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尼尔病
美尼尔病(Meniere's disease)为内耳膜迷路积水,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及耳鸣。
【病因和病理】
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迷路小动脉痉挛、局部缺氧、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内淋巴产生过多,或由于内琳巴囊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积水。病理改变有蜗管、球囊积水膨大,椭圆囊及半规管的积水较轻。内淋巴压力进一步增高,可引起前庭、基底膜或球囊壁破裂。
【病理】
蜗管、球囊积水膨大,椭圆囊及半规管的积水较轻。蜗管膨大致使前庭膜和前庭阶膨出,严重者可将前庭阶堵塞。前庭、基底膜、球囊壁破坏。病程较长者可有内耳感受器和基底膜的退化变性。
【临床表现】
多数于中年发病,男性略多。典型的三联症状为发作性眩晕、感音性听力减退及耳鸣。
(一)眩晕
常无先兆,呈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感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或为摇晃浮沉感。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心率减慢等自主神经刺激症状,发作高潮时常伴有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震,自发性眼震的决相向患侧,向病侧看时眼震更为明显。眩晕发作过后眼震随即消失。上症常因体位改变、头部活动而加重。亦有发作1周数次及数年1次者,发作间歇期症状可完全消失。多次发作后,间歇期常缩短。眩晕发作往往随听力障碍的进展而逐渐减少,至完全耳聋时,迷路的功能消失,发作亦终止。也有听力障碍不甚严重而发作性眩晕经几年自行停止者。
(二)听力减退
多为一侧性听力减退。常先于眩晕而发生,但早期未被注意。每次眩晕发作均使听力进一步减退。发作后听力可有部分恢复,但难以恢复到原有水平,故称之为波动性听力减退。听力检查属感音性耳聋。
(三)耳鸣
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在眩晕发作前常加重,发作过后,耳鸣逐渐减轻或消失,屡发后则可呈永久性。早期耳鸣多为低频,久之则多属高频或混合型。通常累及一侧,但10%~15%的患者累及双耳。
发作间歇期可能无任何症状,但多次发作后,患者常有感音性听力减退及持续性耳鸣。
(四)头脑胀满感
眩晕发作期间患者多有患侧头部或耳内胀满感,沉重,压迫感,有时感觉耳周围灼热或钝痛。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耳镜检查
鼓膜正常,声阻抗泌试鼓室压图正常,咽鼓管功能良好。
(二)前庭功能检查
眩晕发作时可见眼震及平衡障碍。多次发作后,前庭功能一般减退。
(三)听力检查
一侧感音性聋。骨气导对比试验虽为阳性,但骨导对比试验则骨导较正常人为短。骨导偏向试验偏向健耳。纯音听力曲线在早期低频区下降常较高频区为著,呈感音性聋,响度平衡试验常属阳性。
(四)平衡试验
闭目直立试验多倒向患侧。闭目行走试验多向患侧倾斜。动静平衡功能多有紊乱。
(五)甘油试验
1.2~1.5g/kg的甘油加等量生理盐水空腹饮下,纯音听闹可改善。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一般诊断不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前庭神经元炎
突然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无耳聋、耳鸣。:自发性眼震动健侧,听力功能正常,患侧前庭功能减弱或消失,常有感冒病史。
(二)良性发作性位兰性眩晕病
又称耳石病。多见于成年人,处于某一头位时易发生眩晕,待续数秒至数十秒,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回避该种头位可以不发或少发。无听力障碍。症状持续数周或数月而渐愈。部分病人可以复发。
(三)怠性化脓性迷路炎
多有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眩晕骤起,伴恶心呕吐,有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并有剧烈耳鸣,1 }2日内患耳听力完全丧失。
