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患者马家伟,男,10岁,来自四川汶川灾区,因发现心脏杂音10年前来就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该疾病最佳治疗年龄为3~5岁,患者因经济困难(患者为单亲家庭,母亲在患者出生1个月后病逝),一直未做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胎儿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停顿所造成的一种心血管畸形,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疾患。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母体怀孕时存在宫内感染,孕妇抽烟、酗酒,接触有害药物,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系。据统计,我国先心病患儿累计已达220万人,且每年新增病例15万人,广东省为先心病高发区,患病率约3‰-5‰。由于先心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许多先心病甚至不影响孩子吃饭及发育,外表上与健康的孩子无两样,故往往不易引起家长的重视,但先心病其实是一种限时性疾病,过了一定年龄段就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完全丧失治疗机会,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
现阶段,先心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
1.外科开胸修补术 直接开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特点是创伤大,需全麻、输血及体外循环,住院时间长,另外手术后在胸前留下永久疤痕,使患儿身心及人格受到永久损害,不利于患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2.先心病心导管介入封堵术 它是近十五年来在心脏病介入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通过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插入特制的导管,将特制的封堵器由外周血管送入达到所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将封堵器释放并固定在病变部位,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介入封堵术的出现使先心病的治疗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已成为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它具有明显的优点:
1.不需要开胸。创伤小,不留刀痕而不影响美观;不需要全麻及体外循环,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避免了因全麻和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术中失血少,不需要输血;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2.住院时间短。一般住院4-5天即可出院;恢复快,术后也无需长期服用药物;
3.治疗效果好。封堵器植入后当时异常血流即可完全阻断,1个月人体自身的内皮细胞就已覆盖在其表面,3个月后内皮细胞就完全将封堵器包埋,不会发生封堵器脱落。
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全军心血管病专科中心,自1996年始开展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是国内较早开展同类手术的科室之一,现已完成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及各种瓣膜球囊扩张术千余例,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患者入院后,我科医务人员了解患者年幼丧母,经济困难无力治病的不幸遭遇后均深表同情,大家踊跃捐款,为患者筹集所需的医疗费用,并且采用心导管介入封堵术,在病人室间隔缺损部位植入1枚直径10mm的对称型封堵器,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超声心动图复查室间隔缺损已成功治愈,准备近日出院。
本文是何建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