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后背有“小尾巴” 警惕脊柱裂
孩子后背为啥会有“小尾巴”?
脊髓和椎管从胚胎形成到孩子出生、直至成年,对个体的生长发育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然而,一些孩子出生后就发现后背有“小尾巴”、“鼓包”等现象,这有可能就是脊髓或椎管的发育出了问题,比如脊柱裂、脊膜膨出等疾病。可是,这些脊髓和椎管的发育性问题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区别呢?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通过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起来,上端托着颅骨,下端连接髋骨,可以支撑躯干、保护脏器、脊髓并维持运动功能。椎骨的中间是“空心”的,称作椎孔(见图1),椎骨连接起来时,中间的椎孔就构成了一个管道——椎管(见图2)。椎管上接枕骨大孔,与颅腔相通,下达骶管裂孔,椎管中间有脊髓、脊髓被膜、脊神经根、血管及少量结缔组织等。其中,脊髓被膜就是包裹脊髓的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简称脊膜。
图1椎骨结构(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2椎管的构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俗地说,椎管就像一节一节的特殊砖块搭建而成的“烟囱”,韧带、椎间盘关节等组织就像水泥,把脊柱修葺得更稳固,让里边的脊髓和包裹脊髓的脊膜等组织不会折返、膨出。而如果脊柱出现裂缝、破损,或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烟囱”搭建不稳固,“烟囱”里边的东西就会溢出来。这就是常说的脊柱裂。
脊膜膨出属于脊柱裂的一种
孩子后背长“小尾巴”常令人联想到脊柱裂。其实脊柱裂分为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或称开放性脊柱裂)。隐性脊柱裂一般看不出孩子长有明显的“小尾巴”,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脊髓和椎管的结构方能确定,一般发生时间有早晚,有的直到成年之后才会出现症状;看得到孩子“小尾巴”或“鼓包”现象的,属于显性脊柱裂。其中显性脊柱裂就是椎管出现了明显的裂缝或者破损,又分为单纯脊髓裂、脊髓脊膜膨出、半侧脊髓脊膜膨出和单纯的脊膜膨出等。(详见下表)
显性脊柱裂 | 病理特点 | 功能影响 |
脊髓裂 | 椎管、脊髓和脊膜均裂开 发生部位以胸腰段为主,常有脑脊液溢出 | 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病变节段以下的肢体常完全瘫痪 |
脊髓脊膜膨出 | 脊膜突出,形成一个囊,内含脊髓和脊髓神经根;或者脊膜裂开,脊髓和脊神经根突出,形成肿块 | 神经功能障碍有轻有重,取决于脊髓和脊髓圆锥的畸形程度 |
半侧脊髓脊膜膨出 | 脊髓脊膜不完全膨出 | |
单纯脊膜膨出 | 椎管裂开,脊髓和脊膜保持在椎管内,主要是脑脊液连同周围结缔组织突出,有的会出现脊髓栓系的现象 | 比较少见,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较轻 |
脊柱裂出现脊柱裂孔后,椎管内的组织就容易膨出。而且,膨出物的种类和程度不同,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就不同。
本文系邹哲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邹哲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