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质疏松症 如何正确食疗?
骨质疏松症是厌食主义者的一种常见合并症,多种因素可增加其危险性。体重降低、减肥、闭经和低雌激素血症、高可的松水平不足的VitD和钙吸收,所有这些均减低了骨的形成,增加了骨的吸收。
而其治疗无疑是增加体重,多食富含VitD和钙的食物。成人体内有大约1千克的钙,而且绝大部分位于骨骼和牙齿中,因此增加骨量,钙十分重要,也不应忽略促进肠道吸收钙的VitD。
钙和VitD对骨骼的影响贯穿于人的一生,尤其对生长期的儿童和绝经后的妇女更为重要,对于增加老年人的骨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钙的补充分为药物及食物中的钙,这里重点讨论食物中的钙。含钙量较高的食物有燕麦片、豆腐干、腐乳、云豆、苜蓿、荠菜、海带、花生仁、奶酪(干酪)、牛乳粉、鸡蛋黄、鲮鱼(罐头)、鱼片干、螺、虾皮、海米、铁观音茶、芝麻酱等。日常饮食中除必须保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外,还需要有充足的钙(每天不少于1000mg),为有机基质合成提供充足的原料。
预防骨质疏松应包括补充钙质,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含钙量多的海产品和蔬菜等。青春期即进行预防缺钙可明显降低老年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故在年轻时多吃含钙质及维生素D丰富的食品,加强负重锻炼,对防止年老时骨质疏松是有意义的。
为了保证钙的良好吸收,就必须保证足够的VitD。VitD的含量在鱼类中多,蘑菇类、蛋类中含量也较多,在肉类中,除鸭、野鸭外,含极少或完全不含有。其他食品,如墨鱼、章鱼、虾、谷类、薯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藻类均不含有VitD。高蛋白质、高钙、高磷对钙的平衡是最佳膳食配方。钙磷比例应维持1:1,动物实验证明,钙、磷比例低于1:2时,钙从骨骼中溶解和脱出增加,严重时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此外还应注意不合理的配餐,比如菠菜含有草酸,可与豆腐、牛奶中的钙形成不易吸收的草酸钙,与脂肪形成不易吸收的脂肪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故应尽量避免。有学者对大豆进行实验研究,可以降低去卵巢血清ALP活性和尿HYP排出量,增加肠钙吸收,减少尿钙排出,从而增加钙吸收率和钙储备量,从而预防骨质疏松。
本文是刘雪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