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惠
主任医师
重医大附一院
眼科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307人已读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有两种类型,即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的“湿”性和地图状萎缩的“干”性。其中“湿”性预后较差,对其的防治也是眼科研究的一个重点。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AMD的有效疗法。几年前,出现了以防止“湿”性AMD引起视力丧失的激光视网膜光凝疗法(PDT)。光凝可以减少视网膜下出血,防止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增厚,和中央视网膜继发疤痕。但是,经视网膜光凝治疗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复发率高,治疗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此外,用抗氧化剂和补充锌疗法防止或延缓AMD的临床试验也已完成。但对早期AMD病变的进展无效。最近几年,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已被证明对部分湿性AMD病人有效。作为此类药物的代表,Lucentis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与安慰剂相比,Lucentis可使一些患者的视力提高达33.8%。但抗VEGF疗法仍存在不足:在接受Lucentis治疗后,只有1/3的病人可以改善视力,有大约1/6的病人视力会继续下降成为盲眼。这些事实提示抗VEGF策略不能满足对所有湿性AMD病人进行治疗的要求。另外,Lucentis治疗费用昂贵,需要长期、多次注射。以上不足亟待改进,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有关AMD研究的热点。可以预见,今后十年这些问题将会被解决,出现新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有效的AMD治疗方法。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