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佟庆 三甲
佟庆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妇科

HPV分型及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22806人已读

一、HPV的分型:

目前已分出100余种HPV DNA,其中30多种与宫颈感染和病变有关。根据其致病力的大小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对9个国家11次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将HPV6 ,11 ,40 ,42 ,43 ,44 ,54 ,61 ,70 ,72 ,81 ,cp6 108等12种归为低危型,主要引起生殖道肛周皮肤和阴道下部的外生性湿疣类病变、扁平湿疣类病变和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I), 多呈一过性,可自然逆转;高危型主要为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等15种,主要导致CINII-III级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持续高危型HPV感染的CINⅠ级易进展为CINⅡ~ [1]

二、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统计

宫颈癌位于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的第二位,每年有465000的新发癌患者。研究发现在90%左右宫颈癌患者中可检测到HPV ,其中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密切相关[2]。李昭等[3]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53例不同宫颈病变进行HPV DNA分型中,按慢性宫颈炎、假性湿疣、疣样病变、尖锐湿疣,CIN及宫颈癌顺序,HPV阳性率呈依次递增趋势,分别为16.7%,29.8%,37.5%,61.7%,79.7%及90.9%。且HPV6/11型阳性率在尖锐湿疣组和CINI组明显高于CINII-III组,而HPV16/18型刚好相反。袁莉云等[4]对158例宫颈涂片异常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同时行宫颈PCR-HPV-DNA检测,结果表明慢性宫颈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HPV16/18感染率分别为8.66%,34.69%,68.89%和83.33%,HSIL的HPV16/18感染率明显高于LSIL(P<0.01)。蒋杞英等[5]应用原位PCR技术(ISPCR)对44例宫颈癌,18例癌旁组织及30例慢性宫颈炎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16 DNA和HPV18 DNA进行检测后发现44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 DNA均为阳性79.5%,HPV18 DNA阳性11.3%;15例癌旁组织伴CINII-III级,HPV16 DNA阳性80%,其他3例癌旁组织中1例HPV16 DNA阳性;30例慢性宫颈炎HPV16 DNA阳性13.3%;15例正常宫颈组织HPV DNA均阴性。杨伶俐、侍庆等[6]在分析1996年1月1日~1998年6月30日在法国马塞市Conception医院妇产科进行的218例宫颈锥形切除术的病理结果与HPV感染情况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另外,加拿大蒙特利尔市McGill大学Dr.Eduardo L.Franco及其同事分析了2262名妇女资料后指出,妇女持续受到HPV感染后长时间内,发展成高度鳞状上皮宫颈损伤的风险仍然很高,但低度SIL的发生风险却随时间推移而减弱[7]。这些都说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与HPV感染,尤其是HPV16/18等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16/18检出率升高,提示HPV16/18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有一些学者认为HPV52、58为亚洲型,日本和中国湖南、广州、香港等地区患者以HPV52、58型居多。

另外,HPV感染对宫颈癌的预后也有影响。陈亦乐等[8]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每例癌组织中HPV的表达,结果在94例经手术、化疗等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中,存活10年以下患者组的HPV阳性率远远高于10年以上组;比较临床分期为IIb患者,存活10年以内患者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存活10年以上组。说明有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

中青年妇女为高危型HPV感染的高峰区[9],据报道,20岁以上妇女HPV感染率高达1639/10万,其中25-30、30-34岁两个年龄组妇女的HPV 感染率≥2000/10万[10]。近年来,宫颈HPV感染有年轻化趋势。深圳博爱医院应用杂交捕获法(HC-II)对2002年4月-11月就诊和普查的1898例患者进行HPV检测,发现不同年龄段HPV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20岁,21岁-25岁,26岁-30岁,30岁-40岁和≥40岁组的HPV患病率分别为34.8%,29.2%,22.6%,26.2%和24.2%[11]。年轻女性子宫颈癌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以每年2%-3%速度增长。倪凤云等[12]收集了1991-2000年IIb期以前的宫颈癌患者93例,分析发现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后5年组比前5年组增长7.9%,患病年龄平均提前3.6岁,比传统发病年龄提前5.1岁,患病妇女做HPV检测,年轻段阳性率100%,中老年段阳性率77.8%。

参考文献:

1、 Dell G, Gaston K. Human papillomaviruses and their role in cervical cancer[J]. Cell Mol Life Sci,2001 ,58(12一13) :1923-1942

2、 吴丹华、李小平等 宫颈癌HPV疫苗的研究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 2001,5(2),317-319

3、 李昭、张士伟等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关系中国肿瘤临床 1999,26(2),109-112

4、 袁莉云、卞美璐等 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与HPV感染的关系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9,13(4),203-206

5、 蒋杞英、霍本良等 宫颈癌及癌旁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34(4),50-52

6、杨伶俐、侍庆 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及干预性预防的研究肿瘤防治杂志 2001,8(4),345-347)

7、 江摘译自Am J Fpidemiol 2003; 158:878-886 资讯 2004.1.27出版,19(2),6

8、陈亦乐、王静等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 湖南医学 2000,17(5),332-334

9、刘润水、安宏亮 146例妇女高危型HPV阳性检查结果分析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4,2,259-261

10、ausen HZ. Papillomavirus in genital cancer as a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viruses in human cancers . Cancer Res.1989,49:1677

11、王洪军、郭永忠等 深圳地区妇科疾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4,16(5),359-360

12、倪凤云、张梅月 子宫颈癌发病年轻化临床回顾性分析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18(4),337-338

佟庆
佟庆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