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病程中,眼的大部分组织都可受影响,产生各种眼部并发症,如角膜炎、虹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眼外肌麻痹及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等。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危害极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甚至到晚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都可能没有症状,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至少每年做一次眼部检查,即充分散瞳检查眼底,以筛查眼底病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防止视力严重丧失避免盲目的发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1.糖尿病病程: 糖尿病时间越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眼病的风险越高。2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几乎全部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60%以上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控制不好、或血糖水平控制不稳定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我国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上的患者中,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100%,其中62%为III期以上病变;血糖控制良好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61%,其中III期以上病变仅占7%。美国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试验(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DCCT)小组报告,通过强化治疗糖尿病,良好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日本和英国等国家多中心临床试验也有同样的结果。3.高血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高血压者。美国一研究小组报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在年轻发病组、已有10年以上病程者,与舒张压有关;在年长发病组与收缩压升高有关4. 高血脂:虽然还不能确定减低高血脂能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和视力的下降,但已有研究表明高血脂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丧失。5.妊娠:妊娠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糖尿病孕妇要每三个月做一次眼部检查。6.其它:如吸烟等亦可影响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糖尿病患者尽量将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坚持锻炼、不抽烟将会极大地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经发现积极治疗通常可以阻止视力的下降或恢复一定的视力。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三种: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玻璃体切除手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治疗对阻止视力下降很有效,但这些治疗都不能治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定期检查并注意控制危险因素,例如:平稳控制血糖水平及有效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不吸烟,才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1.激光治疗:用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通常行全视网膜光凝,即在除黄斑以外的视网膜上激射2000个左右激光点,其目的是造成视网膜热损伤,降低视网膜的氧耗量,从而改善视网膜的缺血状态,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激光治疗可能损害一部分周边视力,也可能造成轻度夜盲或色觉减退,但目的是保护中心视力。
2.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主要用在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病例。曲安奈德是皮质类固醇激素,眼内注射可以有效减轻黄斑水肿并提高视力。但其作用是短期的,通常维持3个月左右,需要重复注射。其主要的副作用是导致白内障和激素反应性青光眼,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检测并发症的发生。
3.玻璃体切除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晚期及合并玻璃体出血的病人则需要通过玻璃体手术的办法清除玻璃体积血及增殖组织以提高视力。玻璃体大量出血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视力恢复的效果要明显好于等待很久的病人。本文是冯学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