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星 三甲
孙星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 甲乳外科

脾脏科普系列(一)--------脾大不是脾气大

12095人已读

文章一:脾大不是脾气大

张阿姨最近遇上了烦心事。一年来总是觉得疲劳无力、精神不振,本以为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可一周前无意中摸到腹部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让她慌了神:该不会是肿瘤吧?她急忙到我院就诊。

一番检查后我发现张阿姨是重度贫血,是由“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引起的。张阿姨纳了闷:自己是公认的好脾气,怎么就脾脏肿大了呢?其实,脾脏大小与“脾气”可没有任何关系。

一、脾脏有哪些功能

脾脏位于左上腹,由几条韧带“悬挂”在腹壁前后,毗邻胃、胰腺、左肾和结肠。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它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脾脏也是血液循环的“滤过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板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

脾脏还是人体的“血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可以贮存血液;当人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循环血容量。

成年人的脾脏大致有自己的拳头那么大,重200克左右。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仰卧或右侧卧位时,能触摸到脾脏边缘,说明脾脏有肿大情况。且此时脾脏已肿大至少一倍以上。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比手摸更早地发现脾脏肿大。

二、哪些情况会引起脾脏肿大

脾脏肿大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只有少数人是生理性肿大。大多数人发现脾脏肿大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寻找病因,并定期复查。

引起脾大的主要原因有:(1)感染性脾脏肿大,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败血症、晚期梅毒等;(2)充血性脾脏肿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慢性心力衰竭致心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斑替氏综合征等,都可能导致脾脏充血、肿大;(3)增生性脾脏肿大,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4)其它少见病因如脾脏原发性肿瘤、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脾脏肿大比较常见的原因是继发于病毒性肝炎或血吸虫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三、脾脏肿大会有什么后果

刚才说过,脾脏是血液循环的“滤过器”。这是因为脾脏组织中有许多称为“血窦”的结构,血窦壁上附着大量巨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等“脏东西”。

脾脏肿大后,血窦增加,对血液细胞的吞噬和破坏作用会增强。患者便会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甚至白细胞减少等表现。此外,如果患者腹部受到跌撞等外伤,极易造成脾破裂,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四、脾脏肿大如何早知道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有些膈肌位置低或体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肿大不同。脾大的病人通常会有以下一些症状,如贫血、出血点或瘀斑水肿腹水厌食、腹胀等。

上图:正常人脾脏影像学表现

下图:脾脏肿大影像学表现

专家简介

孙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擅长复杂肝胆胰脾肿瘤的手术治疗、原位肝脏移植术和胆道重建术等。近年潜心于肝胆胰脾外科的微创治疗,腹腔镜下肝脏、脾脏、胰腺肿瘤切除术,及复杂胆石症的双镜联合、三镜联合的系统化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创新。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7年度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9~2013年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国际交流项目一项。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上海市级课题两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市一南院)。



孙星
孙星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 甲乳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