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宿敬存 三甲
宿敬存 副主任医师
邯郸市第一医院 介入外科

2015 年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中篇)

3184人已读

一级预防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1. 推荐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或静脉曲张套扎术(VBL),同时推荐普萘洛尔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如果存在 NSBB 的禁忌症则推荐 VBL。选择 NSBB VBL 应参考患者的意愿(1aA 级)。

2. 推荐卡维地洛或纳多洛尔作为普萘洛尔的替代药物(1bA 级)。

3. 药物使用剂量

普萘洛尔:40 mg bid,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或心率达到 50-55 /分时的最大剂量为 320 mg1bA 级)。

纳多洛尔:40 mg qd,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或心率达到 50-55 /分时的最大剂量为 240 mg1bA 级)。

卡维地洛:初始计量为 6.25 mg qd,如果可以耐受或心率降至 50-55 /分,一周后增量为 12.5 mg1bA 级)。

如果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肾功能损害或低血压,建议停用 NSBB2bB 级)。

4. 如果出现了 NSBB 禁忌症或不能耐受 NSBB,推荐 VBL1aA 级)。

哪些患者需要随访是否存在静脉曲张出血?

推荐所有的肝硬化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即行内镜检查(a, A 级)。对于服用 NSBB 的患者,无复查内镜的指证。

肝硬化患者需要多久进行一次内镜检查?

1. 如果在第一次内镜检查时未发现静脉曲张,建议每 2-3 年复查内镜(2a, B 级)。

2. 如果诊断肝硬化时发现存在 I 级静脉曲张,建议患者每年复查内镜(2aB 级)。

3. 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疾病进展,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复查内镜的时间间隔。肝硬化失代偿期亦应进行内镜检查(2aB 级)。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一级预防?

如果确诊肝硬化时发现静脉曲张为 I 级且存在红色征或静脉曲张为 2-3 级,不管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均需进行一级预防(1aA 级)。

不推荐的治疗方法

1. 除非患者并发溃疡病,否则不推荐应用质子泵抑制剂(1bB 级)。

2. 不推荐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作为一级预防的方法(1bA 级),也没用足够的证据推荐它和 NSBB 联用(1bA 级)。

3. 不推荐分流手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作为一级预防(1aA 级)。

4. 不推荐硬化剂治疗作为一级预防的治疗方法(1aA 级)。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1. NSBB 对无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的作用,尤其是卡维地洛。

2.NSBB 对存在小的静脉曲张患者的作用,尤其是卡维地洛。

3. 卡维地洛和普萘洛尔在一级预防中的比较。

4. 发现新的可用于一级预防的药物以及后续的临床评估,如他汀类。

质量指标

1. 肝硬化患者在确诊时即行内镜筛查静脉曲张的比例(1aA 级)分子:新诊断肝硬化患者中,在确诊之前或确诊后的 6 个月内行内镜检查的人数。分母:新确诊肝硬化患者。

2. 新确诊肝硬化患者合并 I 级静脉曲张、红色征或 2-3 级静脉曲张中,进行一级预防的比例。分子:新确诊肝硬化患者且合并 I 级静脉曲张、红色征或 2-3 级静脉曲张中进行一级预防的人数。分母:新确诊肝硬化患者且合并 I 级静脉曲张、红色征或 2-3 级静脉曲张的总人数。

活动性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大部分研究报道的患者首次静脉曲张出血后,平均 6 周死亡率高达 20%,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生存率已得到明显提高,当时住院期间死亡率为 40-50%,最近英国的一项统计表明,目前该结果为15%

药物治疗

曾被用于控制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两大主要药物为血管加压素或其衍生物(单用或与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及生长抑素或其衍生物。特利加压素是唯一在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被证明可以降低死亡率的药物。

然而,在一系统回顾及最近的一项大型 RCT 中,比较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及奥曲肽治疗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时,发现三者无差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亦可降低死亡率。

1. 血管加压素

血管加压素可减少门静脉及门体侧支循环分流血流量,降低曲张静脉压力。然而,它对体循环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如增加周围阻力,降低心输出量、心率及冠脉血流量。

