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地认识同性恋!
一直打算就这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发表一些经验和心得,可惜这大半年都在跑危机干预的事,一时也腾不出手来做此事。
今天终于回到长春,面对越来越多的咨询和求助者,特别是同性恋者的家人的苦苦询问,我觉得还是必要简单说一下同性恋的问题
熟悉文学和历史的朋友们可能都了解,同性之间的性行为和情感关系,在古今中外都有详细的记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会大行其道,甚至大放光彩。一千多年前的晋代,中国的男同性恋行为就十分风行,不但上层社会迷乱者多,一般市井之内的人们对此也见怪不怪。常看电影的朋友们也应该不会忘记近年来非常有名的一部片子,,,《斯巴达300勇士》,史书记载,这300人之所以有超强的战斗力,与他们由清一色的同性恋者有关,因为这支部队的战士都不愿意摒弃自己的爱人离开战场,故能结力而死战。
所以,同性恋者给我们的第一错觉:他们都是“娘娘腔”!便是不成立的。外观举止行为与异性恋者无差别的同性恋,才是这个群体的主要成分。不然古代的娘娘腔们如何在战场上存活下来?
第二个错觉,就是公众会习惯性的把同性恋者和道德联系起来。即认为就算同性恋不是当代西方腐朽思潮的产物,也是十足的让人恶心的“流氓”行为!是不能接受的,同性恋者就是变态,就是思想完蛋了的一群垃圾。
这也非常非常的可笑。如果说他们流氓,唯一跟这个词有关的可能就是同性恋者较为突出的言行了。比如部分男同性恋者举止夸张,言谈过于不拘小节,给人以轻浮的感觉。还有少数女同性恋者言行粗放,穿着中性,不符合主流社会对女人的角色界定标准等。不代表他们的确有所谓的败坏行为。其实凭心而论,我们主流群体中,性取向正常的人们到是很多行为不够道德。
第三点,如果当人们实在证明不了同性恋者是国外带坏的,或是纯的流氓,那就只好把他们归为“精神病”,于是心理卫生人员有了“用处”。我们成了识别、判断、干预同性恋者的主力军,呵,其实这真的不对,受过科学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同性性行为是有正确认识的,我们多数人都了解:同性恋者的工作学习能力,人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一点也没有受此影响,成名成家的大有人在。我也都了解:目前还不能认同同性恋行为是学习得来的这一理论,生物学因素还是占主要地位,那么所谓的改变性取向就是空谈。所以,这不是病,更不是精神病,可社会和公众希望我们说出这是非常不好的病,还让我们去改变他,可笑。
第四点,关于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为同性恋,我觉得大伙应该也有个初步识别的能力,当然无论如何还是要性心理工作者来判断,。
1.对异性没有一点的性欲,甚至讨厌和异性接触。
2.进行过同性性行为,并只愿意继续与同性发生性行为
3.在面对社会和家庭阻力时,虽然痛苦,但明白自己不能改变
4,就算迫于压力之下改变了一定的行为,但不能变更自己的意愿
最后,希望真的有同性恋者存在的家庭,能科学和宽容地看待此事,毕竟,就算你们的儿子喜欢男人了,他还是你们所生所养, 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本文是徐福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