10支,用药2周。结果疗前24例存在乏力,用药后14例(58.3%) 患者有好转;疗前20例存在厌食,10例(50.0%) 好转;11例TNF-α下降,14例IL-1α水平下降;11例IL-6水平下降,8例上升;提示参附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下调恶病质细胞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恶病质患者厌食、乏力等症状。
3.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3. 2. 1 中药与化疗结合 王守峰对恶病质状态原发性肝癌,采用中医健脾疏肝理气为主辨证论治,配合小剂量化疗,治疗35例,结果食欲、疼痛、体重、腹水、肝功能、血常规、肿瘤大小等均有明显变化,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生存时间普遍延长。提示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运用中医辨证配合小剂量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3. 2. 2 中药与内分泌治疗结合 陈衍智等观察具有健脾和胃、补肾扶羸功效的中药合并醋酸甲羟孕酮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厌食、体重下降、卡氏评分及癌性疼痛的止痛作用。将60例晚期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为中药加醋酸甲羟孕酮,B组30例为单纯醋酸甲羟孕酮。结果A 组对厌食、体重下降、卡氏评分及癌性疼痛的改善方面优于B组(P << span="">0.05) 。认为中药合并醋酸甲羟孕酮为改善晚期癌症患者恶液质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3. 2. 3 中药针剂与营养支持疗法结合 黄曙用康莱特注射液配合胃肠外营养治疗癌症恶病质31例,并与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癌症恶病质34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0.05); 厌食、疼痛、癌热等症状缓解率>54.8%。认为康莱特注射液配合胃肠外营养治疗癌症恶病质疗效满意,不失为治疗癌症恶病质的好方法。
4 实验研究 吴煜认为癌症恶病质发生于恶性肿瘤晚期,选择对肿瘤恶病质有确切疗效的有效中药以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其抗肿瘤恶病质的基因表达和功能调控,有助于深入研究中药的抗恶病质作用机理,揭示中医中药治疗恶病质的实质。李同度等等以T739小鼠接种LA795(小鼠肺腺癌) 建立癌症恶病质动物模型,并采用康莱特(KLT)注射液对癌症恶病质鼠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治疗荷瘤小鼠相比,康莱特能明显阻止癌症恶病质鼠体重下降、增加其摄食量、延长生存期、延缓肿瘤生长,并使部分肿瘤液化、坏死。血清TNF-α和IL-1水平也同时下降。邓松华等发现康莱特还可提高NK细胞活性和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王兵发现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中药癌舒康胶囊能明显增加T739癌症恶病质小鼠体重、摄食量及饮水量(P <0< span="">.01) ,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命延长率(P<0.05);< span="">可显著抑制瘤组织乳酸脱氢酶(LDH) 的异常升高(P <0< span="">.01);显著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1、IL-6) 水平(P <0< span="">.01) 。蔡洪培等发现癌症恶病质裸鼠经三氧化二砷(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及顺铂化疗组腹腔荷瘤裸鼠相比,其癌症恶病质鼠体质量的下降明显受到抑制、摄食量增加、精神状态改善、血清细胞因子TNF-α及IL-1 的水平也明显下降,提示As2O3 对腹腔荷瘤裸鼠具有抗恶病质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细胞因子TNF-α及IL-1水平下降有关。吴耕书观察毒激素-L对大鼠体内的自由脂肪酸释放量、血糖、蛋白质、微量元素的水平及摄入行为的影响,发现中药五加皮、白芷、茜草及猪苓多糖可明显抑制毒激素-L在诱导肿瘤恶病质中的作用。
吴煜等研究中药康莱特T739小鼠癌症恶病质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得到差异表达基因5条,其中1条表达降低,4条表达增高,多数差异表达基因与代谢、免疫相关,提示康莱特注射液对癌症恶病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和代谢过程来实现。杨宇飞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肿瘤恶病质的作用机制。应用T739恶病质动物模型的血细胞和瘤组织提取mRNA,分别在20S芯片上杂交,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血细胞和瘤组织芯片各得到56条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57.1%和55.4%是小鼠肌cDNA文库中的基因,其中相交叉的基因有9条,均呈同一的上调或下调趋势,有4条是小鼠肌cDNA文库中的基因。
5 问题与讨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在抗恶病质癌症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亦存在一定问题,兹分析探讨如下。
5. 1 呼吁重视癌症恶病质的中医药研究 癌症恶病质患者往往由于体质虚弱而难以耐受手术、化疗、放疗等现代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的治疗,因而给应用中医药疗法治疗留下很大发展空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疗法在现代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但目前国内中医肿瘤界对此显然不够重视。有关癌症恶病质研究的中医药文献甚少,深度不够,缺乏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化临床研究。因此,有必要呼吁重视癌症恶病质的中医药研究。
5. 2 疗效与生存质量评价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评价在恶性肿瘤领域内的应用日益得到重视。大多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报告均强调中医药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但其中绝大部分的研究简单地将评估体能状态的卡氏评分等同于生存质量评价,甚少采用国际上通用的EORTC QLQ-C30、FACT、FLIC等生存质量评估工具。实际上,生存质量具有多维度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社会、心理与精神、职业、躯体等诸方面,卡氏评分仅为评估生存质量的一个方面。以生存质量评价为核心,建立符合中医药疗效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化临床研究,有助于客观评价中医药疗法对癌症恶病质的治疗作用。
5. 3 癌症恶病质的扶正与祛邪问题 从癌症恶病质的临床表现特点及中医学对癌症恶病质的基本认识来看,癌症恶病质的中医药疗法应以扶正为主。但蔡氏实验发现三氧化二砷对腹腔荷瘤裸鼠具有抗恶病质效应,且作用机制与康莱特相近,都能调低血清TNF-α和IL-1水平。三氧化二砷为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一味典型的祛邪药,而康莱特提取原药薏苡仁系一味扶正药。扶正药与祛邪药具有相近的抗恶病质效应。这究竟是由于中药经提取后性味功效会有所改变;还是由于中医学“扶正”与“祛邪”仅是相对的概念,在机体的自适应调节范围内,扶正可祛邪,祛邪亦能扶正;亦或由于在癌症恶病质的治疗中,辨病可能较辨证更为重要的缘故。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王按:本文由作者发表于《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年3月第14卷第2期)
本文是王建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