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苷类药物为什么不能随意停药
自1998年拉米夫定在我国上市后,核苷类药物已成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但随着使用的时间的延长,接受核苷类治疗的病友开始出现了“七年之痒”。
比如,越来越多的病友觉得自己多年服药,病情控制的不错,完全可以停药。不过医生可不这这么乐观。针对这个问题,我国专家专门组成了慢乙肝长期治疗讨论会专家组,发表了《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治疗指导,强调核苷类和核苷酸类药物需要长期治疗,不可随意停药。
核苷类药物需要长期治疗,主要是因为这类药物停药后易复发,根据研究的结果,各类核苷类药物停药后1年复发率约为30%-90%,而且一些研究还显示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停药复发率还会持续增加。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在停药后都会复发,而复发会造成疾病加重,甚至威胁生命。
表1慢乙肝患者核苷类药物治疗停药后1年复发率
核苷类停药后易复发主要是因为,HBV感染后,会在肝细胞核内会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在肝细胞内持续存在并作为HBV的复制模板,持续产生子代HBV感染其他肝细胞;cccDNA的减少主要依赖宿主免疫系统,核苷类药物可以暂时改善病情,但没有直接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对cccDNA很难产生明显的影响,可想而知,一旦停药HBV的复制又会卷土重来。
因此,核苷类药物不能随意停药,一旦选择这种药物就要做好长期坚持治疗的准备。不过,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停药也并非毫无希望。一项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核苷类治疗后病情稳定,应答良好,即已实现病毒学转阴、e抗原清除,同时表面抗原水平比较低的患者,转换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可以明显提高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和表面抗原清除率。这一方案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的认可,值得尝试。
本文是郜玉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