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膝关节骨关节炎(OA)属于风湿疾病范畴,是引起膝关节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中老年人长期病废的常见原因。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60%~90%,45~65岁为25%~30%。其主要病变是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
1 病因
膝关节OA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年龄:随年龄的增长,膝关节OA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因此膝关节OA曾被认为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疾病。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膝关节OA的病理改变包括膝关节软骨破坏和膝关节边缘的骨赘形成,其中骨赘形成是一种修复表现,故认为膝关节OA并非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之所以老年人发病率高,可能是因为该病病程缓慢,早期创伤、畸形和疾病造成软骨损害,多年后随着关节的生物力学改变而出现膝关节OA的表现。②膝关节软骨基质改变:老年人软骨基质中的蛋白多糖含量减少,胶原纤维增加,软骨弹性减低,易受损伤而发生异常改变。③膝关节滑液改变:研究表明,膝关节OA患者的关节滑液成分发生改变,透明质酸含量减少,使其润滑、缓冲等功能减弱而造成关节软骨破坏。动物实验证明,手术切除膝关节大部分滑膜后或膝关节长期制动均可造成膝关节OA改变,而定期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可防止或减轻这种病理改变。④损伤:膝关节内骨折、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等原因可造成膝关节软骨损伤。⑤感染或炎症:膝关节内感染可引起膝关节软骨破坏。⑥膝关节外畸形:膝内翻、膝外翻畸形引起关节对合不良可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⑦膝关节不稳定:如膝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松弛造成的膝关节不稳定,继发关节软骨损伤。⑧其他:过度负重、肥胖等可使膝关节承受负荷增加,加速其退行性改变的发展。
2 发病机理
2.1 外伤因素 由于损伤、膝关节畸形或炎症等因素造成膝关节负重力线的改变,使膝关节面有效负重面积减少,关节面受力不均匀,冲击力集中部位即发生关节软骨的损伤,并造成骨小梁微小骨折(亚骨折),出现骨质塌陷,随后则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现象。同时,由于膝关节OA患者的关节软骨基质和关节滑液成分发生改变,失去了软骨的弹性和周围滑液的润滑作用,故使软骨易受磨损。而膝关节周围骨赘增生是关节损伤的一种修复现象,机体为增加关节负重面积,降低承受压力而出现代偿性骨赘增生。
2.2 自身免疫反应 膝关节软骨受到机械性等因素破坏后,关节软骨细胞、粘多糖及胶原蛋白的“隐蔽抗原”暴露,引起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软骨继发性损伤。膝关节OA患者常出现关节肿胀、反复关节滑膜炎,滑液中常见单核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增加,滑膜中充血明显和单核细胞浸润,这些均提示膝关节OA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3 病理
膝关节OA病变包括软骨的退行性变,软骨软化、糜烂,骨端暴露,滑膜、关节囊和肌肉的变化。①关节软骨:正常的膝关节软骨为光滑的蓝白色,边缘规则、整齐。膝关节OA早期关节软骨发生软化、失去弹性和光泽,颜色浅黄,活动时发生磨损,软骨发生碎裂、剥脱,致使软骨下骨外露,磨损小的外周软骨面出现增殖和肥厚,通过软骨内化骨而形成骨赘。②软骨下骨:磨损较大的中央部分软骨下骨发生象牙质变,骨质密度增加而硬化,外围承受应力较小,软骨下骨发生萎缩,出现囊腔样病变。③滑膜:滑膜表现为增殖、水肿,使膝关节内积液,含有较多的粘蛋白,比较粘稠。④关节囊和肌肉:关节囊发生纤维变性和增厚,关节周围的肌肉产生保护性痉挛,使膝关节活动受限。
4 诊断
4.1 症状 膝关节OA患者常有以下症状:①髌骨下疼痛:髌骨下疼痛及摩擦感是膝关节OA的早期症状,多出现于活动过多时,受寒冷、潮湿影响而加重,上下楼梯时易出现,可有膝关节交锁现象。②关节反复肿胀:轻度外伤后引起关节积液、肿胀、疼痛,休息1~2个月后可自然缓解,但会反复发作。③膝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僵硬是膝关节OA的另一个主要症状,常表现为“晨僵”,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活动后即缓解。随病情逐步发展,膝关节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关节周围骨赘增生,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走平路或站立时感疼痛,关节不稳定,严重时出现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4.2 体征 膝关节OA患者查体可见股四头肌萎缩,偶尔触及膝关节滑膜肿胀及浮髌试验阳性,髌骨深面及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轻度或中度受限,严重时可见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
