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医院神经科近年来在脑血管病方面开展的新、特技术
中南医院神经科近年来在脑血管病方面开展的新、特技术
1、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早在2005年我科既已在中南地区首次开展动脉溶栓治疗技术,并逐渐过渡到动静脉序贯溶栓(桥接溶栓)。2007年开始开展Penumbra吸栓技术,并于2013年后改进为Solitaire取栓技术。2014年我科进行了急诊取栓的标准化流程建设,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大大提高了我科对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救治能力,为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先进、高效的诊疗、会诊及转诊服务。目前,我科已成为周边医院的技术援助中心,并在每年一届的湖北省脑血管病论坛大会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新技术进行推广。
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就诊,也欢迎各界同仁前来交流学习。
2、脑血管狭窄支架血管成形术
随着脑血管发病率的增加,二级防治的任务越来越沉重和急迫。国外50年代发展起来的颈内动脉剥脱术遭遇国内紧张的医患关系的考验而举步维艰,加之国人脑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不同于欧美人而多发生在颅内大脑中动脉段的特点。我科和全国的同道一起,较早关注并在我省首家开展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和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成形术治疗。从2004年至今,已累计开展各类支架成形术189例(截止2014年)。在介入治疗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规范化标准选择病人,认真做好术前评估和术后处理,成功率达99%以上,每年在省内举办临床技术推广学习班。
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就诊,也欢迎各界同仁前来交流学习。
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微导管溶栓术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率不高,临床认识不足,死亡率高,近年来发病有增多的趋势。我科10年前省内首家开展该病的介入诊断治疗工作,发现微导管窦内溶栓对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人有较好疗效,从2005年起我们积极研究开展这一诊治新技术,逐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培训了省内大量临床医生,在该领域已成为省内的转诊和会诊中心。
4、体位性头痛的自体血补片治疗技术
我科是省内唯一家开展体位性头痛自体血补片治疗技术的神经专科。体位性头痛主要是指自发性或外伤导致的脑脊液外漏,引起患者颅内压降低,并导致的头痛,头痛与体位改变明显相关,在卧位时可缓解,站立或坐位后开始发作。2005年以来我科采用全脊髓造影或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可准确定位患者脑脊液外漏漏点,在漏点注射患者自体血后,可有效治疗患者头痛症状。该技术具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成本低廉、患者接受性好等优势。
目前,我科接受各级医院转诊,亦欢迎有相关症状患者前来咨询。
5、急性脑梗塞早期静脉溶栓及动静脉序贯溶栓治疗
我科于2003年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脑梗塞的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并一直以来主导省内各级医院溶栓技术的指导和推广,由于静脉溶栓的疗效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并受治疗时间窗的制约,近两年来,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动静脉序贯溶栓治疗,即将符合静脉溶栓指征、且无禁忌的病人立即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用CTA或B超快速筛查出血栓阻塞部位和程度,然后对大动脉闭塞CMCA及以上游者立即实施股动脉入路的微导管接触性溶栓,以此提高血管再通率和临床疗效。由于减少了用药量,可明确掌握停止用药的时机,所以减少了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对后循环闭塞患者血管病中心已经使用。我科借鉴国外的经验,正逐步开展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的超声辅助溶栓治疗,使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得到提高,并正在积累应用例数,准备作进一步技术推广。
本文是刘煜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