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纵隔占位一般非手术方法很难获得病理学诊断,线阵超声内镜可以在食管清楚显示纵隔占位。我科于2009年开展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以来,共对35例纵隔占位进行穿刺活检,均取得组织条行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人资料: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襄阳市中心医院35例经CT或MRI检查发现纵隔占位患者行EUS-FNA。其中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5岁(46~78)。
1.2仪器:超声内镜采用日本PENTAX
EG-3630UT,探头频率5~10
MHZ,电子线阵扇扫。PENTAX 3500内镜主机和HITACHI
5500超声主机。22G穿刺针选
用OLYMPUSNA-10J-1、COOK ECHO-1-2。
1.3方法:术前患者或授权代理人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出凝血时间等,术前禁食8小时。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探头置于食管扫查纵隔,观察纵隔占位大小、形态、位置、回声强度,在内镜超声影像提示下选择合适穿刺位置,应用彩色多普勒功能探查穿刺路径上的血管,注意避开大血管。根据占位病变为囊性还是实性,选择不同的穿刺针及负压。采用22
G穿刺针,穿刺时,通过抬钳器调整方向,使穿刺针头对准占位病变中央。观察针尖进入目标内,拔出针芯,连接负压注射器。实质性病变穿刺用0~10ml负压。各部位穿刺2~5次,每次反复提插10~30下。如果第一次抽吸出血性液体较多、线条样组织较少,则可不用负压反复提插。以穿刺者认为标本量足够为准。用针芯将抽取物推出至液基细胞学保存液中或玻片上,将成形组织条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送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必要时重复抽吸2~3次。术后追踪病理学及细胞学结果。
1.4 术后处理 穿刺后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便血等不良反应。住院患者术后给予甲硝唑或替硝唑注射液预防感染2天。门诊患者术后用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2天。住院患者术后三天每天随访,了解有无并发症。门诊患者到医院取病理检验报告单时到超声内镜室随访。如有腹痛、咳嗽、胸痛、发热等并发症,随时到医院就诊。
2结果
35例患者均接受了细针穿刺活检,其中上纵隔7例,下纵隔28例。直径0.5cm-6cm,均获得组织条送检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上纵隔5例为转移鳞癌,2例为神经鞘瘤。下纵隔转移鳞癌8例,转移腺癌5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例,淋巴瘤2例,结核病1例,成熟淋巴细胞5例,不确定3例。EUS-FNA检查纵隔占位与其它影像学结果CT或MRI相比,准确率为100%(35/35),EUS-FNA阳性率77. 1%
(27/35)。术后观察,一例出现发热,体温达38.5℃,经抗炎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疼痛、出血、气胸、发热等并发症。
3 讨论
纵隔占位与食管壁紧密相连,EUS能显示食管周围纵隔病变、病变与重要器官的相邻关系及准确了解病变的范围。根据EUS检查特点可与食道粘膜下肿瘤鉴别,并初步判断病变良恶性质。纵隔肿瘤的定位诊断目前主要依靠CT、MRI等无创检查,但无法取得病理学检查结果。EUS-FNA可以对纵隔占位行穿刺术,取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有报道[1]EUS-FNA检查时,部分病例取不到足以作出病理诊断的标本,提示取材失败可能与病变组织类型有关。此外,穿刺针操作距离远、作用力传导不均,使得针尖的突破性不强,穿刺针前端容易弯曲,无法保证每针都能刺入肿块。22G穿刺针较细也是取材不满意原因之一。如无法取得足量组织条,可不用负压反复提插[2]。以穿刺者认为标本量足够为准。本院35例患者均经EUS-FNA取得组织条,穿刺成功率高。
一项前瞻性Ⅲ期试验将EUS-FNA 和 EUS 分别与PET-CT 联合检测应用于肺癌患者纵隔情况的术前评估价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EUS和PET-CT检
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相似,而EUS-FNA在各方面价值均较高,尤其是对<1cm 的纵隔淋巴结的评估。本研究中最小占位病变仅有0.5cm,但仍取得组织条,说明EUS-FNA对纵隔微小病变(<1cm< font="">)亦有较高诊断价值。但EUS-FNA 有一个重要的局限性, 即由于超声无法穿透空气而使得食管前面某些组织不可以清晰辨认[3]。且对气管前方肿大淋巴结,因淋巴结与食管之间有气管阻隔,无法穿刺。有多项研究证实EUS-FNA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分别为88%~96%和80%~100%[4]。我院35例患者中,检出转移肿瘤24例,检出率68.6%(24/35),可能与病例入选标准不同有关。
EUS-FNA 并发症较少。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和穿孔等[5]。一般均能通过对症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好转或治愈[6]。穿刺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时间,术中仔细操作,穿刺针应避开大的血管,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Will[7]曾报道一例EUS-FNA术后发生纵隔感染并成功行内镜治疗的病例。患者因肿大的纵隔淋巴结行EUS-FNA,组织学检查显示为肝细胞癌的转移灶。患者操作后发生化脓性纵隔内感染。Nguyen等[8]对 124例纵隔肿块进行 EUS-FNA,,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本研究35例EUS-FNA中仅一例出现发热,经抗炎治疗后缓解。
EUS-FNA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对明确纵隔占位病变性质有较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王向东,王健东,等.超声内镜引导后纵隔肿物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 10(7):441.
[2] 丁祥武,韩芳,周子琴,等.不用针芯的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1,23(1):27-30.
[3] Fritscher-Ravens A,
Bohuslavizki KH, Brandt L, et al. Mediastinal lymph node involvement in
potentially respectable lung cancer. Comparison of C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with and without fine-needle
aspiration[J].Chest,2003,123(2):442- 51.
[4] Wallace MB,
[5] Batsis C.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
assessing clinical utility of EUS-FNA[J]. Surg Endosc. 2011 ,25(8):2756-7.
[6] Wiersema MJ,Vilmann P,Giovannini
M,et al. Endosonography-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complication assessment[J]. Gastroenterology,1997,112(40:1087-95.
[7] Will U, Meyer F,
Bosseckert H. Successful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iatrogenic mediastinal infection and subsequent
esophagomediastinal fistula, following endosonographically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J]. Endoscopy. 2005; 37(1): 88-90.
[8] Nguyen TQ,Kalade A,Prasad S,et
al. 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 of
mediastinal lesions[J]. ANZ J Surg. 2011,81(1-2):75-8.
本文是高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