(四)药物中毒性眩晕
多种药物可引起第Vl}对颅神经中毒性损害,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者为常见。眩晕症状通常于疗程第4周(少数为数天)出现,病人常觉外境在摇晃,当行走或头部转动时,尤为明显。有平衡障碍、行走不稳。变温试验显示双侧前庭功能明显减退或消失。如伴有耳蜗神经损害,则尚有双侧感音性耳聋。眩晕症状常持续数月而渐消退,前庭功能往往不能恢复。
(五)颈性眩晕
常系颈椎骨质肥大性改变,使椎动脉颅外段血液受阻所致,发作性眩晕与头颈转动有关。若固定患者头部而使其身体向左右转动能立即诱发眩晕者,则诊断大致可以肯定。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椎动脉MRA检查可显示血管狭窄。
(六)听神经瘤
早期单侧耳鸣、耳聋,偶有头晕,多成摇晃不稳感,很少旋转。听力检查为蜗后性损害。晚期出现颅压增高症状,患侧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X线摄片可见内听道扩大或岩骨上缘破坏,CT扫描可见肿瘤图像,不难鉴别。
(七)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畸形或骨质增生,高血压或动脉硬化,均可诱发脑干前庭中枢或内耳供血不足,常引起不同程度眩晕、耳鸣、耳聋等。因症状比较复杂,应进行心血管检查、血流分析和颈椎CT或X线拍片检查。
【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
应卧床休息,饮食以半流质为宜。伴有明显恶心呕吐者,应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发作时间较长,症状较重的患者,给予适当的药物。
1.镇静药(前庭抑制药) 常用药有安定药及巴比妥类。安定2.5~5mg,每日3次;奋乃静lmg,每口3次;利眠宁1Omg,每日3次;非那根25mg,每日3次;乘晕宁50mg,每日3次;吐来抗每日10~30mg,与镇静剂合用,可缓解发作期的恶心、呕吐。安定lOmg加入10%葡萄糖500mL作静脉滴注,对抑制前庭功能,控制急性眩晕有良好效果。2%利多卡因,每公斤体重1mg,1次静脉缓慢注射(每分钟6mg的速度),对缓解急性眩晕有显著作用。
2.血管扩张药 血管扩张药多用于眩晕发作的急性期和缓解期。主要是扩张微循环,改善耳供血不足,有利于膜迷路积水的吸收。①盐酸瞿粟碱;30~9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或加于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或30~60mg,每日3次,口服。②苄丙酚胺; 6mg,每日3次。③5%~7%碳酸氢钠:30~50mL静脉缓慢滴注; ④654-2: 10mg,每日2次,肌肉注射可解除小动脉痉挛。⑤低分子右旋糖醉:50OmL,静脉滴注,能降低血液粘稠度,解除红血球血管内聚集,降低外周循环的阻力。⑥血管舒缓素:10u,每日3次口服,或每日2次肌肉注射。⑦妥拉苏林:25~50mg,每日3次口服。⑧地巴哇:30mg,每日3次口服。⑨脑益嗪:25 mg,每日3次口服。
3.利尿脱水药 环戊甲噻嗪0.25 mg,每日3次、乙酰唑胺,先控制水和盐的摄入3天,第4天用乙酰唑胺250mg,每日4次(首量500mg) ,第5~15天250mg,每日3次。可连续2、3个疗程,疗程间停药3 、5天。用药期间可适当补充钾盐。氯噻酮,每日1次,服50~l00mg(必要时在短期内每日l50~200mg )。通常需服药1个月,如有低钾现象亦应补钾。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次,或根据病情应用。
4.其他 20%CO2加90% O2吸入,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改善内耳的供氧。
(二)发作间歇期
无症状者不用治疗,对于发作较频的病人,可继续应用药物治疗,以减少或减轻发作,如抗眩啶、谷维素、於酸等。有人认为低盐饮食可以预防发作。
(三)手术治疗
对药物治疗无效、眩晕发作严重而频繁的患者可采用手术疗法。手术方法有保全听力和破坏听力两类。保全听力的手术有前庭神经切断术及内淋巴分流手术;后者包括球囊切开术、球囊嵌钉术、内淋巴囊引流术、经耳蜗球囊切开术等。颈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有良好效果。迷路破坏的手术只用于患侧听觉丧失而眩晕继续发作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