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神经炎概述(2021年10月更新)
视神经炎定义及概况
累及视神经的炎症,常见疼痛与视力丧失;
可能是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系统性疾病的症状;
首次发病大都能恢复;激素治疗可加速恢复。
视神经炎症征
视神经炎通常累及单眼,表现:
眼痛:转动眼时明显。
视力下降:大多为暂时性,部分永久性。
色觉异常:颜色不鲜艳。
RAPD:单侧视神经损害或双侧损害不对称。
光闪烁:眼前闪光。
Pulfrich现象:移动物体的深度感知改变。
Uhthoff现象:体温升高时视觉症状暂时恶化。
病因
病因不清,一般认为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包裹视神经的髓鞘。
相关疾病包括:
多发性硬化:经常累及脑与脊髓;
视神经脊髓炎:侵犯视神经及脊髓,经常AQP4抗体阳性;
MOG抗体相关视神经炎:表现类似视神经脊髓炎但有不同特征;
GFAP抗体相关:视盘水肿视功能损害轻;
其他如白塞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节病等;
感染:细菌如梅毒、莱姆病、猫抓病等,病毒如麻疹、腮腺炎和疱疹等。
危险因素
年龄:视神经炎好发20到40岁,
性别:女性比男性多(比例3:1),
基因:某些异常可增加发病风险。
检查及诊断
常规:包括视力、视野及色觉;
眼底:1/3患者有视盘水肿;
视觉诱发电位:视神经传导减慢;
视神经磁共振增强扫描:有炎症信号,不同病因损害部位不同;
脑磁共振病灶:可预测多发性硬化发生风险,同时可排除其他原因如肿瘤;
血液:查AQP4/MOG/GFAP抗体、风湿标记物分类病因;
OCT: 通过视网膜测量反映视神经轴突损害;
血神经丝轻链:可反映视神经轴突损害程度。
治疗和药物
有自行恢复可能。
急性期治疗
注射类固醇激素,可加速恢复,也有助于减少多发性硬化发生风险。
类固醇激素无效的重症患者,血浆置换疗法或免疫吸附可能有效。
预防临床多发性硬化发生
满足多发性硬化诊断则应用DMT(IFN beta-1a,fingolimod, teriflunomide等)。
预防视神经脊髓炎发作
应用免疫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等。
预后
大多在12月内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可伴发或再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病因为多发性硬化、AQP4/MOG抗体阳性者、系统性疾病者易复发。
本文是赖春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