4.3 X线所见 膝关节OA早期,X线检查可正常,偶尔可见髌骨上下缘有骨赘增生,以后可见膝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膝关节边缘及髁间嵴骨赘增生,软骨下骨可见小的囊性变,囊壁有一层致密骨包绕。按X线表现可将膝关节OA严重程度分为5级。关节间隙狭窄(50%关节软骨磨损)为Ⅰ°,关节线消失为Ⅱ°,轻度骨磨损为Ⅲ°,中度骨磨损(磨损0.5~1cm)为Ⅳ°,严重骨磨损及关节半脱位为Ⅴ°。
4.4 化验检查 血尿常规、血沉一般正常。膝关节滑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粘蛋白试验阳性。
膝关节OA的诊断标准:有膝痛及X线示骨赘,同时伴有下列三项中任一项者,年龄>50岁、受累膝关节僵硬<30分钟、膝关节有骨摩擦音。
5 治疗
5.1 保守治疗:①一般治疗: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不作特殊处理;有症状者应避免膝关节负重;做理疗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减轻僵直。②药物治疗:对有明显症状者,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扶他林、萘丁美酮等,以减轻疼痛。③软骨保护剂: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软骨保护剂有以下几种:a.透明质酸:可作关节腔内注射,有保护软骨、补充关节液中的透明质酸、润滑软骨的作用。在国外已作为治疗OA的一种常规药物。b.过氧化物歧化酶:关节腔内注射能清除损伤组织中的过氧化物和氢氧根,减轻其致炎作用,缓解症状。c.其它:硫酸葡糖胺等有保护软骨、促进修复的作用。
5.2 手术治疗 适用于病情严重、持续疼痛、有明显功能障碍的膝关节OA患者。手术方法主要有:①关节清理术:该手术由Magnuson(1946)首先倡用,适用于轻至中度的膝关节OA,患者多在40岁以上,主要症状为膝关节肿胀、疼痛、骨赘明显,关节内有游离体,有膝关节交锁史,同时关节的力线错位不太严重,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手术多采用绕髌骨内缘的膝关节内侧切口,术中将关节内位于软骨边缘碰撞关节面的骨赘切除,摘除关节内的游离体,切除炎性增生的骨膜,修复不光滑的关节软骨面,半月板有破裂或松动者应切除或部分切除或修补。术后负压引流24~48小时,局部加压包扎。术后即可行持续被动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粘连。②截骨术:截骨术是较早用来治疗OA的手术方法,通过截骨矫正力线,改善关节负重,促进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减轻症状。常用术式有:a.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此手术适用于病变以单髁为主,而且与膝内翻、外翻相符合,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90°,无明显侧方不稳。单侧胫骨平台凹陷不超过0.5cm,内翻畸形<12°或外翻<15°者,患侧没有严重的动脉缺血或大静脉曲张,术后有足够的肌力行康复锻炼,年龄<65岁。b.股骨远端截骨术:对膝外翻>12°畸形者,应采用股骨远端截骨术。其指征同上。术前应认真检查膝关节,测量截骨角。Coventry用在楔形基底部每1mm长可矫正1°来计算截除骨的大小,术后长腿石膏托固定4~6周,术后1天可扶拐下地,锻炼股四头肌。随着单腔关节置换术的开展,截骨术有减少的趋势。③关节固定术又称融合术:适用于年轻力壮从事体力劳动者,患有单侧膝关节严重OA或膝关节成形术失败者。手术后患者即失去了关节活动,故近来应用较少。④人工膝关节置换术:50年代有人研制成功人工膝关节假体,但效果不理想,自70年代初髁型人工膝关节开始应用于临床,经10年随访,其成功率已近90%。膝关节假体种类有多种,按置换部位分为单腔隙、双腔隙和三腔隙;按假体设计可分为非制约、半制约和全制约式关节;按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固定、多孔表面、紧压配合三种。目前,应用较多的为三腔隙置换假体、半制约型(俗称膝全髁表面置换假体),它包括三部分:金属股骨假体、超高分子聚乙烯胫骨假体、髌骨假体。该手术适用于年龄>50岁、经保守治疗或其他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的膝关节OA患者,目的是减轻疼痛、矫正畸形、保持膝关节运动的稳定性。手术要点:①术中注意恢复肢体正常轴线。②对膝关节屈曲挛缩的病例要注意切除骨赘,松解周围软组织,以利膝关节平衡和稳定。③胫骨平台塌陷且有骨缺损需植骨填充。④注意恢复髌骨正常活动范围。⑤术后48小时拔除负压引流。⑥术后第一天开始CPM,膝关节活动范围由屈曲30°开始,加大至90°。⑦先锻炼股四头肌收缩,伸屈踝关节,可行直腿抬高后扶双拐下地行走。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假体松动、假体磨损、腓总神经损伤、髌骨脱位、骨折及不明原因的疼痛等。
本文来自:求医网
典型病例: 60岁女性患者,左膝关节行走疼痛5年。有内翻畸形。
行关节置换后行走自如,屈曲伸直接近正常:
本文是陈为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