临床试验表明,与非积极治疗相比,血管加压素可降低静脉曲张出血治疗失败率(OR = 0.22),但是对生存率无影响。一项比较硬化剂治疗与血管加压素疗效的 meta 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2. 血管加压素与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可增强血管加压素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同时减少了后者的心血管相关的不良反应。3 个用于比较血管加压素单用及血管加压素联合硝酸甘油疗效的临床试验提示,联合用药可降低消化道出血治疗失败率(OR = 0.39),但是无生存受益。

3. 特利加压素

特利加压素是血管加压素的一个合成类似物,在体内转化成血管加压素,它有系统的血管收缩作用,继而对门静脉血管动力学产生影响。

一篇 meta 分析显示,特利加压素可降低控制出血失败率,并提高存活率;同时特利加压素、血管加压素、内镜下治疗及气囊压迫在治疗失败率、存活率方面无差异。特利加压素联合 VBL 将在内镜治疗联合药物治疗部分进行讨论。

推荐的特利加压素的应用剂量为每 4 h 静推 2 mg,但是由于其有外周血管收缩作用,可引起手足疼痛,许多医疗机构将剂量减量为 2 mg q6 hBaveno V 版共识推荐可静推应用 5 天,但是由于它对存活率无明显改善作用,许多医疗机构本着从实际出发的目的,一旦出血停止即停用。

一项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当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及 VBL,在止血 24 小时后停用前者与止血 72 小时后再停用前者的疗效一致。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特利加压素或特利加压素在某些国家未上市时,可考虑应用其替代物。

4. 生长抑素和奥曲肽

生长抑素可选择性引起内脏血管收缩,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血流。奥曲肽是生长抑素的类似物。上述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它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进而增加血管扩张,而不是有直接的血管收缩作用;同时可降低餐后肠道充血。

奥曲肽对肝脏及体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短暂的,因此需持续用药,首先给予 50ug 负荷量,然后 25-50ug/h。应用生长抑素时首先静脉给予 250ug 负荷量,然后 250 mg/h

一篇 meta 分析显示生长抑素及奥曲肽在治疗急性静脉曲张出血方面,疗效等同于特利加压素。Seo 等的大型 RCT 研究比较上述三种药物的疗效时发现,三者的治疗成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无差别。

入院时收缩压低、肌酐水平高、急诊胃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胃静脉曲张及 Child-c 均为预测 5 天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5. 抗生素

meta 分析显示,应用能够覆盖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可改善生存率。研究表明抗生素可降低细菌感染及早期再出血。

因此,在所有的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不管有无肯定的感染证据,短期内静脉应用抗生素应该成为标准措施。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1 g qd iv),在降低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方面优于口服诺氟沙星。但是在选择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耐药菌谱及可用药物。

6. 质子泵抑制剂

一项比较在急性静脉曲张患者止血后短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血管收缩药的 RCT 研究发现,尽管后者中溃疡体积更大,但二者出血率及存活率无差别。50% 左右的患者存在腹水,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增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风险。

内镜下治疗

内镜检查应该在入院 24 小时内进行,如果出血量大,检查时间甚至更早,上述观点是基于低水平的证据。

许多指南和综述建议内镜检查应该在 12 小时之内进行,然而仅有的一个研究内镜检查时间对预后影响的试验发现,入院 12 小时之内行内镜检查无任何优点。

最适宜的时机为在充足的复苏和药物治疗之后,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操作,在设备齐全的内镜中心,并且在有气道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当误吸风险高时,气道保护十分必要,这样使得内镜检查医生可以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充分吸出血凝块及必要的治疗手段如压塞等。

内镜治疗团队必须包括一名有经验的熟悉内镜下静脉曲张治疗的护士以及一名熟练应用内镜下套扎治疗装置及压迫治疗的内镜医生。

1. 曲张静脉套扎术

该技术是在用于治疗内痔的弹性套扎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8 年首次应用于人类。一项包括 7 个比较 VBL 及硬化剂治疗急性曲张静脉出血临床试验的 meta 分析显示,前者降低了曲张静脉的再出血率(OR = 0.47)、死亡率(OR = 0.67),食管狭窄发生率低,且使曲张静脉消失所需的治疗次数少。

2. 硬化疗法

硬化疗法已经被 VBL 所取代,不应该再作为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标准治疗方法。

3. 其他内镜治疗措施

一项 RCT 研究显示,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相对 VBL 无优势,且栓塞及再出血风险高。

