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攻克肝癌堡垒新法——“全面打击”+“定点清除”
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我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其在我国属于高发病。因为中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携带率近10%,我国的肝癌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其危险性不容小视。
治疗方式包括外科切除、介入治疗、生物治疗、放化疗等,尤其近些年介入治疗技术异军突起。肝癌往往起病隐匿,我国普通百姓自觉肝区不适时多数已属中晚期,错过了外科手术的最佳时机,而介入手术有适应症广、方法多、创伤小、疗效高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中。
一般来说,早期肝癌建议外科切除,再辅助介入化疗灌注或全身放化疗等,中期的可选用介入化疗栓塞和外科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晚期的一般很难选用外科手术了,一方面因为晚期病灶比较大或合并转移已无手术切除指征,二是因为患者一般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同样因为全身化疗毒副作用较大(掉发、呕吐能)无法进行,这时候控制局部肿瘤可能只有微创介入手术了。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综合介入病区曹广劭医师介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无需开刀,只需用比一般静脉输液针稍粗的穿刺针穿刺大腿根部股动脉,创口约棉签大小,引入一导管通过血管直接放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缓慢注入化疗药和栓塞碘油混合乳剂,化疗药浓度比较高,直接注入到肿瘤内部“毒死”癌细胞,效果自然较好,且附在碘油油珠内缓慢释放,起效时间较长。相比较而言,全身化疗把化疗药配到大瓶液体里,浓度较低(高了病人耐受不了),经过全身循环后到达肿瘤内部的化疗药已经很少了,但其在杀死全身血液里潜在的癌细胞方面有优势。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导管把供应肿瘤营养的动脉分支栓塞掉,可以活活把肿瘤“饿死”。“毒死”+“饿死”双管齐下可以较好的控制肿瘤病灶。手术结束后将所有导管导丝撤出体外,在床上躺一天一夜即可下床,拆除绷带后基本上看不到穿刺口。
另外还可以辅助介入局部治疗,如化学消融、射频消融、氩氦刀、粒子植入等,只需CT或超声引导下以细针经皮直接穿刺肿瘤病灶即可杀死肿瘤,术后用创可贴贴住穿刺处即可走回病房,并发症极少。化疗栓塞术时只要病情允许,发现可疑肿瘤血管就可以通过各个肿瘤血管打药并栓塞,相当于全面打击;如果复查发现栓塞的不是很彻底有部分缺损时,即可以经皮直接用一细针穿刺到栓塞缺损区,直接经过针芯注射99.9度的无水酒精(化学消融)或放射性的粒子(起局部放疗作用),也可以行氩氦刀(细针连接外面设备,开启后可使病变组织温度降至零下140℃形成冰球,后上升至零上20℃~40℃从而施行快速热疗)、射频消融(温度升高至零上60℃~100℃,将病灶直接炭化)等。
前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相当于“全面打击”,后期辅助的局部治疗就相当于对城内残余顽固分子的“定点清除”,“全面打击”+“定点清除”结合起来,让癌症这一“敌人”无处遁形。
当然,介入治疗也可以作为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外科切除前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使病灶水肿从而界限分明,利于切除分离,栓塞血管后还可减少外科手术中的出血;外科手术后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将化疗药直接灌注到病灶切缘肝组织或被怀疑未完全切除的可疑病变组织,这样会巩固外科手术疗效,积极有效地防治术后复发或肝内转移,国际上通常将这种“介入—外科切除—介入”的治疗模式称之为“Sandwich Treatment”(三明治治疗)。
本文是陈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