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海燕 三甲
刘海燕 副主任医师
苏州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

补药补酒并非人人皆宜

2703人已读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吃补品、喝补酒并不等于养生,只是养生的一个手段。养生人人都应当去做,但吃补药喝补进补则不是人人都需要的了。不明寒热温凉,不明体质虚实盲目进补,有时不但起不了滋养的作用,还会伤身折寿,更严重的则被补药所“杀”。

改革开放的以来,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亚健康的人群也随之增多,职场上的中青年人几乎都有头晕乏力、睡眠不佳、心悸胸闷等症状,为了改善健康状况,这些中青年人首先想到的是吃补药补酒进补,不法商家也利用这个时机大做广告,一时间冬虫夏草的价格飙升,各种有强身补肾、防病治病作用的药酒到处可见,养生乱象丛生。

1:包某,男,40岁,苏州人。2013年秋,包某与朋友到某酒店聚餐,席间饮酒店自制药酒一杯,饮酒时即感异味,因药酒500元一杯舍不得倒掉,硬着头皮喝下药酒(浸泡物有蛇、蛤蚧、人参、鹿鞭、鹿茸、黄狗鞭等)。当天晚上,包某出现了腹痛腹泻,呕吐发热,到医院急诊,连续输液治疗了5天,病情才得到缓解。

2、张某,男,54岁,苏州人。有高血压病史,喝了朋友赠送的鹿茸、鹿血浸泡药酒约30毫升,第2天早晨不明原因鼻出血,心想可能是药酒的热性所致,未引起重视,结果连续7天晨起流鼻血。从此,再也不敢喝药酒乱补了。

3,王某,女,51岁,南通人。有糖尿病史,自酿葡萄酒加杜仲、鹿茸等,每天喝一小杯约50毫升,3个月后因疲乏无力、消瘦、便血而去医院就诊,查出肝功能明显损害,诊断为肝功能衰竭,住院治疗半月才转危为安。

4,李某,男,48岁,昆明人。喝了10年前家人浸泡的药酒(浸泡物中有海蛇、海龙、海星、蛤蚧、四脚蛇、人参等)40毫升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而急诊住院治疗,此后经常呼吸困难,头晕,手足心多汗,全身皮肤有游走性的异样胀痛感……

等等……

综合分析:例1、例4喝的药酒成份较多,喝前都闻到了异常难闻的气味,所浸泡的物品颜色发黑、浸泡物品变质了,药酒中肯定是含了多种混合毒素及细菌,所以喝后出现急性感染及中毒症状;例2、例3,本身就有基础疾病,体质是偏阴虚的,导致肝阳上亢、损伤络脉,伤及肝脏,最终鼻衄、肝功能损害。

中药药酒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传统的剂型之一。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过量、误饮或随意使用有毒成分的药材而致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但起不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效果,反而会危害人体健康,发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病人如果服用温肾之味,就如火上浇油,久则耗损阴津,不仅使原有的疾病加重,更会导致口干舌燥、鼻衄、气短胸闷、汗出无度、便秘等;中医“补不足,损有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就是这个道理。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毒不成药。很多补肾、祛风湿、蛇虫之品长期服用,均可使人体内分泌失调和心脑血管功能紊乱,引起头痛、晕眩、狂躁失眠、肝肾功能损害、全身乏力等。

中华医学会于20111月发布了《中医养生保健药酒技术规范》,对中医药酒的应用原则、应用范围、操作方法、禁忌证、注意事项等都作了详细说明。4例患者服用药酒后出现的中毒症状,也充分说明了中药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才能保证安全有效。

现代的养生,是多方面的,是顺应自然,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更是为人体的肝脏、肾脏减负,而不是吃补药、喝补酒增加肝肾的负担。记住:补药补酒并非人人皆宜!

刘海燕
刘海燕 副主任医师
苏州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