一项包括 7 名患者的小规模研究显示,止血粉喷洒治疗急性静脉曲张出血,24 小时内未发生再出血,15 天内无患者死亡。

4. 内镜治疗联合药物治疗

Meta 分析显示内镜下治疗(VBL 或硬化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早期控制出血效果佳,且 5 天止血率高,但是对生存无影响。

2 RCT 研究曾比较 VBL 联合药物治疗或硬化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其中一项临床试验应用血管加压素,结果显示,前者 72 小时止血率高,并发症少;另外一项临床试验显示前者控制急性出血失败率低,严重并发症少。两组临床试验的整体生存相似。

气囊压塞

气囊压塞十分有效,可控制 90% 以上的患者出血,尽管 50% 左右的患者在气囊放气后再出血,15-20% 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食管溃疡、误吸性肺炎。尽管如此,对于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难以控制的曲张静脉大出血,它可能是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法。

放置合适的 Sengstaken–Blakemore 管给急救及转运争取了时间,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重复内镜检查或介入分流术。极少需要进行食管球囊充气,它不能单独使用,只有胃囊放置正确、压力合适但是仍有持续出血的前体下,方能应用。

内镜下放置 Sengstaken–Blakemore 管或通过导丝引导放置,可能能够降低并发症如食管狭窄的发生风险。

可移除的食管支架

SX-Ella Danis 是可移除的覆膜金属网眼支架,通过内镜放置于下段食管,对于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不起作用。这类支架可以在原位放置长达 2 周,不同于 Sengstaken–Blakemore 管最多放置 24-48 小时后必须移除。尚没有临床试验比较此类装置和气囊压塞的疗效。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数项非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单纯挽救性 TIPSS 在急性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作用,一项包括 15 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它控制出血率达 90-100%,再出血率 6-16%,死亡率 15%30 天)-75%(住院期间),但是需注意,在 meta 分析包括的大部分试验中,硬化疗法是一线内镜下治疗方法。

一项长期随访 TIPSS H 型门体分流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失败患者疗效的研究结果提示:后者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失败率更低,但是除 Child AB 患者外,二者对其他患者生存无改善。

最近的一项 RCT 研究比较了急诊门体分流术与单纯 TIPSS 治疗非选择性肝硬化患者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前者对于改善长期控制出血、肝性脑病及预后方面优于后者。在手术广泛用于治疗急性曲张静脉出血之前,关于覆膜支架的推广需要更多的研究。

有证据表明,实践中应用覆膜 TIPSS 支架,而不是裸金属支架。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覆膜支架比裸支架的通畅率高,且可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但是二者对生存影响无明显差异。

然而,来自两项 RCT 研究的证据表明,通过 HVPGChild 分级及活动性出血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分层,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需尽早实施 TIPSS,而不是将其作为一项补救措施。

Monescillo 等将入院 24 小时内 HVPG ≥ 20 mm Hg 的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 TIPSS,一组接受标准的治疗即硬化疗法。

当将治疗失败定义为不能控制急性出血和/或早期再出血时,前者可明显降低治疗失败率(12% vs 50%),且能改善存活率(62% vs 35%)。

Garcia-Pagan 等将活动性出血的 Child B 肝硬化患者或 Chlid C(得分小于 14 分)患者,随机分为 72 小时内行 TIPSS 组及接受 VBL、药物治疗的标准治疗组,前者治疗失败的风险低(3% vs 50%)、改善了 1 年存活率(86% vs 61%),同时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无增加。

此外,最近的一项观察性研究关于早期 TIPSS 未得出如此高的生存率,11 年存活率为 67%,与仅仅接收内镜下治疗及药物治疗的患者生存率相似。

因此,目前尚需更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早期 TIPSS 的疗效。为预防再出血,区别挽救性 TIPSS 及早期 TIPSS 十分重要。

肝移植

肝移植可能只适合于等待肝移植过程中发生出血的患者,但是尚无研究比较 VBL TIPSS 与急诊肝移植的疗效。但因肝源紧张等因素,罕有患者选择。尚无关于肝移植治疗不能控制/活动性出血的临床试验。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宿敬存
宿敬存 副主任医师
邯郸市第一医院 介入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