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咽炎
【病因】
1.局部因素
(1)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2)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鼻窦炎、鼻咽部炎症等,另外,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等亦可引起慢性咽炎。
(3)长期烟酒过度,或受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均可引起本病。
(4)职业因素(教师、歌唱者等)及体质因素亦可引起本病。
2.全身因素 多种慢性病,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肝肾疾病等都可引发本病。另外,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失调、维生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均与本病有关。
【病理】 可分二类:
1.慢性单纯性咽炎(simple catarrhal pharyngitis): 咽粘膜层慢性充血,粘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粘液腺肥大,分泌亢进。
2.慢性肥厚性咽炎(hypertrophic pharyngitis): 粘膜慢性充血、肥厚,粘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形成咽后壁颗粒状的隆起,有时甚至融合化脓。若咽侧索淋巴组织增生,则该处呈条索状增厚。
【临床表现】 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刺激感和轻微的疼痛等。由于咽后壁常有较粘稠的分泌物刺激,常在晨起时出现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严重时可引起作呕,咳嗽时常无分泌物咳出。上述症状因人而异,轻重不一,往往在用嗓过度、受凉或疲劳时加重。全身症状一般均不明显。
【检查】
1.慢性单纯性咽炎 粘膜弥漫性充血,血管扩张,呈暗红色,咽后壁常有少许粘稠分泌物附着。悬雍垂可增粗,呈蚯蚓状下垂,有时与舌根接触。
2.慢性肥厚性咽炎 粘膜肥厚,弥漫充血。咽后壁有较多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可散在分布或融合成块。两侧咽侧索也有充血肥厚。
【治疗】
1.去除病因 戒除烟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纠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治疗全身性疾病以增强抵抗力,对本病的防治甚为重要。
2.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系阳虚火旺,虚火上扰,以致咽喉失养。治宜滋阴降火,用增液汤加减。亦可用双花,麦冬适量,加胖大海二枚,用开水泡代茶饮之。
3.局部疗法
(1)慢性单纯性咽炎 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液、2%硼酸液含漱,或含服喉片,如碘喉片、薄荷喉片、银黄喉片及服用六神丸和金嗓清音丸等。
(2)慢性肥厚性咽炎 除了用上述方法处理外,还需对咽后壁淋巴滤泡进行处理,可用化学药物如10%硝酸银溶液烧灼肥大的淋巴滤泡,也可用冷冻或激光治疗。但处理范围不宜过大过深,以防日后咽部干燥,咽粘膜萎缩。
本文是肖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