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豪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椎间孔镜微创手术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发表者:郭志豪 人已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平时俗称“腰突”,是一个十分常见却又极易误解的疾病。从字面来理解它包含两个方面:“腰椎间盘突出”和“症”。也就是说只有腰椎间盘突变突出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的时候才能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腰突”的症状有哪些?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常见症状,但绝大多数腰痛却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根据权威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人一生中曾出现腰痛的比例为80%以上。大约85%的腰痛无法用病理改变或神经系统受累解释,通俗一点说就是这部分患者找不到病因,而现在部分媒体广告及医生喜欢将腰痛归因于腰椎间盘突出,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在腰痛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引发者仅占1%-3%。急性腰痛一般有自限性(6周治愈率90%),2%-7%的患者发展为慢性疼痛,这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积极治疗。

腿痛: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对特异性症状。一般我们说最常见的椎间盘突出节段是“腰4 5”和“腰51”,好多人不理解,简单解释一下,“腰4 5”指的是腰椎第四节椎体和腰椎第五节椎体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连接,也就是椎间盘,“腰45”和“腰51”椎间盘突出占了腰椎间盘突出80%以上,如果突出程度大,压迫了走行在椎管里的神经根,就会引发腿的放射痛,此时即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腿痛有一些特点:疼痛自腰部到臀部、大腿后侧外侧、小腿后侧外侧乃至足背足底的放射,有如过电样感觉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痛常发生于腰痛之后。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从几分钟到几年不等。腿痛常限定在特定的皮节区域,咳嗽、打喷嚏、走路或久站立时疼痛加剧。夜间疼痛很常见。平躺和脊柱屈曲时疼痛可缓解。再结合一些特异性的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核磁为佳),就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了。

图示为直腿抬高试验,定义为平卧、伸膝、屈髋(抬腿)60度以下时出现下肢后侧放射到膝关节以下的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95%的患者无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image.png

腿麻无力:下肢的麻木无力是腰椎间盘突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表现,提示神经根在长期受压后出现了病理性改变,最常见的是小腿外侧、脚背脚底的麻木,脚大拇指头无力。腿麻无力越来越重者需要接受积极治疗。

2.什么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指征有争议,大体总结如下:规律的保守治疗6-8周无效(包括卧床、止痛药物等);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障碍(麻木、无力等);出现大小便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干预措施多种多样:传统的开放手术单纯椎间盘摘除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有近百年历史,证实了其90%的满意率。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传统的开放手术亦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不足:(1)根性疼痛的复发,根性疼痛患者行开放椎间盘切除后复发引起坐骨神经痛几率在5%-20%之间。瘢痕组织可显著的减少椎管容积,即便很小的椎间盘再突出即能引起显著的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而且由于硬膜与瘢痕粘连,二次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的可能性增加,患侧硬膜与椎间盘之间的瘢痕组织限制了再突出椎间盘的活动,使手术探查时经常发现椎间盘向健侧移位,给手术带来了困难;(2)彻底的椎间盘切除并融合手术则意味着脊柱活动节段的破坏,力学传递模式的改变,易造成邻近椎体的退变加速,即俗称的“邻椎病”,必要时需要二次手术治疗;(3)相对大的手术创伤和较长的术后恢复周期。

image.png

3.什么是椎间孔镜技术?

椎间孔镜是近年来出现的众多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之一。在内镜监视下,通过椎间孔入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减少了对肌肉、硬膜外间隙及神经组织的干扰,且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麻醉方式:局麻,手术过程中术者可和患者全程沟通,避免了可能的神经损伤。

手术时间:整个手术操作大约在一个多小时左右,患者在手术台上采取侧卧位,较俯卧位更容易耐受。

术后恢复:因为手术避免了肌肉的剥离且没有破坏节段稳定性,一般手术后即刻可下地活动,无需佩戴围腰。术后需要口服止痛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2周。

住院周期: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周期在3-4天之间,一般手术后第1天即可出院。

最佳适应症:

1)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及年轻患者的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技术具有手术疤痕小、防止脊柱运动节段的进一步不稳定、防止椎管内瘢痕为可能的二次手术提供空间的特点。

2)老年型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合并症多,难以耐受全麻,椎间孔镜技术采用局麻下手术,减少了对机体内环境的干扰,有利于术后恢复。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