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在我国,尽管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因 CVST约占所有卒中的0.5%-1%,多见于孕妇、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的年轻人群。常见的病因:遗传性高凝状态、获得性高凝状态、感染、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血液病、药物、物理因素、其他因素等。 临床表现 头痛为CVST最常见的临床症状,90%的患者会出现。40%的患者出现局灶性或全身性痫性发作;颅内压升高造成的视盘水肿,可使视力进行性下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脑神经麻痹、失语及小脑体征。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1. 2. 3. 4. 5.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一般可以确诊。 治疗 抗凝治疗 药物和用法: 共识建议 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CVST患者应根据患者体重给予皮下低分子肝素治疗或给予静脉肝素治疗(依据剂量调整),目标值使APTT增长一倍,然后转为口服华法林。 监测INR值并调整华法林剂量,目标值2.0~3.0。 需要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象,备有维生素K、硫酸鱼精蛋白等拮抗剂。 颅内出血并非抗凝治疗禁忌证,可评价出血体积大小,调整抗凝药物剂量,严重时可停用抗凝药物。 抗凝持续时间: 溶栓治疗 1. 2. 本共识建议 目前没有充分证据支持CVST患者行系统性静脉溶栓,小规模病例系列研究支持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治疗。 对于部分充分抗凝治疗病情仍进展的CVST患者,排除其他引起恶化的情况,可考虑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治疗,系统性静脉溶栓需要更严格病例挑选(尤其针对那些无颅内出血或大面积出血性梗死有脑疝风险的患者)。 3. 4. 5. 本共识建议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CVST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 机械碎栓技术和支架成形术有病例报告和小规模病例系列研究所支持。当患者使用抗凝治疗后仍发生临床恶化,或患者由于静脉梗死发生占位效应,或患者因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升高,而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则可以使用上述介入治疗措施。
本文是陈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