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彬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临床经验
师彬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经验
王从安1,2,张波1,孙国栋1,田丙生1,高歌1
(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2. 济南大学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250062)
[摘要] 脊柱小关节紊乱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其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等引起一系列病症。师彬教授从其病因病机入手,独创“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纠正偏歪的小关节,治疗相关病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 师彬;小关节紊乱;三维正脊;名医经验
师彬教授系山东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从事颈、肩、腰腿痛的诊治和科研工作20余年,其研究课题“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病”,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师彬教授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临症学习,受益匪浅。脊柱小关节紊乱[1]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亦被称为“骨错缝”,属于中医“痹症”、“痿症”、“痉症”等范畴。脊柱小关节紊乱系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受损或发生退行性改变,致使脊柱关节错位、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或椎间盘突出,最终对神经根、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一系列病症。
1 病因病机
关于脊柱小关节紊乱的病因病机,师彬教授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若患者素体较弱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无以濡养筋骨,加之外邪入侵或外伤或劳损致气血壅滞,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2 诊疗特色
师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立了三维平衡正脊手法,运用该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相关疾病效果独特。师教授常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以三维平衡正脊手法为主导,配合针灸、推拿、药物及针刀等,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达到“通而不痛”、“荣则不痛”的效果。
三维平衡正脊[2],是以脊柱的解剖生理学与生物力学为基础,将传统拔伸、斜扳及旋转推压手法融为一体,以牵引拔伸、按压梳理、分筋弹拨及旋转复位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各关节,达到纠正病变脊椎错位、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的目的,是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的重要方法之一。
2.1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特点 该手法具有“三维、定点、平衡、正脊与整脊”的特点。三维:脊柱是人体的主轴,运动具有三维方向,即前后、左右和旋转,脊柱力学的失衡会造成三维方向的病变,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通过拔伸、斜板及旋转可以纠正脊柱的三维失衡。定点: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资料确定病变的部位。根据病变部位从而确定正脊手法治疗的重点及主要纠正的椎体和所需的调整方向。平衡:注重内外、筋骨及上下的平衡。不仅强调脊柱病与脊柱相关病治疗上的平衡,又注重骨与软组织的平衡,在整个治疗中还要力求将整个脊柱作为一个整体,如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其胸腰椎的变化。正脊与整脊:要“纠正”人体错位失衡的椎体,又要“调整”异常的脊柱骨关系。
2.2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操作 以颈椎为例对该法操作进行简单描述。颈椎的三维正脊手法包括颈椎斜扳法、颈椎定点扳法、压肩提颈扳法、仰头摇正法、侧卧斜扳法、侧头摇正法等,例如压肩提颈扳法,患者坐位,颈椎前屈15°,医者立其后,双手拇指抵住患者枕后风池穴附近,余四指托住患者下颌,双前臂用力向下压住患者肩部,将头向左侧方提起,同时做环形摇转,逐渐将患者头向右后方旋转。此扳法主要应用于颈椎中、下段的椎体错位。每天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2.3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分三步进行[2] 即放松、理筋手法,三维正脊手法,放松、镇定手法。放松、理筋手法是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的基础,是避免人为损伤及三维正脊手法能否到位的关键;三维正脊手法将牵引、侧扳、旋转三维力量于一体,动作要轻巧,发力要准确,患者无痛苦;三维正脊手法之后应用推拿放松、镇定手法,缓解由于紧张造成的肌肉紧张,激发患者正气,调畅患者气血,对急、重症患者十分必要及有效。师教授认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的重点是正脊,病情稍轻或初患病者,只做放松和三维正脊手法也可。
2.4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三原则 师教授总结手法有三原则,一是手法要轻柔、切忌暴力,要斟酌每位患者的情况,力度、角度、方向因人而异。二是一定要先纠正患侧,再调整健侧,树立平衡意识。三是注重手法前的放松和手法后的护理,师教授认为手法治疗成功与否,前期的准备及后续护理至关重要。
3 病案举例
某患者,女,41岁。主诉:左上腹疼痛反复发作1年,加重2月。现病史:患者1年前搬运重物后出现左上腹疼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行胃镜检查示:“胃窦炎”,此后疼痛时有发作,一直未系统诊治。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偶有短暂剧痛,但多几分钟内缓解,为求系统诊治,来我科就诊。查体:体温、脉搏、血压等均在正常范围,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T8棘突左侧压痛(+)。辅助检查:胸椎平片示:T8棘突向左侧偏歪。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首先在患者背部行常规推拿手法,放松背部肌肉,然后给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运用脊柱旋转扳法,医者一手拇指或掌根顶住T8棘突向右侧推,另一手拉右侧肩部使脊柱向左侧旋转,双手协调用力,可闻及“咯咯”的复位声,表示手法复位成功。同时给予针灸、拔罐、理疗、熏蒸、药物等治疗。连续治疗两周后,患者自述无疼痛,查体T8棘突两侧均无压痛,随访两个月,疼痛未复发。
4 总结
师教授依据脊柱生理解剖特点及脊柱生物力学、脊柱三维方向运动原理创新系列“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用于治疗颈、胸、腰及骶髂关节紊乱,获得明显疗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三维正脊”手法可明显改善脊柱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中医推拿学中又一达到国内较高水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师彬. “三维正脊”手法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相关病症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1-23.
[2] 师彬,孙国栋.三维平衡正脊技术--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病[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23-137.
本文是王从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